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圖六 顏真卿(709—785),京兆萬年人,字清臣,唐玄宗開元中進士,曾任平原太守,故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后,任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又稱“顏魯公”。 顏真卿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舒和、變古創新、自成一格,人稱“顏體”。他的書法傳世作品很多,在此向大家介紹的是其71歲撰文并書寫的楷書作品《顏勤禮碑》,全稱《唐故秘書省著作郎夔州督府長史與護軍顏君神道碑》,立于唐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現存西安碑林。 《顏勤禮碑》是顏真卿書法最為成熟時期的佳作之一,其結構具有端莊豁達、舒展開朗、動靜結合、巧拙相生、雍容大方之特點。其用筆橫細豎粗,藏頭護尾,方圓并用,雄健有力。豎畫取“相向”之勢,捺畫粗壯且雁尾分叉,鉤如鳥嘴,點畫間氣勢連貫。碑中的字,同樣的點畫有不同的變化,生動多姿、節奏感強。此碑重法度、重規矩,具有大唐盛世之氣象。 筆法是指寫字點畫的用筆之法。從廣義上說,筆法包括執筆法和用筆法,從狹義上講,筆法即指“用筆”法,也就是寫出各種不同形態點畫的方法。漢字書法的每一個筆畫都是由起筆、行筆、收筆這三個步驟,通過縱橫兩個方面的運動來完成具體形象的,現將常用的筆法分述如下: 藏鋒:是指起筆而言,當某一筆畫起筆時,筆鋒先向相反方面逆行,待筆鋒“折”或“轉”后再寫筆畫。起筆處筆鋒藏在畫內,使之不露痕跡。(見圖一) 露鋒:是指起筆與收筆而言,在此主要指收筆。當某一筆畫要收筆時,筆鋒逐漸提起,至收筆處筆鋒露于畫外,呈尖狀。(見圖一) 回鋒:是指收筆而言,即筆畫寫到結束時,筆鋒轉為逆方向輕回收筆。(見圖二) 搶鋒:也稱作“虛搶”、“空搶”,是露鋒起筆和露鋒收筆時采用的運筆動作。即在露鋒起筆時先在空中作一個藏鋒動作,然后再入紙作筆畫的起筆。在露鋒收筆時,也按有往必回、無垂不縮的要求把鋒在空中回縮。(見圖二) 中鋒:在行筆過程中,使筆鋒在筆畫的中間運行。中鋒行筆可使點畫墨色均勻,沉著有力。(見圖三) 側鋒:行筆時鋒尖偏在筆畫一邊,筆畫呈一邊齊一邊虛,扁薄而無立體感,寫書忌之。(見圖三) 頓筆:按筆較重稱為頓筆,較輕稱為蹲筆。(見圖四) 挫筆:是指筆畫頓筆后,不提不按而作位置移動的微小動作,幫助頓筆取得完美的效果,顏字多用之。(見圖四) 方筆和圓筆:有棱角者為方,無棱角者為圓。方筆用折法,其特點斬截爽利,具有張力;圓筆多用轉法,其特點圓勁飽滿,外柔內剛。(見圖四、圖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