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一、草書創作的特征
“世間萬物皆草書”。在所有的書體中,草書最為特殊。草書的結構有一定的草法,然而又可隨不同的書家寫出不同的面貌。同樣一個字,變化起來,迥然不同。但《書譜》云“真虧點畫,猶可記文,草乘使轉,不能成字”。說明草書雖給了人們創造發揮的余地,但草書必須嚴格,不能隨心所欲。所以俗話說:“草字出格,神仙不識”。從筆法上來說,草書的筆法最為豐富,而筆法豐富才顯出草書的本色。可以說,草書包括了楷、行、篆、隸書的筆法,然草書的筆法摻以楷書則成行楷,摻以行書則成行草,摻以篆、隸之中就成為草篆、草隸。清代劉熙載曾說:“書家無篆圣、隸圣,而有草圣。蓋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非神明之得,孰能止于至善耶?……他書法多于意,草書意多于法”(《書概》)。
(一)草書創作最能反映個性和心態
我們從研究歷史上草書有造詣的名家、名作中可以看出,草書的創作和書家的個性、心態、心理因素是極為密切的。草書特別是大草書創作,與其它書體相比較,在創作中更需要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感情沖動。而這除了遺傳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與時代、環境、文化氛圍緊密相連。一般地講,個性平和、心理易于平衡、情感比較穩定的書家適合寫小草書;個性鮮明強烈、心態常處于不平衡、感情易于暴發的書家適宜寫大草書。所謂“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劉熙載《書概》)當然,這兩種不同性格、心里和心態的人,在一生中都是在變化的,會呈現出多種多樣的性格,心理、心態特征,故在草體和風格方面有多種選擇。但是不管你如何選擇,一般講,你所創作的作品,正是你這個時期的性格、心里、心態的反映。因此,只要對歷史上有成就的著名草書家王羲之、王獻之、張旭、懷素、祝允明、王鐸等人留存的作品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就可以得出書法家的個性、心態、情感與書法創作有密切關系的肯定結論。
(二)草書創作需要堅實的書法基礎
草書的創作,是五種書體中最難也是最有趣的書法藝術創作。
草書創作的難度體現在:首先需要堅實的書法基礎,也就是草書的臨帖功夫。學習草書,有一家為根底,“草法”的問題就可以解決了。但嫻熟而全面的用筆技巧是草書創作的前提。因此同時兼擅幾種不同的書體,又是獲得多種用筆技巧的最好訓練。其次是草法的運用與藝術發揮。對于草法不是單純地摹仿、記憶,掌握草法重在理解與揣摩,只有真正地理解后,再加以記憶,草法才有可能化為你的法,才能在草書創作中胸有成竹而加以發揮創造。再者是草書創作要求力足神旺,萬慮俱忘,一氣呵成。所有的書體都講究線條點畫的力度,但草書的線條力度容易被忽視,如果草書線條只是繞來繞去,大圈小圓而缺乏力度,就像一堆爛稻草繩。草書創作從一落筆到最后收筆,必須一以貫之,無懈可擊。
說草書創作有趣,主要體現在:首先是草書創作重感情,揮灑自由。書法藝術創作的感覺是很重要的,相對而言,草書創作需要更多的感性,創造草書,線條要跟著感覺走,一掃平日臨帖時亦步亦趨、拘謹小心的寫法。王鐸曾說:“書畫事須在深山松濤云影中揮灑”。實際上就是讓客觀環境有助于引發書家形成瀟灑自由的創作心態。其次,是草書的線條節奏變化,墨法濃淡的節奏變化,與布白空間的節奏變化。這線條、墨色、布白的三重節奏,使草書創作達到心手雙暢,氣象萬千的境界。再者,就是草書創作能宣泄書家的情緒,抒發書家的情感,體現書家的修養與本性。“草貴流而暢”,可見草書是最富有動感與感性色彩的書體。昔人云:“喜氣寫蘭,怒氣寫竹”。就是指不同的情緒,適宜創作不同感覺的線條,而不同的線條常常帶有不同的感性色彩。
二、草書創作的階段
草書創作過程可分為準備階段、創作實施階段和自我評價總結重新創作等三個階段。
(一)草書創作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包括技法準備、書寫內容和創作情緒。
技法準備:可分為長期準備和創作前準備。草書創作之前最重要是技法準備。不僅要認識草書的結體,而且要熟練掌握它的行筆軌跡,增強筆法表現的藝術效果以及章法布局方面的修養。因此,必須熟練掌握一家草書,廣泛吸取各家草體之長。這種技法準備需要一個長期練習過程。長期準備也可分為初級階段和高級階段。初級階段可以從章草入手,學《急就章》。也可從智永《真草千字文》、《王羲之《十七帖》、孫過庭《書譜》等帖練起,掌握一家法。高級階段則可以根據自己所追求的草書面目,或加強節奏變化,或加強結體藝術造型,或加強形勢,或追求情趣。后一階段常常是練習技法和習作相結合進行。在追求自己作品面目中加強技法學習,掌握純熟的各種技法又能提高作品質量和促進自己草書面目的形成和成熟。創作前的準備主要是對書寫內容的結體造型、章法布局的處理(包括形制:條幅、中堂、橫幅等等)以至情調的追求。也可先作小稿試驗,滿意后再進行正式創作。
書寫內容:如屬自己所作詩詞、辭句,其內容情調意境自然最理解最熟悉,寫起來最能振奮創作情緒。如果是古代詩詞則選情調健康優美,草體也熟悉的,都能調動創作熱情。若屬自己不喜歡的書寫內容,最影響自己創作情緒,故書寫內容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創作。
創作情緒:草書的創作情緒是最重要的。當有所感有激情時是草書創作的最佳時刻。保持精神飽滿是寫長篇草書所必須的。蔡邕在《筆論》中說:“欲書先散懷抱,任情恣性,然后書之,若迫于事,雖中山兔毫不能佳也”。故草書創作最不能“迫于事”,如是則心亂,不能專心致志,自然寫不出佳作。他又說:“夫書先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形,如對至尊,則無不善矣”。即醞釀創作情緒,專心于神形思考,這是草書創作前的創作心態。
(二)草書創作的實施階段
草書創作過程主要憑感覺意象,憑當時的悟性,任情恣性地揮毫。猶如練武功,平時練習的認真,功夫很深,一旦遇到對手,一招一式如何應對,全靠臨場發揮。蔡邕說:“為書之體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若蟲食木葉,若利劍長戈,若強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霧,若明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意象是草書創作思維中的主要方式。草書中“有意味的線條”,具有生命感,因為“須入其形”,“有可象者”。這種象并不是具象,只是象的意味。蔡邕說了一大堆“若……”都不是某個具體形象,只是“若”或“似”而已。這種意象的產生是觀察自然萬物的經驗的積累,人的精神的物化,它具有審美的品格和價值。在意象物化過程中,即在點畫使轉中創造出各種優美的藝術造型。
(三)自我審視階段
當創作完一副草書作品以后,掛在墻壁上自我審視、檢查是非常必要的。在草書創作過程中整個精神貫注在筆鋒的運動當中,雖然也要從全局中來看點畫使轉,但更多的注意是在筆鋒運動上如何得體。當作品在墻壁上時,思緒也已平靜下來,并可以從章法、結體、用筆等等,從整體到局部,從局部到整體反復觀察,動人之處很突出,不足之處也很明顯,成功和失敗一目了然。總結創作經驗是提高創作質量的重要方法。反復進行總結就能提高藝術眼光,完善創作。
三、草書創作的用筆、用墨和章法
關于草書創作,有三個方面猶為重要。即用筆、用墨及章法,現分述如下:
(一)用筆
草書的用筆特點,概括地說,就是豐富而有變化,流暢而有節奏。草書的用筆無清規戒律,可以包羅一切書體的筆法。用筆單一是草書表現力的萎縮,草書的用筆除使轉的動作、空間的舒展與快慢外,還有用筆提按的動作、力度的強化與輕重,這兩種動作的交叉進行與并行不悖的運動,才真正懂得草書用筆技巧。當然節奏是草書用筆的生命,而偶爾得之的“巧筆”、自然而然的“奇筆”、興會所至的“險筆”均屬神來之筆,是書家在創作中不經意所得,若刻意追求,雕琢做作,則適得其反。草書的用筆技巧是建立在純熟與深厚的用筆功夫之上的,“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草書的用筆就是要能方筆、圓筆、尖筆互用,中鋒、側鋒并舉,至于藏鋒、露鋒、順筆、逆筆、提筆、按筆、頓筆、挫筆無不鬼使神差,兼而有之。不同的草書風格,不同的草書家,就有一些不同的用筆習慣而形成的不同用筆法的風格,如明代張瑞圖草書就是方筆為主,董其昌是圓筆為主,而王鐸是方筆圓筆兼而有之。
(二)用墨
墨法是易被人忽視的問題,近代墨汁的發明與普遍使用,使得許多人,不知墨法對書法藝術特別是草書的重要性。董其昌不愧為大家,他指出:“字之巧處在用筆,猶在用墨”。(《畫禪室隨筆》)用筆的輕重與疾遲,使得線條點畫的墨色有濃淡厚薄的變化。若再強化這種變化,摻以水,集漲墨、渴墨、濃墨、淡墨于一體,則墨色的效果就更加完美。
草書的用墨方法還可以借鑒中國畫的墨法,不要過分做作地一處極濃,一處極淡,應當要使墨的濃淡、枯濕變化自然而大方,不落小家之氣。當然墨法與筆法,要結合得天衣無縫,筆法靠墨而體現,而墨法要靠筆而生神,兩者不可偏廢,從而烘托出風格、意境,才是最重要的。
(三)章法
草書的章法,與其它書體比較就顯得沒有一定的規律性,這對書家掌握草書章法布白的特點增加了難度,但對草書創作在章法布白上的發揮提供了廣闊天地。草書的結字實際上就是要注意“草法”,草法就是約定俗成的一種規律,違背了一定的常規,任意杜撰地寫草書是絕對不行的,但草法的規矩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書家有不同的草法習慣與風格,在不破壞草書結字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允許在草法上進行適當的創造與變化。所謂行氣,就是指字與字的關系、行與行的呼應,這在草書創作中是一個關鍵,篆隸與楷書的行氣從外形上看,不外乎均與直,行書有時就不是那么均、直的了,而草書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既不均勻,又不平直,應當是錯錯落落、松松緊緊、曲直疏密、變化無窮。而草書的章法,特別是大草,則布白不可“平均主義”,一定要有虛有實、有疏有密、有大有小、有輕有重,才是草書布白的特色。優秀的草書作品,整幅中無一處分間布白相同,而是大起大落、散而不亂,但又有協調感,渾為一整體。必須承認,在視覺上講,筆墨與布白是無法區別的,特別是在創作過程中,一點一畫,使筆墨定型也使布白定型。
要提高草書創作的水平,除用筆、用墨及章法外,還必須要有一些悟性。張旭觀公孫大娘舞劍,懷素觀夏云多奇峰,運用到草書的線條中來,而使他們的草書大進。草書的創作需要整個身心的投入,應當通過長期艱辛的探索與實踐,才有可能在草書創作上有所心得,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