我付韶華心不悔,但盼金榜與君書
趙昱星
光陰雖無刃,抽走卻留痕。高考已過幾日,但對恩高,依舊魂牽夢繞,時而熱血沸騰。
回顧高中這三年學習生活,平心而論確實是枯燥無味的,每天幾乎都在重復著同樣的事情,刷題考試就是生活的主旋律,每天都是披星戴月,沒有過多的娛樂時間。我經常和同學吐槽學校規章制度如何如何不盡人意,老師制定的班規如何如何壓榨學生,但高考之后才忽然明白“寶劍鋒利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才深刻理解學校老師的良苦用心,他們不是想要和我們作對,而是希望我們有一個理想的高考成績。不僅是我們背負著巨大的升學壓力,他們也擔負著多方面的壓力。
記得校長曾對我說過:“學習不僅僅是試卷上冷冰冰的分數,而是反映了你對生活的態度,你對人生的態度。我不排除少數的同學有杰出的學習天賦,能夠很快的接納知識點,不用做很多的練習就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學習真的沒有一絲絲捷徑可走,只有反復不斷的進行練習,盡可能多的做更多的題型,才能在考場上出奇制勝。”
孟子也曾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但是,我相信很多同學和我以前一樣,討厭考試,想著為什么要分數優先,現在提倡的不是素質教育嗎?高考過后,現在我想對同學們說句心里話:“素質教育必須以基礎教育為前提,以考代練對培養能力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凡成功者無一不是刻苦者。雖然不要過于去糾結一時或一次的分數,那只是你一個學習階段某個狀態的反映。但是我們應該透過表面的分數去看根本,反省一下自己這段時間是否用心,是否把每一個知識點學透,又是否有著其他的事情煩擾著你?”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也需要不斷的反思,每天入睡之前想想今天課堂上出現的知識點,如果存在遺忘或者模糊,這就需要第二天去溫習課本,達到溫故而知新的目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特別是識記后48小時之內,遺忘率高達72%,所以不能認為隔幾個小時和幾天復習是一回事,應及時復習,間隔不超過兩天。不斷重復記憶才能讓需要記憶的東西牢固地刻在腦海中。從總量上算,這樣既節省了復習時間,又達到了良好記憶的目的。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荀子也有“日參省乎己”之訓,古之圣賢都在強調反思的重要性。如果大家都把反思作為學習的常態,那么學習便能夠更容易取得優異的成績,若是把反思與自省應用到生活中去,還能擁有不一樣的底蘊和自信。
古語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在學校里,老師就是我們的家長,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有什么難題一定要去找老師尋求幫助,他們一定會給予你們最優的就解決方案。要想學習上有質的提升,就一定要善于和老師交流,術業有專攻,老師在自己的學科上有著比我們更深刻的見解和更深入的研究,比如數學除了硬算,還有整體代換、數形結合等多種簡便方法,一道題目大概率上有多道解決方案。
你們一定發現了這樣一個學習現象,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下課后,很多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總是圍在老師身邊問問題。這時,老師不但會給你講解常規解法,也會給你點撥解題思路,讓你學會舉一反三。這也就是考場上的學霸為什么做題速度很快、答案精準的原因。在單位時間內,他們應用簡便的方法快速解決了習題,而你卻還在苦思冥想。沒有一個老師會厭煩學生占用他們的休息時間問問題,相反,他們還會很樂意去幫助你,對你形成好的主觀印象,從而對你更加關注。僅靠自己的一味苦干是不會順利成功的,還必須借助外力。正如:“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圖為2020年1月6日,恩施州心理咨詢師協會高考研究團隊走進恩施高中高三教室,從專業角度開展“積極樂觀心態,昂揚無限斗志”心理體驗活動,助力2020年高考。鏈讀:高三最好的“鎮定劑”是認真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學習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不斷堅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勝過平庸地做一萬件事。但在這過程中一定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遇到很挫折,能把一件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用心做下去的人還是太少太少,實際上只要堅持下去,就很有可能成為社會中的佼佼者。即使結果不盡人意,也于己無悔,何況根扎得越深,將來就長得越快。人生一切美好經歷的魅力就在于不可重復,即使踏著荊棘也不覺痛苦,即使落淚也不會悲傷。
上善若水任方圓,我相信流水的力量,聽從我心,無問西東。沒有什么“現在已經來不及了”這樣的悲觀,你想要去努力,想要去拼搏,就一定能夠成功。心之所向,素履以往,染指流連,不負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