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是一個相對信息閉塞的地方,大多數農民還是追求安穩、踏實的過日子。對于婚姻,可能更多的人還是講究實在地過日子;只要是兩個人情投意合、雙方父母沒有太大反對意見,就能夠比較順利的在一起。取得合法的婚姻登記,也就兩個人成了家。
關于結婚年齡,在婚姻法當中有明確的規定:男子不得早于22周歲,女子不得早于20周歲。具體的情況也可能受到家庭狀況、地域習俗等因素的影響,也有的成年人到了適婚年齡遲遲沒有結婚的。父母長輩催婚的現象不僅在城市有,農村也有。作為父母無非就是不想自己的兒女到了適婚年齡還這樣單著,因為沒有婚姻的束縛就可能沒有壓力,做事不踏實;并且晚婚晚育也就面臨著父母年老不能幫著帶孩子,那樣子女的負擔就會更重。
在我們農村就有一句這樣的話“男人無妻不成家,女人無夫浪淘沙”,這是一句被經常用作催婚、逼婚的經典俗語。這句俗語前后兩部分的前4個字都對應的相當工整,并且整體的意思也比較好理解。分別列舉了兩種現象,男人沒有妻子會怎么樣,而女人沒有丈夫又會面臨什么樣的情況,就是告誡人們到了適婚年齡的話就要及時的成婚。確實,在農村也還有一些大齡未婚青年,要么挑剔、要么交際能力差各種原因導致遲遲不結婚。
對于父母催婚,相信有的人還是非常不理解、內心是排斥的。農村長輩們的觀念是“成家立業”,到了一定的年齡即使是沒有事業,也要先成家;有了家的責任感,才更有奮斗的決心,才能有助于成就事業。不過很多農村子女還是難以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自己一位的追求真愛、追求自由,結果很多人到了后來連合適的結婚對象都很難找了,有的甚至只能打光棍。我們可以先來詮釋一下以上這句俗語的意思,才能明白它是否有道理。
男人無妻不成家:
這里就涉及到對“家”的理解,在字面含義上,家是指的屋子、住所,就是可以定居的場所。但是沒有家人的家是孤單的,也算不上完整的家。在以前的農村,女兒長到了會嫁出去,兒子結婚了也要自己籌錢建房子,這樣才算得上是成家。到了后來就慢慢延伸到了男子到了一定年齡就要成家,不能總是依靠父母,所以就有了男人沒有娶妻就不算成家的說法。當然還有一種意思就是男人不娶妻生子就是不孝,無法生育后人這個家也就沒落了。
女人無夫浪淘沙:
結婚生子是千百年來的傳統,也是人類歷史文明發展的必要條件;婚姻是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體現。“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女人到了適婚年齡還沒有結婚對象或者沒有結婚的話,心理也是非常不安穩的、一旦浮躁了就難成事。并且在傳統觀念中,女人到了一定年齡不注意自己的交際、和不能的男人交往,也就會被人視為“浪”。要固定的交往對象,穩定的居所,才不至于被人說三道四。也就是說,女人要結婚了才能更好的維護個人的聲譽。
這句話有道理嗎?
雖然是一句明顯帶有主觀臆斷的俗語,現在的社會多元化發展、人們追求個性和自由也是一種權利,也并不一定能夠證明“無妻”和“不成家”、“無夫”和“浪淘沙”之間有什么必然的聯系,并且每個人的個人素質、心理活動等個人情況都存在差異。不過父母、長輩們希望子女有家庭擔當和責任感,能夠為了家庭更好的約束個人的行為舉止、能夠更有積極性的投入到工作和事業中,這樣的出發點是值得肯定的。有了完整的家庭,也就有了牽掛和依靠,夫妻之間還能夠互助鼓勵和支持。所以,“男人無妻不成家,女人無夫浪淘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大家對此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