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于樞《論草書帖》
草書,當以張芝、二王為正統。所謂正統的草書,無論是小草大草還是狂草,我認為都至少應該具有章草遺留下來的一些特征:1、草法清晰準確,字態取橫勢,字與字基本獨立;2、筆畫短而側媚,用筆轉折頓挫明顯,筆斷而意連,幾乎沒有長筆畫的重疊圈繞;3、行筆流暢質樸,章法自然天成,從不夸張作態。
漢張芝是草圣,所作都是草書典型,也有純粹章草書。
晉索靖《月儀帖》,是章草典范。
今人多學王羲之今草,其實王羲之章草,如《豹奴帖》,才是其根基所在。
王羲之的今草,大都有著極濃的章草意味。如《寒切帖》,體古貌今,神情蕭散,實羲之流暢章草舊體,已成草書新制。
《淳化閣帖》中的張旭草書,于唐人豪邁之氣中法度儼然。
傳張旭書《古詩四帖》偽跡,筆畫纏繞糾蔓,直是俗書。啟功認為此作避諱“玄”字,蓋宋大中祥符以后之筆耳。
懷素《食魚帖》,使轉靈活,提按得當,放逸而不狂怪,是小草中精品。
唐高閑《草書千字文》,尤多側鋒頓挫,豐腴雄健。
黃庭堅草書學懷素而拖曳連綿,正是“過猶不及”。蘇東坡曾說他的字是“死蛇掛樹”,最為形象。鮮于樞認為草書至山谷乃大壞,信夫斯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