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一直以來都是為人父母的一大難題,家長對孩子教育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人生方向的。每一個父母都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可以揚眉吐氣,干出一番事業來。
為此,父母們用盡渾身解數,希望孩子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老師”,而母親在其中所起到的影響占到85%。這就應證了古人的一句話:“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中“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意指那些母親過分溺愛的兒子大多都不成器。
其實歷史上有關慈母多敗兒的典故也有很多。這些孩子天性自私任性,而“慈母”們沒有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做一個有素質的人,所以最終常常會導致孩子因為無法抵擋社會的誘惑,最終誤入歧途。從前有這樣一個人,母親從小就十分溺愛他。導致他常常會因為一些小事跟別人發生沖突,但母親從來都不責怪他。他偷了東西,母親也從來不會要求他將東西還回去。后來他在長大成人之后,就成為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強盜。后來被官府抓住,將其判處死刑。在行刑之前,他要求見自己母親最后一面。母親在得知自己的兒子被判處死刑之后,抱著兒子痛哭了起來。而兒子的做法卻讓在場所有人都驚呆了,他一口將母親的耳朵咬了下來。他說:“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小時候我做了那么多錯事,你都不告訴我,也沒有教我該怎么做。今天我落得這樣的下場,全都是你的錯!”后來“慈母多敗兒”的說法也漸漸流傳開來。看過《紅樓夢》的朋友們一定了解,薛蟠是紈绔的世家公子,也被人們稱為“呆霸王”。整日游手好閑,買了英蓮,打死馮淵,卻將其視為兒戲。薛蟠從小喪父,所以寡母王氏看他可憐,對他百般寵溺,十分縱容,導致其不學好,只知道揮金如土,五歲的時候說話言語之間就透露著一股傲慢勁,性情奢侈。雖說也上過幾天學,但整日游山玩水,對于經濟世事一概不知。從以上兩個例子我們就可以看出,從小就被嬌生慣養的孩子,長大之后很有可能會誤入歧途,他的眼里只有自己,根本沒有別人,十分高傲,自己沒什么本事不說,還看不起別人。這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是十分不利的。這類家長對孩子是沒有約束的,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沒有規矩,只要孩子愿意干,上刀山下火海也會滿足孩子。這種教育理念下的孩子,會有以下幾種表現。首先,對規矩視而不見。不管是在學校還是步入職場,都一定會有各種各樣的規矩。但這類孩子過慣了我行我素的生活,無論走到哪里,都不會將這些條條框框放在眼里。仍舊為所欲為,只要我自己開心了,管你其他人怎么著。其次,不能接受別人的批評。從小父母就百依百順,從沒有說過一個“不”字。所以他們對于批評或指責自己的人,是完全不能接受的,覺得這是對自己的一種侮辱。第三,十分脆弱。人生在世,總會遭遇很多磕磕碰碰,而這些一直生活在父母保護下的孩子,他們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也沒有承受打擊或受傷的能力。所以稍微磕著碰著一點,就會感覺自己遭遇了巨大的磨難,不知道該怎么辦。
第四,性格懦弱。平時在家什么事情父母都會包辦,所以導致他們遇到困難就會逃避,也不敢去找別人幫忙。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別人說什么就信什么,隨波逐流。更嚴重的是,面對別人的欺辱,也不敢反抗,逆來順受。2、打擊型母親
打擊型母親最常說的幾句話:“你咋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呢?”“你看看誰誰家孩子,人家怎么就那么懂事呢?”“就考了這么點分,你還有臉說?”等等,相信這些話我們很多人也都聽到過,這是很多母親常常會掛在嘴邊的幾句話。
其實我們能夠理解母親的苦心,他們是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激勵自己的孩子。但其實她們不知道的是,這樣并不會起到激勵的作用,反倒會讓孩子變得自卑,甚至自閉。他們會在潛意識里形成一種自己很無能,無論怎么努力都無法得到母親認可的感覺。久而久之,對自己產生懷疑,不愿意去改變現狀,認為自己一輩子也只能是個無能的人。而且,這種打擊式教育毫不夸張的說,也是一種毀滅式教育。不僅毀滅了孩子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更毀滅了孩子對于家長的信賴,甚至對于親情的渴望。
在我們當今社會還有一類教育,那就是“虎媽”式教育。他們認為對待孩子就是要嚴厲,要不斷的給他們施壓,報各種補習班,輔導班,興趣班。如果孩子有一點做不好,就會進行各種語言攻擊。之前也聽過一些“虎媽”式教育的家長表達過自己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孩子就是要管,因為他們太小,還不懂事,就需要家長不斷的給他們施壓,他們才愿意努力,才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其實我倒并不覺得父母要用“管理”這個詞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自己獨特的看待問題的角度。我們做父母的,更應該做的是給予正確的引導。他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員工下屬,大可不必用“管理”的角度去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慈母多敗兒”這句話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當母親為自己的孩子付出太多的時候,看上去是幫助孩子掃清了很多障礙,但其實這些障礙才是一個孩子健康成長的必經之路。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正確的引導孩子,這一直以來都是為人父母的一大難題。母子之情固然重要,但它不應該是無底線的。作為母親,要讓孩子明白,愛是相互的,是有限度的。只有兩個人彼此付出,這樣的愛才是健康的,長久的。而不是一個人為另一個人犧牲一切。
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因為過度溺愛自己的孩子,導致自己的孩子出身社會后處處碰壁,最終孩子反倒開始痛恨起自己的父母來,這樣的事件也不在少數。最后,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摒棄掉那些傳統的教育理念,找到適合自己,也適合孩子的育兒方式。也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身心健康,茁壯成長。一個喜歡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歷史長河,洞察社會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夢想家。專注文學,專注與你分享每一次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