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無孝子”,后半句道破真相,多少婚姻敗給了現實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瑰麗的寶藏,一直到今天,我們都還在用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思想文化教育下一代。這足以看出,傳統文化并沒有因為時代的變遷而失去它的魅力,也正是因為有了它的存在,才教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優秀的中華兒女。
而俗語就是其中一種,它們可能并不是出自于哪個文壇大家口中,或者根本就找不到出處,但是卻一直被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所傳承。今天我們要說到的這句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就蘊含著十分深刻的道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父母病重臥床時間太久,再怎么孝順的子女都沒辦法做到一直陪伴在父母身邊照顧起居。
在《百孝篇》開篇中提到:“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在《孝經》中也有提到:“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足以看出,孝順對于一個人來說多么重要。孝在《說文解字》中是這樣闡述的:“孝,善事父母者。從老省,從子,子承老也”。前一句的意思是晚輩要對長輩敬與養,后一句是指我們每個人的生命的都是父母給予的,接受父母的養育,所以在長大成人后,應該回報父母的愛,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俗語的流傳范圍十分廣泛,但是更為精華的后半句卻鮮有人知,那就是“久窮家中無賢妻”。一個家庭長時間處于十分貧窮的狀況,而且男人又很懶,妻子看不到出頭之日,久而久之,就不會像之前那么賢惠了。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應出了一個現實,導致一個家庭貧窮的原因有很多,當然我們不能排除一些外在因素,但如果很多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都還處于一個貧窮的狀態,那這多少與丈夫的人品有些關系了。要不就是不務正業,要不就是游手好閑。面對這樣的丈夫,妻子心生間隙也是清理之中的,無法撐起這個家,也無法給老婆孩子一個好的生活。古人之所以會這樣說,也從側面反應了古代社會平民階層的真實現狀。但在那個時候,即便是遇到這樣的丈夫,女子還是要任勞任怨,從一而終,這無疑是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哀。當然古人的這兩句話多少有些以偏概全,有點一棒子打死所有人的意思。但也不得不說,確確實實反映了社會的真相。前一句的“久病床前無孝子”其實也是一種對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的總結。千百年來,不管是在什么時候,父母對于孩子的愛,遠遠超過了子女對父母的愛。如果是孩子生病,那母親一定會夜以繼日,無怨無悔的照顧,但做子女的,很多時候兄弟姐妹之間還會互相推諉,總覺得自己付出是最多的。但要知道,你的所有付出都給予了這位養育了你幾十年的老母親啊,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確切的說,即便是你付出了再多,也還遠遠不夠。
當然,這句話換一個角度來講,也反映了人們對病情看法的變化過程,在發病初期,人往往會特別著急,會不自覺的把病情看的過重,但時間久了,就會漸漸的不那么當回事,心情也逐漸放松。
“久窮家中無賢妻”,這句話可能在很多男士看來會覺得這是女人太勢力,嫌貧愛富。其實這里的“窮”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指男人的思想,思維方式。一個男人一定要思想觀念端正,品行正派,為人勤勞上進。可以沒有錢,但不能不上進,不努力,這是一種無能的表現,沒有一個女人會愿意嫁給這樣的男人。這兩句話合在一起,其本意就是在說,人在身處困境時,如果長時間無法改變眼前的局面,那么心態就會發生變化,甚至會徹底放棄。
這樣的事情從古到今都從不缺案例,無論婚前多么恩愛的夫妻,在面對柴米油鹽時,難免會出現怨言,甚至發生爭執,如果男人在外面掙不到錢,長時間無法改變家里的現狀,那“賢妻”也只能變成“怨婦”。老祖宗早在之前就曾告訴我們,兩個相愛的人婚前是靠感情在維持,結婚后就變成了“錢”,沒有錢,日子是很難過下去的。但我們人活一世,如果總被這些物質所困擾的話,那你會活的很累。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是完美的,總要遇到一些無奈與挫折。我們必須要積極的去面對,不要被挫折打敗。唯有敢于面對,你才可能改變現狀,展望更美好的明天。
一個喜歡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歷史長河,洞察社會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夢想家。專注文學,專注與你分享每一次新發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