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ò dàxué | ni zngz | ||
作大學 | 乃曾子 | ||
zì xiqí | zhì píngzhì | ||
自修齊 | 至平治 | ||
【解釋】作《大學》這本書的是曾參,他提出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 〖啟示〗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參。《大學》是四書中的一部書,和中庸一樣,也是一部修養(yǎng)性的書。 | |||
zhng shshú | xiào jngtng | ||
中書熟 | 孝經通 | ||
rú liùjng | sh kdú | ||
如六經 | 始可讀 | ||
【解釋】把四書讀熟了,孝經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讀六經這樣深奧的書。 〖啟示〗書有深淺難易的區(qū)分,我們讀書必須從淺易的開始讀起,奠定求知、做人、處世的基礎,再進一步學習更深奧的知識。 | |||
sh shyì | l chnqi | ||
詩書易 | 禮春秋 | ||
hào liùjng | dng jingqiú | ||
號六經 | 當講求 | ||
【解釋】《詩》、《書》、《易》、《禮》、《春秋》,再加上《樂》稱六經,這是中國古代儒家的重要經典,應當仔細閱讀。 〖啟示〗中國的古代文化是個非常豐富而偉大的知識寶庫,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學者,從事著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要愛護祖先留下的遺產,并為此感到驕傲。 | |||
yu liánshn | yu gucáng | ||
有連山 | 有歸藏 | ||
yu zhuyì | sn yìxiáng | ||
有周易 | 三易詳 | ||
【解釋】《連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這三部書合稱“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huán)變化的道理的書籍。 〖啟示〗《易經》雖是我國古代人占卜的書,但它其中闡述了極為深奧的哲學道理。像陰陽消長,物極必反的論述隨處可見。 | |||
yu dinmó | yu xùngào | ||
有典謨 | 有訓誥 | ||
yu shìmìng | sh zhào | ||
有誓命 | 書之奧 | ||
【解釋】《書經》的內容分六個部分:一典,是立國的基本原則;二謨,即治國計劃;三訓,即大臣的態(tài)度;四誥,即國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國君的命令。 〖啟示〗《書經》是一部十分有價值的歷史資料,從內容方面來看,很類似我們現(xiàn)在國家的政府檔案,可以使我們了解當時歷史,從中學到許多有益的知識。 | |||
w zhugng | zuò zhul | ||
我周公 | 作周禮 | ||
zhù liùgun | cún zhìt | ||
著六官 | 存治體 | ||
【解釋】周公著作了《周禮》,其中記載著當時六宮的官制以及國家的組成情況。 〖啟示〗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兒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幫助成王輔佐朝政,由于他的賢德,把國家治理得十分富強. | |||
dà xiodài | zhù ljì | ||
大小戴 | 注禮記 | ||
shù shèngyán | l yuèbèi | ||
述圣言 | 禮樂備 | ||
【解釋】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釋《禮記》,傳述和闡揚了圣賢的著作,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關禮樂的情形。 〖啟示〗中國傳統(tǒng)的禮義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們要從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營養(yǎng)、身體力行。 | |||
yu guófng | yu ysòng | ||
有國風 | 有雅頌 | ||
hào sìsh | dng fngyng | ||
號四詩 | 當諷詠 | ||
【解釋】《國風》、《大雅》、《小雅》、《頌》,合稱為四詩,它是一種內容豐富、感情深切的詩歌,實在是值得我們去朗誦的。 〖啟示〗我國最古老的一本詩集叫《詩經》,共匯集了周代詩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題材非常廣泛,有的反映復雜的社會形態(tài),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狀況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 |||
sh jìwáng | chn qizuò | ||
詩既亡 | 春秋作 | ||
yù bobin | bié shànè | ||
寓褒貶 | 別善惡 | ||
【解釋】后來由于周朝的衰落,詩經也就跟著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這本書中隱含著對現(xiàn)實政治的褒貶以及對各國善惡行為的分辯。 〖啟示〗我們讀春秋,除了能夠了解當時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累積前人的經驗,成為自己做人處事的借鑒。 | |||
sn zhuànzh | yu gngyáng | ||
三傳者 | 有公羊 | ||
yu zushì | yu gliáng | ||
有左氏 | 有谷梁 | ||
【解釋】三傳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左丘明所著的《左傳》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傳》,它們都是解釋《春秋》的書。 〖啟示〗《春秋》是魯國的史書,內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記事都非常簡潔。加之年代久遠。所以必須詳讀三傳,才能研讀明白。 | |||
r yzh | shàn biànyán | ||
爾雅者 | 善辨言 | ||
qiú jngxùn | c mòxin | ||
求經訓 | 此莫先 | ||
【解釋】《爾雅》一部分辨別古今文學的差別,另一部分解釋文字的意義和給事物的名字下定義,所以我們要讀經書之前,應當先讀《爾雅》,然后才能讀懂群經。 〖啟示〗《爾雅》是我國第一部詞典。 | |||
g shèngzhù | xin xiánzhuàn | ||
古圣著 | 先賢傳 | ||
zhù shbèi | shí snjng | ||
注疏備 | 十三經 | ||
【解釋】古代圣人著作的經典,經過諸先賢加以解釋意義而成為完備無缺的十三經。 〖啟示〗十三部是《易經》、《詩經》、《書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公羊傳》、《谷梁傳》、《孝經》、《爾雅》、《論語》、《孟子》,這十三部書稱為十三經。 | |||
zu zhuànwài | yu guóy | ||
左傳外 | 有國語 | ||
hé qúnjng | shù shíw | ||
合群經 | 數十五 | ||
【解釋】左丘明著作除了《左傳》外,還有《國語》,稱為《春秋外傳》。十三經之外再加《左傳》和《國語》便是十五經。 〖啟示〗《國語》記錄周末春秋時期周、魯等國貴族言論,以每個國家來記述,而《左傳》是按年編排,側重記事。 | |||
jng jìmíng | fng dúz | ||
經既明 | 方讀子 | ||
cu qíyào | jì qíshì | ||
撮其要 | 記其事 | ||
【解釋】經傳都讀熟了然后讀子書。子書繁雜,必須選擇比較重要的來讀,并且要記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啟示〗學習和掌握各門類的知識都要牢記一條原則,學習歷史更是如此,這就是提綱挈領,掌握主要脈絡。對于重點歷史事件要記住它的起因和結局,才能很好地掌握這門學問。 | |||
w zzh | yu xúnyáng | ||
五子者 | 有荀揚 | ||
wén zhngz | jí lozhung | ||
文中子 | 及老莊 | ||
【解釋】五子是指荀子、揚子、文中子、老子和莊子。他們所寫的書,便稱為子書。 〖啟示〗五子當中,我們比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莊子,他們博學廣聞,象老子,就連孔子都曾向他請教過禮的問題。莊子則經常用寓言的形式表達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 |||
jng ztng | dú zhsh | ||
經子通 | 讀諸史 | ||
ko shìxì | zh zhngsh | ||
考世系 | 知終始 | ||
【解釋】經書和子書讀熟了以后,再讀史書、讀史時必須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們盛衰的原因,才能從歷史中記取教訓。 〖啟示〗我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代,是各種哲學思想百家爭鳴的時代。像荀子的人性本惡說、揚子的自利說、老莊的順其自然說等等。這些思想都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 |||
zì xnóng | zhì huángdì | ||
自羲農 | 至黃帝 | ||
hào snhuáng | zài shàngshì | ||
號三皇 | 在上世 | ||
【解釋】自伏羲氏、神農氏到黃帝,這三位上古時代的帝王都能勤政愛民、非常偉大,因此后人尊稱他們?yōu)椤叭省薄?nbsp; 〖啟示〗歷史學家大體把歷史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古、中古、近代。中國歷史從商代以后才有了較可靠的記載,這以前的歷史是個神話和傳說的時代,即上古。 | |||
táng yuyú | hào èrdì | ||
唐有虞 | 號二帝 | ||
xing yxùn | chng shèngshì | ||
相揖遜 | 稱盛世 | ||
【解釋】黃帝之后,有唐堯和虞舜二位帝王,堯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肖,而把帝位傳給了才德兼?zhèn)涞乃矗趦晌坏弁踔卫硐拢煜绿剑巳朔Q頌。 〖啟示〗堯是位很賢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禪讓給有賢能的舜做繼承人。當然舜也不負眾托。在他們所處的這段歷史時期,是中國上古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 |||
xià yuy | shng yutng | ||
夏有禹 | 商有湯 | ||
zhu wénw | chng snwáng | ||
周文武 | 稱三王 | ||
【解釋】夏朝的開國君主是禹,商朝的開國君主是湯,周朝的開國君主是文王和武王。這幾個德才兼?zhèn)涞木醣缓笕朔Q為三王。 〖啟示〗夏商周,在中國歷史上合稱三代,每一代的時間都很長,夏朝統(tǒng)治四百年,商朝統(tǒng)治六百年,周朝統(tǒng)治八百年。這一時期的歷史仍然摻雜了許多神話和傳說。 | |||
xià chuánz | ji tinxià | ||
夏傳子 | 家天下 | ||
sì bizi | qin xiàshè | ||
四百載 | 遷夏社 | ||
【解釋】禹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從此天下就成為一個家族所有的了。經過四百多年,夏被湯滅掉,從而結束了它的統(tǒng)治。 〖啟示〗從禹把帝位傳給兒子啟之后,一個家族統(tǒng)治國家的歷史持續(xù)了幾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滿皇帝,家天下的統(tǒng)治才最后真正結束了。 | |||
tng fáxià | guó hàoshng | ||
湯伐夏 | 國號商 | ||
liù bizi | zhì zhòuwáng | ||
六百載 | 至紂亡 | ||
【解釋】商湯王起兵滅掉夏朝,建立了商朝,前后六百年,一直到商紂王。 〖啟示〗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重要朝代,從大約公元前17世紀到公元前11世紀,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xù)600年時間。 | |||
zhu wwáng | sh zhzhòu | ||
周武王 | 始誅紂 | ||
b bizi | zuì chángji | ||
八百載 | 最長久 | ||
【解釋】周武王起兵滅掉商朝,殺死紂王,建立周朝,周朝的歷史最長,前后延續(xù)了八百多年。 〖啟示〗周朝的歷史分為兩部分:幽王被殺以前是西周,平王東遷以后是東周。從各朝各代的興衰中我們可以看出“仁政必興、暴政必亡”的道理。 | |||
zhu gònghé | sh jìnián | ||
周共和 | 始紀年 | ||
lì xunyu | suì dngqin | ||
歷宣幽 | 遂東遷 | ||
【解釋】我國從周朝共和之年開始有正式紀年。經歷了周宣王和周幽王,周朝首都東遷洛陽。 〖啟示〗周朝第十代的歷王暴虐無道,終于被趕出皇宮,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zhí)掌政權,后來由歷王的兒子宣王繼位,到了周幽王后,首都東遷洛陽,稱為東周。 | |||
zhu dàoshui | wáng gngzhuì | ||
周道衰 | 王綱墜 | ||
chng gng | shàng yóushuì | ||
逞干戈 | 尚游說 | ||
【解釋】自從周平王東遷國都后,對諸侯的控制力就越來越弱了。諸侯國之間時常發(fā)生戰(zhàn)爭,而游說之士也開始大行其道。 〖啟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稱王、稱霸,戰(zhàn)爭連年不絕。使老百姓飽受了戰(zhàn)爭的苦難。 | |||
sh chnqi | zhng zhànguó | ||
始春秋 | 終戰(zhàn)國 | ||
w bàqiáng | q xióngch | ||
五霸強 | 七雄出 | ||
【解釋】東周分為兩個階段,一是春秋時期,一是戰(zhàn)國時期。春秋時的齊恒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和楚莊王號稱五霸。戰(zhàn)國的七雄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啟示〗東周時期分為春秋時期和戰(zhàn)國時期。春秋時期前后出現(xiàn)五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戰(zhàn)國時期有七個諸侯國實力最強,歷史上稱為戰(zhàn)國七雄。 | |||
yíng qínshì | sh jinbìng | ||
嬴秦氏 | 始兼并 | ||
chuán èrshì | ch hànzhng | ||
傳二世 | 楚漢爭 | ||
【解釋】戰(zhàn)國末年,秦國的勢力日漸強大,把其他諸侯國都滅掉了,建立了統(tǒng)一的秦朝。秦傳到二世胡亥,天下又開始大亂,最后,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 〖啟示〗秦王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專治國家。雖然秦朝統(tǒng)一的時間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卻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然而其統(tǒng)一中國、車同軌、書同文,以及統(tǒng)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滅的貢獻。 | |||
go zxng | hàn yèjiàn | ||
高祖興 | 漢業(yè)建 | ||
zhì xiàopíng | wáng mngcuàn | ||
至孝平 | 王莽篡 | ||
【解釋】漢高祖打敗了項羽,建立漢朝。漢朝的帝位傳了兩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時,就被王莽篡奪了。 〖啟示〗歷史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個人的行為準則要符合于社會發(fā)展的法則。否則即便得力于一時,但終究會以失敗而告終。 | |||
gung wxng | wéi dnghàn | ||
光武興 | 為東漢 | ||
sì binián | zhng yúxiàn | ||
四百年 | 終于獻 | ||
【解釋】王莽篡權。改國號為新,天下大亂,劉秀推翻更始帝,恢復國號為漢,史稱東漢光武帝,東漢延續(xù)四百年,到漢獻帝的時候滅亡。 〖啟示〗漢朝經過四百多年的時間,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擊,王室無能,到漢獻帝時就滅亡了。 | |||
wèi shwú | zhng hàndng | ||
魏蜀吳 | 爭漢鼎 | ||
hào snguó | qì lingjìn | ||
號三國 | 迄兩晉 | ||
【解釋】東漢末年,魏國、蜀國、吳國爭奪天下,形成三國相爭的局面。后來魏滅了蜀國和吳國,但被司馬懿篡奪了帝位,建立了晉朝,晉又分為東晉和西晉兩個時期。 〖啟示〗《三國演義》是我國家喻戶曉的一部古典小說,也是世界文學寶庫的一部分,閱讀這部小說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啟示,了解到古代戰(zhàn)爭的動人畫面。 | |||
sòng qíjì | liáng chénchéng | ||
宋齊繼 | 梁陳承 | ||
wéi náncháo | d jnlíng | ||
為南朝 | 都金陵 | ||
【解釋】晉朝王室南遷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繼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時代。南朝包括宋齊梁陳,國都建在金陵。 〖啟示〗南北朝時的南朝包括宋齊梁陳。這里所指的宋與后來趙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這里的宋的開國皇帝是劉裕,所以也稱為劉宋,劉宋統(tǒng)治的時間只有五十九年。 | |||
bi yuánwèi | fn dngx | ||
北元魏 | 分東西 | ||
y wénzhu | xng goqí | ||
宇文周 | 興高齊 | ||
【解釋】北朝則指的是元魏。元魏后來也分裂成東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覺篡了位,建立了北周;東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齊。 〖啟示〗世界上最偉大的帝王,都是那些開創(chuàng)天下的帝王。至于那些繼承祖業(yè)的皇帝,除了少數幾個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其他多數總是平平凡凡。 | |||
dài zhìsuí | y ty | ||
迨至隋 | 一土宇 | ||
bù zàichuán | sh tngxù | ||
不再傳 | 失統(tǒng)緒 | ||
【解釋】楊堅重新統(tǒng)一了中國,建立了隋朝,歷史上稱為隋文帝。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即位后,荒淫無道,隋朝很快就滅亡了。 〖啟示〗楊堅起兵東征西殺,結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統(tǒng)一中國,建立的隋朝僅兩代就滅亡了。其原因是隋煬帝的荒淫無道,使得他眾叛親離。由此可見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 | |||
táng goz | q yìsh | ||
唐高祖 | 起義師 | ||
chú suíluàn | chuàng guój | ||
除隋亂 | 創(chuàng)國基 | ||
【解釋】唐高祖李淵起兵反隋,最后隋朝滅亡,他戰(zhàn)勝了各路的反隋義軍,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啟示〗唐朝是我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從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到唐玄宗時期的“開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實是李淵的二兒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來的。 | |||
èr shíchuán | sn bizi | ||
二十傳 | 三百載 | ||
liáng mièzh | guó nigi | ||
梁滅之 | 國乃改 | ||
【解釋】唐朝的統(tǒng)治近三百年,總共傳了二十位皇帝。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從此滅亡。為和南北朝時期的梁相區(qū)別,歷史上稱為后梁。 〖啟示〗唐玄宗統(tǒng)治的前期人稱“開元盛世”,但后期卻發(fā)生了“安史之亂”,唐朝從此開始衰落。對于唐朝從強盛轉向衰落,人們常把罪責歸到楊貴妃和安祿山兩人身上。其實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
liáng tángjìn | jí hànzhu | ||
梁唐晉 | 及漢周 | ||
chng wdài | ji yuyóu | ||
稱五代 | 皆有由 | ||
【解釋】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和后周五個朝代的更替時期,歷史上稱作五代,這五個朝代的更替都有著一定的原因。 〖啟示〗五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紛亂割據的時期,由唐末的藩鎮(zhèn)割據演變而來。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過的,所以各冠一個“后”字來區(qū)別。這是五個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 | |||
zhào sòngxng | shòu zhushàn | ||
趙宋興 | 受周禪 | ||
shí bchuán | nán bihùn | ||
十八傳 | 南北混 | ||
【解釋】趙匡胤接受了后周“禪讓”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傳了十八個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數民族南下侵擾,結果又成了南北混戰(zhàn)的局面。 〖啟示〗宋朝的專制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盡管消除了唐后期藩鎮(zhèn)割據,臣官專權,朋黨之爭的弊端,但它過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縣日益困弱、無力抵抗外侵,成了一個積貧積弱、茍且偷安的朝代。 | |||
liáo yjn | ji chngdì | ||
遼與金 | 皆稱帝 | ||
yuán mièjn | jué sòngshì | ||
元滅金 | 絕宋世 | ||
【解釋】北方的遼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國家,自稱皇帝,最后蒙古人滅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統(tǒng)一了中國。 〖啟示〗蒙古人曾聯(lián)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國,把金國消滅后,鐵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稱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孫子忽必烈時,便起兵把宋滅掉,宋朝就此結束。 | |||
yú túgung | cho qiándài | ||
輿圖廣 | 超前代 | ||
ji shínián | guó zuòfèi | ||
九十年 | 國祚廢 | ||
【解釋】元趄的疆域很廣大,所統(tǒng)治的領土,超過了以前的每一個朝代。然而它只維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農民起義推翻了。 〖啟示〗元朝統(tǒng)一的歷史意義,在于鞏固和發(fā)展了多民族的統(tǒng)一國家,它使歷來由少數民族地方政權統(tǒng)治的地區(qū)統(tǒng)一歸于中央政府管轄之下,更加強了中央與地方、中原與邊疆的聯(lián)系及各民族間聯(lián)系。 | |||
dài chéngz | qin ynjng | ||
迨成祖 | 遷燕京 | ||
shí liùshì | zhì chóngzhn | ||
十六世 | 至崇禎 | ||
【解釋】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國都由金陵遷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傳了十六個皇帝,直到崇禎皇帝為止,明朝就滅亡了。 〖啟示〗明成祖遷都燕京對于防御蒙古和經營東北,也就是鞏固邊防和維護統(tǒng)一有著重要的意義。 | |||
quán ynsì | kòu rúlín | ||
權閹肆 | 寇如林 | ||
l chungch | shén qìfén | ||
李闖出 | 神器焚 | ||
【解釋】明朝末年,宦官專權,天下大亂,老百姓紛紛起義,以闖王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攻破北京,迫使崇禎皇帝自殺,明朝最后滅亡。 〖啟示〗明末宦官專權,帶來了政治的腐敗和貪污成風,這樣,不僅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同時,也給少數民族上層分子入內陸騷擾帶來了可乘之機。 | |||
qng shìz | yng jngmìng | ||
清世祖 | 膺景命 | ||
jìng sìfng | kè dàdìng | ||
靖四方 | 克大定 | ||
【解釋】清軍入關后,清世祖順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亂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啟示〗清朝初年雖然存在著高壓政策,如為了控制漢族人民的思想,大興文字獄,但到嘉慶皇帝為止,人民生活也比較安定。 | |||
yóu kngyng | lì qiánji | ||
由康雍 | 歷乾嘉 | ||
mín nfù | zhì jìku | ||
民安富 | 治績夸 | ||
【解釋】順治皇以后,分別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慶四位皇帝,在此期間,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較安定,國家也比較強盛。 〖啟示〗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經過同外部侵略勢力及內部分裂勢力的斗爭,建立起空前統(tǒng)一和鞏固的多民族國家,在內陸設立了十八個行省,從而確立起比較鞏固而穩(wěn)定的政權。 | |||
dào xiánjin | biàn luànq | ||
道咸間 | 變亂起 | ||
sh yngf | ro db | ||
始英法 | 擾都鄙 | ||
【解釋】清朝道光、咸豐年間,發(fā)生了變亂,英軍挑起鴉片戰(zhàn)爭。英、法兩國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和法國神父被殺為由組成聯(lián)軍,直攻北京。 〖啟示〗自鴉片戰(zhàn)爭以后,各帝國主義國家相繼侵略中國。強迫清朝政府簽定了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從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步成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 |||
tóng gunghòu | xun tngruò | ||
同光后 | 宣統(tǒng)弱 | ||
chuán jidì | mn qngmò | ||
傳九帝 | 滿清歿 | ||
【解釋】同治、光緒皇帝以后,清朝的國勢已經破敗不堪,當傳到第九代宣統(tǒng)皇帝時,就被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啟示〗清朝政府到了光緒年間,皇帝只是個空架子,而實權是操縱在慈禧太后手中,這個人稱“老佛爺”的女人,十分專橫,在她手中,中國的威名被完全丟盡了。 | |||
gé mìngxng | fèi dìzhì | ||
革命興 | 廢帝制 | ||
lì xiànf | jiàn mínguó | ||
立憲法 | 建民國 | ||
【解釋】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統(tǒng)治,廢除了帝制、建立了憲法,成立了中華民國政府,孫中山任臨時大總統(tǒng)。 〖啟示〗中國發(fā)展了五千年,經過了各個朝代的治亂興衰,第一位由人民選出的總統(tǒng)誕生了。 | |||
g jnsh | quán zàiz | ||
古今史 | 全在茲 | ||
zi zhìluàn | zh xngshui | ||
載治亂 | 知興衰 | ||
【解釋】以上所敘述的是從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國的古今歷史,我們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亂興衰,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東西。 〖啟示〗“讀史使人明智”。如果把我們中華民族的歷史當成一個大家庭的家譜,那么當我們回顧前人的經驗時,可以從中吸取許多有用的東西。 | |||
sh sufán | dú yucì | ||
史雖繁 | 讀有次 | ||
sh jìy | hàn shèr | ||
史記一 | 漢書二 | ||
【解釋】中國和歷史書雖然紛繁、復雜,但在讀的時候應該有次序:先讀《史記》,然后讀《漢書》。 〖啟示〗《史記》是我國漢代大思想家司遷所寫,從傳說中的黃帝一直到漢武帝時代共幾千年的歷史。《漢書》是東漢時期思想家班固所著,它記載的只是西漢這一時代的歷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斷代史”。 | |||
hòu hànsn | guó zhìsì | ||
后漢三 | 國志四 | ||
jin zhèngjng | cn tngjiàn | ||
兼證經 | 參通鑒 | ||
【解釋】第三讀《后漢書》,第四讀《三國志》,讀的同時,還要參照經書,參考《資治通鑒》,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了解歷史的治亂興衰了。 〖啟示〗《后漢書》講述東漢時期的歷史;《三國志》寫的是東漢滅亡后,魏、蜀、吳三國形成鼎立局面,直到被晉統(tǒng)一;《資治通鑒》敘述從戰(zhàn)國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歷史,有以史為鑒戒的的思想,所以叫《資治通鑒》。 | |||
dú shzh | ko shílù | ||
讀史者 | 考實錄 | ||
tng gjn | ruò qnmù | ||
通古今 | 若親目 | ||
【解釋】讀歷史的人應該更進一步地去翻閱歷史資料,了解古往今來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親眼所見一樣。 〖啟示〗中國的歷史十分悠久,前面提到的不過是一個簡單輪廓,要想真正掌握必須翻閱各朝各代的歷史資料,深入進行了解和研究。歷史是面鏡子,我們可以從這面鏡子中吸取許多寶貴的歷史教訓。 | |||
ku érsòng | xn érwéi | ||
口而誦 | 心而惟 | ||
zho yús | x yús | ||
朝于斯 | 夕于斯 | ||
【解釋】我們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啟示〗我們應該立志努力學習,知識的領域是無窮無盡的,知識是財富、是力量、是智慧。學問是苦根上長出來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間斷地學習才能掌握和運用它。 | |||
x zhòngní | sh xiàngtuó | ||
昔仲尼 | 師項橐 | ||
g shèngxián | shàng qínxué | ||
古圣賢 | 尚勤學 | ||
【解釋】從前,孔子是個十分好學的人,當時魯國有一位神童名叫項橐,孔子就曾向他學習。像孔子這樣偉大的圣賢,尚不忘勤學,何況我們普通人呢? 〖啟示〗孔子曾經拜郯子學禮儀;拜長弘和師橐學樂曲;拜老子學人生哲學。孔子曾說過:三個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個人值得我向他學習和效法的”。 | |||
zhào zhnglìng | dú llùn | ||
趙中令 | 讀魯論 | ||
b jìshì | xué qiqín | ||
彼既仕 | 學且勤 | ||
【解釋】宋朝時趙中令──趙普,他官已經做到了中書令了,天天還手不釋卷地閱讀論語,不因為自己已經當了高官,而忘記勤奮學習。 〖啟示〗人的學問是永無止境的,一個人的努力和奮斗是不可中途終止的。活到老、學到老,一個人應該好學不倦,直到死為止。 | |||
p púbin | xu zhújin | ||
披蒲編 | 削竹簡 | ||
b wúsh | qi zhmin | ||
彼無書 | 且知勉 | ||
【解釋】西漢時路溫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閱讀。公孫弘將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們兩人都很窮,買不起書,但還不忘勤奮學習。 〖啟示〗路溫舒和公孫弘這兩個古人,在沒有書本的情況下,想辦法把書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學習,我們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書本,學習條件和環(huán)境如此優(yōu)越,更應該刻苦讀書。 | |||
tóu xuánliáng | zhu cìg | ||
頭懸梁 | 錐刺股 | ||
b bùjiào | zì qínk | ||
彼不教 | 自勤苦 | ||
【解釋】晉朝的孫敬讀書時把自己的頭發(fā)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戰(zhàn)國時蘇秦讀書每到疲倦時就用錐子刺大腿,他們不用別人督促而自覺勤奮苦讀。 〖啟示〗要想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必須自覺地刻苦讀書。因為求知識這件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過自己努力才能學到。現(xiàn)在我們有父母、老師的關心和教導,就更應該好好學習才是。 | |||
rú nángyíng | rú yìngxu | ||
如囊螢 | 如映雪 | ||
ji supín | xué bùchuò | ||
家雖貧 | 學不輟 | ||
【解釋】晉朝人車胤,把螢火蟲放在紗袋里當照明讀書。孫康則利用積雪的反光來讀書。他們兩人家境貧苦,卻能在艱苦條件下繼續(xù)求學。 〖啟示〗古人這種求學的精神是多么令人欽佩呀!在那樣惡劣、貧困的情況下,能夠克服困難,不受外界環(huán)境影響、努力學習。今天我們有方便舒適的環(huán)境,如果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慚愧啊! | |||
rú fùxn | rú guàjio | ||
如負薪 | 如掛角 | ||
shn suláo | yóu kzhuó | ||
身雖勞 | 猶苦卓 | ||
【解釋】漢朝的朱買臣,以砍柴維持生活,每天邊擔柴邊讀書。隋朝李密放牛把書掛在牛角上,有時間就讀。他們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仍堅持讀書。 〖啟示〗朱買臣和李密,一個打柴一個放牛,生活都非常貧苦,但能自己發(fā)奮讀書。后來都成為很出色的人。我們有這么好的學習環(huán)境,怎么能不努力學習呢? | |||
s loquán | èr shíq | ||
蘇老泉 | 二十七 | ||
sh ffèn | dú shjí | ||
始發(fā)憤 | 讀書籍 | ||
【解釋】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洵,號大泉,小時候不想念書,到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下決心努力學習,后來成了大學問家。 〖啟示〗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洵和他兩個兒子蘇軾和蘇轍,是我國文學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他們的學問都很高,文章也都寫得很好。被后人合稱為“三蘇”,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 | |||
b jìlo | yóu huchí | ||
彼既老 | 猶悔遲 | ||
r xioshng | yí zos | ||
爾小生 | 宜早思 | ||
【解釋】象蘇老泉上了年紀,才后悔當初沒好好讀書,而我們年紀輕輕,更應該把握大好時光,發(fā)奮讀書,才不至于將來后悔。 〖啟示〗蘇洵到了二十七歲才省悟到讀書的重要性。我們年紀輕輕,現(xiàn)在開始用功是絕對來得及的。要認識到讀書學習對我們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堅實地知識根底,長大以后才能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 |||
ruò liánghào | b shíèr | ||
若梁灝 | 八十二 | ||
duì dàtíng | kuí dushì | ||
對大廷 | 魁多士 | ||
【解釋】宋朝有個梁灝,在八十二歲時才考中狀元,在金殿上對皇帝提出的問題對答如流,所有參加考試的人都不如他。 〖啟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的志愿,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會成功的。年輕人應首先立下志愿,失敗了不要氣餒,仍堅持努力、百折不回是一定會成功的。 | |||
b jìchéng | zhòng chngyì | ||
彼既成 | 眾稱異 | ||
r xioshng | yí lìzhì | ||
爾小生 | 宜立志 | ||
【解釋】梁灝這么大年紀,尚能獲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驚異,欽佩他的好學不倦。而我們應該趁著年輕的時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無量。 〖啟示〗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更為強大。你要使自己變?yōu)橐粋€強者嗎?那么你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學習,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zhàn)勝的。成功就一定會屬于你。光明的前途也會屬于你。 | |||
yíng bsuì | néng yngsh | ||
瑩八歲 | 能詠詩 | ||
mì qsuì | néng fùqí | ||
泌七歲 | 能賦棋 | ||
【解釋】北齊有個叫祖瑩的人,八歲就能呤詩,后來當了秘書監(jiān)著作郎。另外唐朝有個叫李泌的人,七歲時就能以下棋為題而作出詩賦。 〖啟示〗祖瑩和李泌兩人很小就顯示出驚人的才華。這和他們的智慧是分不開的。但只是聰明而不學習終究還成不了才。祖瑩和李泌學習非常刻苦,每天幾乎是手不釋卷。已經把讀書看成是生活中的最大樂趣。 | |||
b yngwù | rén chngqí | ||
彼穎悟 | 人稱奇 | ||
r yòuxué | dng xiàozh | ||
爾幼學 | 當效之 | ||
【解釋】他們兩個人的聰明和才智,在當時很受人們的贊賞和稱奇,現(xiàn)在我們正是求學的開始,應該效法他們,努力用功讀書。 〖啟示〗雖然祖瑩和李泌從小就特別聰明,但是如果不知努力,聰明反而會被聰明誤的。所以我們現(xiàn)在求學,也應該效法他們,除了運用聰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求進步,才能有所作為。 | |||
cài wénj | néng biànqín | ||
蔡文姬 | 能辯琴 | ||
xiè dàoyùn | néng yngyín | ||
謝道韞 | 能詠吟 | ||
【解釋】在古代有許多出色的女能人。象東漢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辯琴聲好壞,晉朝的才女謝道韞則能出口成詩。 〖啟示〗在封建社會,女人沒有地位,人們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女孩子要讀書學藝是非常困難的,蔡文姬和謝道韞兩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見她們在當時學習是多么不容易。 | |||
b nz | qi cngmn | ||
彼女子 | 且聰敏 | ||
r nánz | dng zìjng | ||
爾男子 | 當自警 | ||
【解釋】象這樣的兩個女孩子,一個懂音樂,一個會作詩,天資如此聰慧;身為一個男子漢,更要時時警惕,充實自己才對。 〖啟示〗當然,現(xiàn)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學讀書,這是社會的進步。而我們更應該珍惜社會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無論男孩、女孩都應刻苦努力,多學知識,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 |||
táng liúyàn | fng qsuì | ||
唐劉晏 | 方七歲 | ||
j shéntóng | zuò zhèngzì | ||
舉神童 | 作正字 | ||
【解釋】唐玄宗時,有一個名叫劉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歲,就被推舉為神童,并且做了負責刊正文字的官。 〖啟示〗劉晏有一次回答唐玄宗提出的問題時,曾說臣凡《四書》《五經》都能正,只一個“朋”字正不了。后來玄宗一查證才知道,原來當時朝延里很多人朋比為奸,所以劉晏說無法正“朋”字,就是這個道理。 | |||
b suyòu | shn yshì | ||
彼雖幼 | 身已仕 | ||
yu wéizh | yì ruòshì | ||
有為者 | 亦若是 | ||
【解釋】劉晏雖然年紀這么小,但卻已經做官來,擔當國家給他的重任,要想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只要勤奮好學,也可以和劉晏一樣名揚后世。 〖啟示〗劉晏長大以后,他當了唐代宗的宰相。在他任職期間,非常愛民,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這和他從小立下的志向是一致的。我們也應該和他一樣從小立下志向,長大后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 |||
qun shuyè | j schén | ||
犬守夜 | 雞司晨 | ||
gu bùxué | hé wéirén | ||
茍不學 | 曷為人 | ||
【解釋】狗在夜間會替人看守家門,雞在每天早晨天亮時報曉,人如果不能用心學習、迷迷糊糊過日子,有什么資格稱為人呢。 〖啟示〗萬事萬物都有自然界所賦予的特質,如狗能看門、雞會報曉。而做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又該如何呢?人類是有思維能力的,所以,自然賦予人的使命當然是掌握各門知識去征服自然。 | |||
cán ts | fng niàngmì | ||
蠶吐絲 | 蜂釀蜜 | ||
rén bùxué | bù rúwù | ||
人不學 | 不如物 | ||
【解釋】蠶吐絲以供我們做衣料,蜜蜂可以釀制蜂蜜,供人們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真不如小動物。 〖啟示〗人類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掌握前人留下來的知識,并以此來開拓更深、更廣泛的知識領域,不斷地改善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環(huán)境。動物的活動不過是一種本能的表現(xiàn),是無法與人類有意識的活動相比的。 | |||
yòu xíyè | zhuàng zhìshn | ||
幼習業(yè) | 壯致身 | ||
shàng kungguó | xià lìmín | ||
上匡國 | 下利民 | ||
【解釋】我們要在幼年時努力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長大后能夠學以致用,替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利。 〖啟示〗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如何把學到的知識為大眾服務,不枉費自己一生所學,對后人也有所幫助,首要的問題是理論與實際的結合。用所學習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 |||
yáng míngshng | xin fùm | ||
揚名聲 | 顯父母 | ||
gung yúqián | yù yúhòu | ||
光于前 | 裕于后 | ||
【解釋】如果你為人民做出應有的貢獻,人民就會贊揚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榮耀,給連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給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樣。 普通話朗讀廣東話朗讀〖啟示〗我們應該提倡一種奉獻的精神,對我們偉大的祖國、對人民、對他人的奉獻精神,我們的學識是奉獻的資本,誰的學識越多,誰的奉獻就越大。人民就把更多的榮譽獻給他們。 | |||
rén yíz | jn mnyíng | ||
人遺子 | 金滿贏 | ||
w jiàoz | wéi yjng | ||
我教子 | 唯一經 | ||
【解釋】有的人遺留給子孫后代的是金銀錢財,而我并不這樣,我只希望他們能精于讀書學習,長大后做個有所作為的人。 〖啟示〗知識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做父母的再有錢,如果子孫不求長進,又有什么用呢,錢總有用完的一天。到那時,一無所長什么也不會干,反而害了他們。而書中自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這才是取之不竭的財富。 | |||
qín yugng | xì wúyì | ||
勤有功 | 戲無益 | ||
jiè zhzi | yí minlì | ||
戒之哉 | 宜勉力 | ||
【解釋】反復講了許多道理,只是告訴孩子們,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獲,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后悔的。 〖啟示〗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珍惜大好的時光,持之以恒地讀書學習,那么你就一定會得到豐厚的收獲,你的思想和學識就越加豐富。你也將會做出更多貢獻,這樣才不枉人生在世。我們要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句話時刻提醒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