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人生若夢,為歡幾何?”——李白
2021年初冬,我們一行4人受朋友之邀來到南海之中的“上川島”(隸屬江門,距離廣州190公里),就是沖著吃海鮮而來的,順帶吹吹海風,看看海景,避避塵囂,散散煩纓。
上川島上的海鮮自然是沒得說,沒見過如此鮮活、這么水靈的,尤其是在海島南端的“沙堤漁港”。一艘艘出海歸來的漁船靠岸后,就地出售漁獲,活蹦亂跳的大蝦,晶瑩透明的爬蝦,長相可愛的泥蜢,生猛鮮活的石斑,金光燦燦的黃鯧......晚唐詩人杜荀鶴怎么說來著:“就船買得魚偏美,踏雪沽來酒倍香。”此地屬于南海,固然見不到雪,但就著如此鮮美的佳肴,酒還是挺老香的。在上川島品類眾多的海鮮里,我的最愛還是那個叫作“沙白”的貝類,光亮光亮的貝殼,鮮嫩鮮嫩的貝肉,奶白奶白的貝湯,價格嗎,17元1斤,絕對是價廉物美,物美價廉。
說起海景,在我的印象里,只要是海水好,無污染,各地的海景看上去都大致相同,可海灘的情形卻因地形地貌而千差萬別。上川島有多處迷人的海灘,如飛沙灘、金沙灘、銀沙灘......雖然海灘風姿各異,但沙質潔白細膩、海水清澈見底、沙灘平緩寬闊、海浪多而不大、腹地林木蔥郁這些個特點卻大致相似。赤著腳丫,吹著海風,緩步在長長的沙灘上,看著趕海人如何鏟拾“沙白”,瞅著“雷公蟹”怎么滾堆沙球,閑適自在,感覺真美!
上川島上有個僻靜的去處,叫作“方濟各墓園”,是為紀念傳教士方濟各·沙勿略而建(方濟各于1552年到達上川島,同年病逝)。說是“墓園”,其實既無墳,亦無墓,只有個方濟各的“衣冠冢”(在教堂內),園內林木青蔥,曲徑通幽,有教堂、紀念碑、石像、圣水井等。沿著海邊,在園里的林蔭小道上走上一走,舒心愜意,消遣世慮。
上川島上的“獼猴”可稱一絕。獼猴家族攜家帶口,三五成群,紅紅的屁屁,彤彤的臉蛋,毛色光亮,神情自若,或坐在那里嗑取松子,或躺在地上疏理毛發,或在樹木間追逐嬉戲,活潑可愛,調皮靈動,既不怕人,亦不惹人,還時不時地擺起各種猴姿,任人觀覽,供人拍攝。據說,這些獼猴生長在周圍的群山之中,冬天,山上吃的東西少了,才下到此地覓食。而我們來的正是時候,看來運氣不錯。
離開“方濟各墓園”時,正值夕陽西下,遠遠望去,“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雖說這里是海灣,不是江灣,可白居易詩中所描繪的暮色景象,看上去卻是一樣的。據島民說,沙堤漁港的夕陽更炫更酷更美。這個我信。港灣里,彤紅彤紅的夕陽緩緩而下,余暉鋪展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將海水涂染得金黃金黃,夕光照射在大大小小的船只上,把船只涂抹成橙紅橙紅,那景象,想想都美!
但是,這次是不行了,呆的時間有點兒短,不能夠從容地享受島上的美食與美景。下次吧,下次再來上川島,我會多呆些日子,吃海鮮,看夕陽,安閑隨意,優哉游哉。
結尾語:“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陶淵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