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朋友們,忙忙碌碌又是一年了,今年的年終財務決算工作,進行的怎么樣了?必不可少的資產盤點,是不是也已經接近尾聲,那么資產盤點完以后的下一步工作你是否清楚?比如對于盤盈及盤虧資產的賬務處理,對于資產損失的涉稅操作,哪種情況可以稅前扣除,如何操作才比較規范等問題。
今年年末,應廣大會計朋友的要求,小編繼續對年終關賬前資產盤盈和盤虧的相關操作進行了整理,本次整理資產的范圍主要包括庫存現金、存貨及固定資產盤盈盤虧的賬務處理及涉稅處理,希望能夠給忙于年終關賬的會計人一點參考和幫助!
一、 庫存現金盤點的相關處理
(一)庫存現金盤盈的賬務處理:
①實際盤盈時:
借:庫存現金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② 批準后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其他應付款——應付現金溢余(個人或單位)
營業外收入——現金溢余(無法查明原因的)
(二)庫存現金盤虧的賬務處理:
① 實際盤虧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庫存現金
② 批準后處理:
借:營業外支出(非正常損失/企業會計準則)
管理費用(管理不善等原因)
其他應收款(保險賠款或責任人賠款)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注意:如果企業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庫存現金盤虧全部計入“管理費用”科目。
(三)庫存現金盤虧損失所得稅前扣除需要留存的資料:
根據《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第二十條規定,現金損失應當留存以下相關資料:
1、現金保管人確認的現金盤點表(包括倒推至基準日的記錄);
2、現金保管人對于短缺的說明及相關核準文件;
3、對責任人由于管理責任造成損失的責任認定及賠償情況的說明;
4、涉及刑事犯罪的,應有司法機關出具的相關材料;
5、涉及假幣的應留存金融機構出具的假幣收繳證明。
二、 存貨盤點的相關處理
(一) 存貨盤盈的賬務處理
① 實際盤盈時:
借:原材料等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② 批準后處理: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管理費用(企業會計準則)
營業外收入(小企業會計準則)
(二)存貨盤虧的賬務處理
① 實際盤虧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庫存商品等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管理不善造成的存貨盤虧作進項稅額轉出)
② 批準后處理:
借:管理費用(管理不善等原因)
其他應收款(保險賠款或責任人賠款)
營業外支出(自然災害等)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注意:如果企業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存貨盤虧不區分正常損失和非正常損失,全部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
(三)存貨損失所得稅前扣除需要留存的資料:
1、存貨盤虧損失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
① 存貨計稅成本確定依據;
② 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責任人賠償說明和內部核批文件;
③ 存貨盤點表;
④ 存貨保管人對于盤虧的情況說明。
存貨損失除了盤虧損失,還包括存貨報廢、毀損、變質損失以及存貨被盜損失,對于這兩種情況在所得稅前扣除需要留存的資料可參考以下規定:
2、存貨報廢、毀損或變質損失,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
① 存貨計稅成本的確定依據;
② 企業內部關于存貨報廢、毀損、變質、殘值情況說明及核銷資料;
③ 涉及責任人賠償的,應當有賠償情況說明;
④ 該項損失數額較大的(指占企業該類資產計稅成本10%以上,或減少當年應納稅所得、增加虧損10%以上,下同),應有專業技術鑒定意見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等。
注意:存貨報廢、毀損留存資料中涉及的損失金額“占企業該類資產計稅成本10%以上”應理解為占期末同類存貨資產計稅基礎10%以上,不能理解為占單個存貨資產10%以上。
例: 桃李公司生產經營果蔬汁、罐頭,其中罐頭過期報廢,計稅成本100萬,年終存貨3億(其中庫存商品2億、原材料9000萬、周轉材料1000萬),請問該資產損失”占企業該類資產計稅成本“的比例為多少?應該是100/30000=0.3%?還是100/20000=0.5%?
分析:桃李公司生產經營果蔬汁、罐頭,其中罐頭過期報廢,對損失數額較大標準的計算應以大類做基數,該企業將存貨分成庫存商品、原材料、周轉材料三大類,其中過期報廢的罐頭屬于庫存商品大類。
因此,桃李企業罐頭過期報廢的損失占該大類資產的比例為:100/20000=0.5%,未超過10%,不屬于損失金額較大,無需出具專項報告。
3、存貨被盜損失,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
① 存貨計稅成本的確定依據;
② 向公安機關的報案記錄;
③ 涉及責任人和保險公司賠償的,應有賠償情況說明等。
以上幾種存貨損失的確認依據:《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第二十六條、二十七條、二十八條。
三、固定資產盤點的相關處理
(一)固定資產盤盈的賬務處理:
① 實際盤盈時:
借:固定資產(重置成本)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企業會計準則)
/待處理財產損溢(小企業會計準則)
② 批準后處理(企業會計準則):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盈余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批準后處理(小企業會計準則):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營業外收入
(二)固定資產盤虧的賬務處理:
① 實際盤虧時: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累計折舊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企業會計準則)
貸:固定資產
② 批準后處理:
借:管理費用(管理不善等原因)
營業外支出(自然災害等非正常損失)
其他應收款(保險賠款或責任人賠款)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注意:如果企業執行的是小企業會計準則,固定資產盤虧不區分正常損失和非正常損失,全部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
(三)固定資產損失所得稅前扣除需要留存的資料:
1、固定資產盤虧、丟失損失,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
① 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和核銷資料;
② 固定資產盤點表;
③ 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相關資料;
④ 固定資產盤虧、丟失情況說明;
⑤ 損失金額較大的,應有專業技術鑒定報告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等。
2、固定資產報廢、毀損損失,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
① 固定資產的計稅基礎相關資料;
② 企業內部有關責任認定和核銷資料;
③ 企業內部有關部門出具的鑒定材料;
④ 涉及責任賠償的,應當有賠償情況的說明;
⑤ 損失金額較大的或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原因造成固定資產毀損、報廢的,應有專業技術鑒定意見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等。
3、固定資產被盜損失,應依據以下證據材料確認:
① 固定資產計稅基礎相關資料;
② 公安機關的報案記錄,公安機關立案、破案和結案的證明材料;
③ 涉及責任賠償的,應有賠償責任的認定及賠償情況的說明等。
所得稅納稅申報提醒:
1、只要發生資產損失,無論是否納稅調整,均須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
(1)對于原稅收規定中的清單申報項目,仍需按會計科目進行歸類、匯總,然后再將匯總數據以清單的形式留存備查。
(2)對于原稅收規定中的專項申報項目,企業應逐項(或逐筆)記錄,同時附會計核算資料及其他相關的納稅資料,留存備查。
2、自2017年度匯算清繳期起,對于企業發生的資產損失,向稅務機關申報扣除資產損失,僅需填報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申報表A105090《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及納稅調整明細表》,不再報送資產損失相關資料,相關資料由企業留存備查,但應當完整保存資產損失相關資料,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合法性。
3、對于需要出具專項報告的特定資產損失,留存備查企業自行出具的由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和財務負責人簽章證實有關損失的書面申明和相關材料即可,不再要求企業提供專業技術鑒定意見(報告)或法定資質中介機構出具的專項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