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的福禍本就沒有一定的門路,全都是自己招來的。所以古代民間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人走背運,必有因果”。古人為什么這么說?他們這樣說有依據嗎?
道教中認為:人以善惡感召之因,定會得到天降禍福報應的果。這里的“善”是從社會、家庭、社會人際倫理關系為出發點的生活準則。
所謂有感必有應,隨感而應,就是用來彰顯天道好還的道理。讓人們時刻懷有一顆敬畏之心,明白作惡是一定會遭到災禍的報應的,而行善則必會得到福壽天仙的善報。道教始祖老子曾告訴人們:天地沒有私心,吉兇禍福都是自己招來的。人的念頭一動,想壞事的那就是惡,想好事的那就是善。從一開始的念頭,到后來漸漸的開始付諸實際行動,于是便有了惡人與善人的區別。所以,古人才會說“人走背運,必有因果”。他們認為,一個人得禍還是得福,全都取決于當初那一剎那的善惡念頭。也是在提醒世人,一定要小心自己的起心動念。一旦出現偏差,那禍福報應的果就會出現天差地別。
既然人走背運,皆是有因有果的,那這些因果又是什么呢?古人認為,只要找到導致我們走背運的原因,并且避開這些惡因,好運就會來找你。而以下這5種原因,就是會導致人走背運的因果,一定要盡早遠離。“萬惡淫為首”,邪淫是萬惡之首。邪淫在這里指的就是“一切不正當的性行為”。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一切不受國家法律或社會道德所認可的男女關系,都可以被視為“不正當的性行為”。佛教認為,出家人六根清凈,淫乃是最難拔除的欲望。若能將淫拔除,那其他欲望都不在話下。一個人一旦播下了邪淫的惡的種子,早晚會得到損德削福的惡果。2、不孝的行為
我們常說“百善孝為先”。這里的“孝”指的是子女的行為不應違背父母,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這是一種穩定倫常關系的表現。這句話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孝開了,百善就都開了。所以,孝為人之本,為人不可忘本。“孝”上半部分為老,下半部分為子,中間用一大撇連接起來。這就說明老與子是一體的,這是生命與生命的連接。一旦鍛煉,永無連接。只有一個人能夠真正明白理解“孝”的含義,并能做到承上啟下的孝道,你的人生才能一帆風順,得到福報。
這里的“貪婪”指的是貪心太重的人。貪心太重是會讓人走向背運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其實這是很多人都無法避免的一點。我們常常會勸別人一定要懂得知足,不要太貪。但輪到自己的時候,也總想要少付出一點,多獲取一些利益,害怕自己吃虧。佛教認為,貪欲是痛苦的來源。當貪欲生起的時候,接踵而至的就是想盡一切辦法來得到這個東西。當得到這個東西的時候,你會發現它并不稀奇,自己的欲望也并沒有得到滿足,從而滋生出更大的貪欲。但是,任何一種貪欲,如果不加控制,任其自由發展,無限膨脹。最終一定會導致更多的痛苦出現。用有限的物質來填補無限的欲望,只會讓欲望變得更加張狂,最終鮮血淋漓,痛不欲生。
佛教認為:盜惡之行,源於三毒。一個人貪欲、吝嗇,就很容易起盜心。所以,盜的根源還是貪。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是,人們總想要占別人的便宜,想要將別人積得的利益變為自己的。人一旦有了這種念頭,這就是盜心。這種行為,會讓你走向背運,更會導致你與富貴無緣。越是喜歡占便宜的人,就越會貧窮困苦,這就是世間的因果。貪小便宜吃大虧。
古人認為,不信因果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一個深信因果的人,他是絕不會做出兇惡的事情,因為他害怕別人的責罵與評論,也害怕自己未來遭到報應。但不信因果的人,他們就沒有這樣的敬畏與慚愧。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們做事只顧眼前的利益,不考慮將來。甚至會為了這些利益而不擇手段。如果所有人都這樣,那天下豈不是要大亂嗎?深信因果的人只會將好處讓給別人。因為在他們心中,吃虧是福,這是在給自己積德。所以最終得到的福報與好運也會越來越多。而不信因果的人,因為他們不加節制的行為,所以他們的不順與災禍也會越來越多。
“人走背運,必有因果”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在告訴人們,一個人一生的福氣皆有定數,越是不正當的“享受”,就越會削福德。這跟我們現在常說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意思一樣。做好事終究會有好的回報,做壞事終究會有壞的報應。你每幫助別人一次,就會種下一顆善的種子。日久天長,你也會受到別人的幫助。如果你總是直接或間接的傷害他人,那你就會種下大量惡的種子,最終你也會受到一些不好的影響,這就是惡的報應。所以,消除心中的惡念,杜絕一切惡行。只要心存善念,多行善舉,凡事問心無愧,就一定可以換來更多的福澤庇佑,才能真正做到安然自樂。
一個喜歡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歷史長河,洞察社會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夢想家。專注文學,專注與你分享每一次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