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經典名菜解析————回鍋肉
在川菜名菜佳肴中,廣為人知,頗受世界食客大眾熱捧的經典名菜,大多都是要么辣或麻,要么麻辣并重的家常菜肴。常言道:好菜民間、好味家常,又有道:好吃不過家常菜。源于民間、興于民間的這些家常菜還蘊涵著諸多淳樸感人的佳話軼事,與其風味味道一樣令人心醉神迷。本篇將重點介紹川菜中膾炙人口的家常名肴、辣麻風味名菜。讓川菜達人、川味吃貨們更能有滋有味地品享,有章有法地盡興烹調。其核心是要掌握原料與調輔料的選擇、初加工、烹制的用火要求、下料的順序等幾個步驟,方能達到味驚四座、穿腸難忘、 常吃常想的烹調技藝境界。
回鍋肉源于川人祭祀神祖,起于那人類史上規模罕見的移民大潮——湖廣填四川。據考,清朝初年遷徙到四川的移民為追念故土先人,每逢初二、十六便要備酒、割肉、殺雞,祭神祭祖。肉須割豬坐臀肉,俗稱“刀頭肉”,雞則大雄雞。神祖忌生,得先把刀頭肉稍煮斷生方可作供品。祭祀后再把肉切片回鍋熬煎,配上時蔬及家中自制調料炒合,如是便稱其為熬鍋肉、回鍋肉。
被巴蜀人民視為“川菜第一菜”的回鍋肉,有傳統蒜苗回鍋肉、川東旱蒸回鍋肉(不煮,加姜蔥、花椒、料酒干蒸后切片回鍋)、林派回鍋肉、廣漢連山回鍋肉幾個風味流派。香辣回鍋肉,集川東旱蒸回鍋肉和林派回鍋肉之特點,更顯香辣多滋、醬香回甜、滋潤爽口,咸鮮微辣、醬香濃郁的風味口感中多了蒜香,熗辣香及糟香的風味,滋味格外悠長,佐酒助餐大快朵頤。
香辣回鍋肉:
原料:豬臀肥瘦各半的二刀肉400克、郫縣豆瓣100克(亦可用富順香辣醬)、甜面醬10克、干紅辣椒兩只切成短節、花椒十余粒、大蒜兩瓣切成薄片、醬油10克、醪糟汁6克、熟菜油與化豬油共50克、青蒜苗100克、白桿部分拍破、切成馬耳朵寸節。
烹制:將豬肉刮洗干凈,放入熱水鍋中煮至肉熟皮軟,以筷子能奪破豬皮為宜,在熱湯中浸泡一會。撈出搽干水分,切成5厘米長、4厘米寬、0.2厘米厚的片,
炒鍋大火燒熱,下混合油(菜油、化豬油)燒至六成熱,下干辣椒節、花椒、蒜片炒香,不可炒糊,放入肉片翻炒至吐油,肉片呈燈盞窩(卷縮)狀時,將肉鏟至一邊,將多余的油潷去,下剁茸的郫縣豆瓣或香辣醬炒香出色,放甜面醬與豆瓣炒勻,將肉片混炒使其調料均勻地粘附在肉片上,再下甜紅醬油、醪糟汁炒勻,在放青蒜苗炒合幾下即可起鍋裝盤。
特色:成菜色澤紅亮、肉片滋潤、肥而不膩、香辣多滋、咸鮮微甜、醬香濃郁、略帶熗辣糟香。
要點:煮肉斷生即可,忌煮熟軟;下干辣椒、花椒、蒜片炒時宜用中火,下肉片爆炒時用大火,炒豆瓣和甜面醬時以中火為宜;輔料青蒜苗和鮮青椒最佳、亦可用大蔥或蒜薹、韭菜花切成寸節,方能成此美味。若用青椒或蒜薹可在切成寸節后撒點微鹽拌勻,先放進微波爐中火打幾秒,既可斷生亦可保持色澤新鮮、質地脆嫩、再按程序下進肉中合炒。還有的喜好加點豆豉也可以。煮肉的湯可以煮白菜、蘿卜、冬瓜等時蔬。
《四川省志·川菜志》編委會副主編 川菜文化學者 大型電視片
(中國川菜)編導《百年川菜傳奇》《路邊的川菜史》《辣麻誘惑》作者
圖文原創·江湖饕客向東 2022.03.01.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