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子夫
公元前91年,時值深秋,花草枯萎,百木凋零,一陣涼風吹起,揚起一地的蕭瑟。一曲長笛,又勾起宮人滿腹的愁思。
此時,皇宮深處,一個滿頭花白,身材佝僂的老嫗,正對著眼前的一片荒涼,動情地吟唱著:“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覺而無見兮,魂迋迋若有亡……妾人竊自悲兮,究年歲而不敢忘……”
這是出自司馬相如《長門賦》中的句子,意思大概是,一個孤單女子夢見丈夫在身旁,但醒來后卻又發現空無一物。這種孤單、悲涼的感覺,不僅沒有隨著時間消逝,反而愈發刺痛人心。
老嫗唱著唱著,流下了眼淚,《長門賦》本來是用來描述廢后陳阿嬌的,但在老嫗聽來,句句都像在描述她自己……
老嫗名叫衛子夫,是漢武帝劉徹的第二任皇后。時至今日,已是她結識劉徹的第49個年頭。但就在幾天前,劉徹一紙詔令,將她軟禁在這寒冷、荒涼的冷宮中。更過分的是,就在剛剛,劉徹命人送來一封書信。
信中這樣寫:“你教出的好兒子,竟然敢起兵謀逆,朕已派人將他斬殺于湖陽縣,朕會把頭顱送到冷宮,讓你親眼看看這個小畜生死時是何種表情!”
死掉的人,是衛子夫唯一的兒子,當朝太子,她這一生僅剩的依靠——劉據。
衛子夫剛接到這個消息就暈厥過去,醒來后再次暈厥,再次醒來后直接滿地打滾,放聲痛哭。她可以接受失去榮華富貴,可以接受失去劉徹的寵愛,但不能接受兒子的死亡。
兒子是她能活下去的希望,如果兒子死了,她又有何牽掛在人間呢?
唱完長門賦,衛子夫仰天長嘆: “我侍奉你49年,為什么現在才發現,你是如此薄情寡義的人!”說罷,衛子夫提筆,在竹簡上寫下最后的遺書。不過,她并沒有去訴說自己的冤屈,而是用最后的文字,替劉據解釋,想讓劉徹認識到殺子的錯誤。
這是她唯一能做的事。
寫罷,衛子夫沒有絲毫猶豫,以白綾懸梁自盡,帶著她無盡的遺憾和悲傷,永遠地離開了人世……
衛子夫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賢后,伺候漢武帝長達49年,成為皇后,母儀天下也有38年之久,史書上沒有記載過她一次過失,可以說“賢后”之稱實至名歸。
那么,她又是如何與漢武帝劉徹走到這一步的呢?身為太子的劉據又為何起兵造反?她死后,劉徹做何感想?最后有沒有認識到錯誤呢?想弄明白這一切,還得從頭說起……
公元前139年,離長安城不遠的霸上春意盎然,楊柳依依,景色宜人。剛登基不久且才18歲的漢武帝劉徹,初次來這里祭祀天地,祈禱明年國泰民安,四海升平。
典禮結束后,本應該原路打道回宮,但劉徹好不容出來游玩一趟,不愿意這樣回去。正好姐姐平陽長公主的府邸離這不遠,于是劉徹讓儀仗隊先回,他則帶著十幾個侍衛,徑直登門拜訪。
皇帝能光臨那是莫大的榮耀,平陽長公主趕忙將劉徹迎接入府,以山珍海味隆重招待。吃著吃著,劉徹覺得無聊,便道:“姐姐,我聽說你府中養著歌姬,個個色藝雙絕,怎么不叫出來表演一番?”
平陽長公主捂嘴一笑,“平日那些庸脂俗粉怎么敢叫上來獻丑,我還怕擾了弟弟吃飯的興致呢!既然弟弟想看,那我就叫她們歌舞一曲,表演得不好,你可別責怪!”劉徹趕忙招手,“無妨,都叫上來!”
平陽長公主往下一吩咐,不一會,十幾個婀娜多姿的美女魚貫而入,齊刷刷跪倒在下面,并齊聲開口:“拜見陛下、長公主。”劉徹饒有興趣地將目光在歌姬們之間來回逡巡,突然間眼中一亮。
劉徹在歌姬們周圍繞了幾圈,最后用手勾起了一個女子的下巴,問道:“你叫什么名字?”這個女子相貌清純,對于劉徹的接觸非常緊張,一時竟說不出話。這種嬌羞的表現讓劉徹征服欲更盛,劉徹靠近一些,大膽嗅著她的發香。
這時,平陽長公主走了過來,笑道:“弟弟真是好眼光,她叫衛子夫,不僅相貌出眾,歌舞更是一絕呢!”劉徹點點頭,“既然如此,那就讓我欣賞一下!”說罷,劉徹回到座位,目光鎖定了衛子夫。
其他歌姬紛紛退下,臺上只剩衛子夫。音樂響起后,她舒展軀體,開始舞動,婀娜多姿,猶如九天仙女,其中美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舞罷,衛子夫又高歌一曲,嗓音婉轉動聽,余音繞梁,令人沉醉。
劉徹已經看呆了,對平陽喃喃道:“沒想到你府中還有如此妙人,我真是不虛此行!”劉徹拍案而起,直接走向附近一間廂房,指著衛子夫:“你跟我進來!”,又命令道:“其他人不得靠近十丈之內!”
說完,劉徹龍行虎步走進廂房。衛子夫面色大窘,她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但她不愿如此草率,可又不敢違拗命令,倉惶間她看向平陽長公主,平陽滿臉笑意,頷首示意,衛子夫無奈,只能進入廂房。
半個時辰后,劉徹神清氣爽地走了出來,衛子夫乖巧地跟在身后,臉上尚有一絲紅暈沒有散去。
趁劉徹到外面散步,平陽長公主找了個機會,把衛子夫拉到一旁,笑道:“你得皇帝寵幸,肯定要入宮了,以你的相貌性格,將來必定能大富大貴,到時候可千萬不能忘了我對你的培養、引薦之恩!”
衛子夫沒想到平陽長公主會這么和氣的說話,一時間也不知該說什么。
她其實不過是公主府一個下等歌姬而已,身份低賤,沒想到竟然能得到皇帝的臨幸。更沒想到,這個皇帝年輕英俊,孔武有力。剎那間,衛子夫小鹿亂撞,開始憧憬起未來的日子……
劉徹心滿意足,最終帶著衛子夫離開公主府回到皇宮。因為有緊急政務,劉徹把衛子夫交給了總管安頓后便離開了。衛子夫期待著下一次見面,但她萬萬沒想到,往后的兩年她都沒見到劉徹一面。
衛子夫不知道為何,直到有幾個白頭宮女告訴她:“皇帝有佳麗三千,被遺忘的女人不可計數,你不過是其一而已。”衛子夫這才知道,原來自己不過是他一個玩具,而且有可能是一次性便遺棄的玩具。
衛子夫看到那些白頭宮女,仿佛看到了未來,她哭了:“我不愿就這樣虛度人生,我必須想辦法出宮!”當時皇家為了保守秘密,宮中一切人員一向是有進無出,衛子夫想出宮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她很幸運,不久后劉徹在大臣的建議下,恩準年老體弱的宮女出宮。為顯皇恩浩蕩,劉徹甚至親自送別。也是在這時,衛子夫才又見到了劉徹。衛子夫抓住機會,趕忙沖上前,撲通一跪,痛哭流涕道:“陛下,求您開恩放我出宮。”
劉徹好奇看去,眼睛又是一亮,他命衛子夫抬起頭,觀摩一會道:“你的臉我似乎在哪里見過。”想了一會,劉徹恍然大悟:“你就是平陽長公主的歌姬吧。”衛子夫連連點頭:“還請陛下恩準我出宮吧。”
劉徹打了個哈哈,“是朕太忙,一時間忘記了你,既然朕想起來了,自然不會再虧待你了,今晚來我寢宮吧。”就這樣,衛子夫不但沒有出宮,反而又得到劉徹的臨幸,在宮中站穩了腳跟。
但是自古以來,皇帝的后宮就沒有風平浪靜的,總有一些勾心斗角在里面。劉徹的后宮也不意外。衛子夫的受寵,讓一個人深感威脅,欲除之而后快。此人便是劉徹的結發皇后——陳阿嬌。
陳阿嬌論關系,是劉徹的表姐,當初曾被館陶長公主許配給太子劉榮,結果劉榮的母親栗姬看不起她,不愿結親,館陶一怒之下,將陳阿嬌許配給還是膠東王的劉徹。
這里面有一段金屋藏嬌的故事。一開始,漢景帝不同意這門婚事。但有一天,漢景帝問劉徹喜不喜歡陳阿嬌。劉徹道:“喜歡,如果能娶阿嬌為妻,我就造一棟黃金屋給她住。”漢景帝聞言哈哈大笑,明白了劉徹的心意,最終親自賜下婚事。
與劉徹結婚后,館陶長公絞盡腦汁,動用一切手段,使劉榮失去太子之位,然后讓劉徹取而代之。劉徹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館陶絕對居功至偉。
登基后劉徹投桃報李,對館陶一家非常寵信,但時間一長,館陶長公主漸漸有恃無恐,變得貪得無厭,連帶著陳阿嬌也越來越驕橫無理。陳阿嬌常對人說,陛下能當皇帝是她的功勞!這種把功勞掛在嘴邊的行為,讓劉徹非常不喜。
陳阿嬌還有另一個毛病,就是善妒。劉徹本來作為皇帝,有個三宮六院也很正常,但陳阿嬌根本不允許劉徹擁有別的女人,甚至身邊也不能有宮女。可劉徹畢竟是十八歲小伙子,欲望難以遏制,所以才偷跑到平陽長公主的府上偷腥。
后來帶回衛子夫,劉徹也不敢將這個消息告訴陳阿嬌,硬是隱瞞到自己也忘記了。可見陳阿嬌妒忌之威。不過后來因為劉徹愈加厭煩陳阿嬌,所以當衛子夫再次出現,他便再無顧忌,給了衛子夫妃子的名分。
陳阿嬌當然不答應,她找到劉徹一哭二鬧三上吊,但此時劉徹吃了稱砣鐵了心,已不愿再忍受陳阿嬌的無理取鬧,直接拒絕了她。陳阿嬌見這樣不奏效,只好另想計謀。
這時,手下太監查到衛子夫有一個弟弟叫衛青,正在建章宮當差。陳阿嬌心生歹念,決定殺掉衛青給衛子夫一個下馬威!
陳阿嬌立馬派人去抓捕衛青,準備將其就地斬殺。但沒想到在即將成功之時,衛青的好友公孫敖沖出來把衛青救走了,衛青幸運逃過一劫。
這件事很快驚動了劉徹,劉徹了解完來龍去脈后大怒,嚴厲訓斥了陳阿嬌,并親自召見衛青給予撫慰。就是這么一交談,劉徹發現衛青思路清晰,不卑不亢,竟是個難得的人才,于是衛青因禍得福,被升為侍中,成為劉徹身邊的重要官員。
偷雞不成蝕把米,經此一事,陳阿嬌更不受劉徹待見,衛子夫也升為貴妃,獨得恩寵。陳阿嬌無奈只能默認了這一切。但沒消停多長時間,新的危機又到來了。

衛子夫懷孕了!聽到這個時,陳阿嬌摸著自己的肚子失落萬分,她嫁給劉徹這么多年,始終沒能懷上。為此,她遍請名醫,前后花掉九千萬錢,也沒能治好。都說母以子貴,如果衛子夫生下一個兒子,那么她的皇后之位還能保住嗎?
陳阿嬌擔驚受怕了十個月,衛子夫生下一個女兒,這才讓她松了一口氣。但沒過一年,衛子夫又懷孕了!陳阿嬌再次緊張起來。就這樣,九年里衛子夫懷孕三次,生下三個公主。陳阿嬌就在這種刺激中來回往復。
衛子夫得到的恩寵一天勝過一天,終于,陳阿嬌承受不住了。只要衛子夫還能懷孕,總有一天會生出兒子,自己若不有所作為,皇后位也遲早要拱手讓人!陳阿嬌暗道:“若是有一種法術,能神不知鬼不覺讓衛子夫不能懷孕就好了。”
很巧,陳阿嬌了解到一種蠱術,說是巫師可以制作出來代替人身的木偶。陳阿嬌于是急忙重金托巫師制作了一個衛子夫的代替人偶,然后每天用針扎人偶的肚子,陳阿嬌深信,衛子夫再也不會懷孕了!
但陳阿嬌沒等到靈驗的那一天,這事就被多嘴的宮人捅了出去,劉徹暴怒無比,親自帶人沖進陳阿嬌的寢宮,搜出了人偶,逮捕了巫師。人證物證俱在,饒是陳阿嬌眼中哭出血淚,劉徹都沒有原諒她。
公元前130年,陳阿嬌被廢黜皇后之位,并被打入長門宮面壁思過,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兩年后,獨得恩寵的衛子夫再次懷孕,生下了她唯一的兒子劉據。29歲的劉徹第一次當了父親,他欣喜若狂,直接冊封衛子夫為第二任皇后,以示褒獎。至此,衛子夫從一介卑微的歌姬,成功逆襲為大漢皇后。

此后,在衛子夫成為皇后的至少十年時間里,是衛子夫最為快樂幸福的日子。
這段時間里,她的丈夫劉徹對她寵愛萬分,兩人相敬如賓,日子平淡卻很幸福。她的弟弟衛青,成為大漢大將軍,為國征戰屢立戰功,外甥霍去病也封狼居胥,成為國家棟梁。更重要的是兒子劉據,聰明好學,仁慈孝順,那些享譽四海的大儒無不稱他是未來明君。
人生若此,夫復何求?但很可惜,只要身處皇家,又怎么可能風平浪靜。隨著時間的推移,衛子夫的容顏漸漸老去,漢武帝開始移情別戀,王夫人、李夫人、鉤弋夫人等等絕世美人相繼入宮,衛子夫被冷落在一旁。
不久后,衛青、霍去病相繼病逝,衛子夫在宮內孤立無援。好在劉徹念一點舊情,也佩服衛子夫的賢德,雖然不再寵愛她,但依舊信重她,后宮大事小情都交由她決斷。所以衛子夫的皇后位依舊穩如泰山。
對于劉徹寵幸別人,衛子夫也不生氣,她知道容顏是女人逃不過的劫難,作為皇帝又怎么可能一輩子只寵一人!
每當覺得孤單之時,衛子夫就叫來兒子,抱抱他,和他說話話,瞬間一切悲傷都會消散一空。只要有兒子在,就算劉徹不愛她,日子也可以過得很好。
但誰也沒料到,隨著年齡的增長,漢武帝劉徹越發昏聵,疑神疑鬼。山雨欲來風滿樓,所有人都知道,日子不會一直太平下去。

到了公元前92年,長安發生一場大案。丞相公孫賀親自追捕江洋大盜朱安世,朱安世被逮捕后,大笑:“你要大難臨頭了!”
朱安世向朝廷官員供述:“公孫賀的兒子和陽石公主私通,得知陛下將要前往甘泉宮,便提前讓巫師在陛下的專用道路埋下了木偶人,用來詛咒陛下。”
審案官員大驚,忙稟報劉徹,劉徹疑神疑鬼,派人去道路尋找木偶,結果竟然真的找到了與劉徹相貌相似的人偶。
劉徹勃然大怒,也沒深入調查,直接將朱安世、公孫賀及其兒子誅殺,衛子夫的女兒陽石公主、諸邑公主,還有衛青的兒子衛伉都牽連其中被殺。在此案中,衛氏外戚的實力幾乎被誅殺殆盡。
不久之后,漢武帝又得了重病,無論如何治療都不見好轉,只能來到遠離長安的甘泉宮養病。寵臣江充見此卻心生恐懼。
原來,他受漢武帝寵信胡作非為,做盡了壞事,太子劉據有一次斥責了他,并說其后要對他清算。如今漢武帝看著沒多少時日了,江充自然害怕自己小命不保!
想來想去,江充想出一個惡毒的計謀,為了活命,他只能鋌而走險。江充對劉徹道: “陛下的病怎么治也不好,我看一定是有巫蠱在作祟,只有找到巫蠱人偶摧毀掉,陛下的病才能痊愈。”
劉徹對江充的話深信不疑,于是委任江充巡查使,負責巫蠱一案。江充得到命令,回到長安后開始全城搜捕,但半個月一無所獲。劉徹怒斥:“這點小事都辦不好?”江充趁機回奏:“不是臣無能,而是臣發現巫蠱之氣在于宮中,臣實在不敢進去搜查啊!”
劉徹道:“朕不在宮中,你可以隨便查,掘地三尺也要找出巫蠱!”江充等的就是這句,他領取圣旨后立馬回到長安,帶人進入皇宮,裝模作樣地四處搜查,連皇后衛子夫閨房里面的床都給掀翻了,也沒有找到。最后只剩太子劉據居住的東宮沒有搜查。
江充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隨后大手一揮,一群人沖進東宮就是一頓翻箱倒柜,由于有圣旨,劉據只能眼睜睜看著。不多時,江充的人從屋中各自搜出了幾個類似木偶的木頭人。
江充陰著臉,對劉據道:“太子,請你解釋解釋吧。”劉據大驚:“東宮絕沒有這種東西,你這是在無中生有!”江充冷冷道:“物證已在, 如果太子覺得有冤,還請太子明日跟我去見陛下再親自解釋!”

劉據畢竟還是年輕,不知道如何處理,于是趕忙請教老師石德。
石德道:“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無論真假,你自己都是解釋不清楚的。而且陛下住在甘泉宮久無消息,是否還活著也是一個疑問。你不要忘了秦朝扶蘇的故事,我建議你假傳圣旨,先將江充誅殺再說。”
劉據思來想去,沒有更好的辦法,于是第二天假傳圣旨,將江充誅殺于街頭。江充一死,麾下那些幫兇炸了鍋,四處燒殺搶掠。劉據此時充分懷疑劉徹已經病逝,所以江充等人才有膽子狐假虎威來謀害他。
想到此處,劉據趕忙前往附近的軍營借兵,但由于漢武帝早有交待,非他的命令,軍隊不得調動,劉據只能空手而歸。劉據直接來到皇宮,見到母親衛子夫道:“母親,現在形勢混亂,父皇可能已經遇害!如今只能借您的璽綬才能調動軍隊平叛了!”
衛子夫自然是無條件相信自己的兒子,她趕忙找出璽綬交給劉據,關心道:“兵事大兇,你可千萬要保護自己!”劉據聞言,哭著跪拜而去。望著劉據離去的背影,衛子夫心里一揪。她不知道,這將是母子二人最后的見面。
劉據拿著皇后璽綬,終于調動起軍隊,成功鎮壓了城中混亂。但奸臣蘇文成功逃脫,到了漢武帝劉徹這邊,污蔑劉據“奪取”長安謀反。劉徹震驚不已,自己最愛的長子,竟然趁自己病危,起兵叛亂?
劉徹有點不相信,他派使者去安慰劉據,結果使者也害怕,連長安城都沒進,就回報說:“太子謀反要殺我,我逃回來的。”這時,和劉據有仇的丞相劉屈牦,因為擔心遭到清算也逃到了甘泉宮,他也贊同劉據謀反的說法。
三人成虎,劉徹不得不信,他勃然大怒,命劉屈牦領軍數萬攻打長安,劉據以為是叛軍攻城,積極組織百姓防守。雙方大戰五天,死傷者數萬人,護城河都染紅了。這時漢武帝的圣旨來到,一下在長安城中傳開。
士兵們以為是幫太子阻擋叛軍,但圣旨中卻將他們稱為叛軍,惶恐之中,士兵們一哄而散。劉據留不住人,只能孤身向東逃跑。劉徹聞訊,下旨道:“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立功著封萬戶侯!”
劉據來到湖縣,當地官員逼之甚急。劉據走投無路,為了避免受辱,只能含淚拔劍自刎。

消息很快傳到劉徹耳中,劉徹覺得有些暢快,立馬下旨給被他打入冷宮的衛子夫,告訴了她這個消息。衛子夫隨后自殺,留下的遺書也很快交到劉徹手上。
劉徹打開看了幾眼就扔了,憤怒中帶著不屑道:“賤人就是賤人,就連生出來的,也是一個背叛父親的孽種。”說罷,劉徹緊緊摟住了身邊媚眼如絲的鉤弋夫人。
不過,這句話應該只是劉徹的氣話,過了幾個月后,劉徹的氣消了,不可抑制地思念起了衛子夫和劉據。劉徹開始命人徹查“巫蠱之案”,最后發現只是一場烏龍。劉徹大怒,手中屠刀再次無情落下,當初與劉據做對的蘇文、劉屈牦等人都被滿門抄斬。
在生命的最后幾個月里,劉徹想起此事都后悔萬分,他命人修建了“思子宮”和“望思臺”用來紀念衛子夫和劉據,表達他的愧疚之情。只是他再如何后悔,也挽回不了他們的生命了……
三年后,劉徹也郁郁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