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
【應(yīng)用】
1、久咳虛喘。
能上斂肺氣,下滋腎陰,為治療久咳虛喘之要藥。治肺虛久咳,可與罌粟殼同用;治肺腎兩虛喘咳,常與山茱萸、熟地、山藥等同用。
2、自汗,盜汗。
能斂陰止汗,可以麻黃根、牡蠣等同用。
3、遺精,滑精。
本品甘溫而澀,能補腎澀精止遺,為治心腎兩虛,精關(guān)不固之遺精、滑精之常用品。用治夢遺滑精者,可與桑螵蛸、龍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用治腎虛精虧證,可與覆盆子、菟絲子、枸杞子、車前子同用,即五子衍宗丸。
4、久瀉不止。
本品味酸收斂,能夠澀腸止瀉。用治脾腎虛寒之久瀉,可與吳茱萸炒香研末,米湯送服;用治脾腎陽虛之五更泄瀉,可與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同用,即四神丸。
5、津傷口渴,消渴。
本品甘以益氣,酸能生津,具有益氣生津止渴之功。用治熱傷氣陰之汗多口渴,常與人參、麥冬同用,即生脈散;用治消渴,多與山藥、知母、天花粉等同用,如玉液湯。
6、心神不安諸證。
既能補益心腎,又能寧心安神。用治陰血虧損或心腎不交之虛煩心悸、失眠多夢等,常與麥冬、丹參、酸棗仁等同用,如天王補心丹。
【用法用量】
煎服,1.5~6g。
【注意】
凡表邪未解或內(nèi)有實邪者,均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