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美在書法藝術中的地位
摘要
關鍵詞
結構是指事物所表現(xiàn)出來能夠讓人直觀感受到的外在樣式。藝術中的結構,追求的是一種和諧的美,因此,結構美在藝術中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書法藝術的結構美是書法作品意境體現(xiàn)的首要條件,也是欣賞者深入欣賞書法作品的首要前提。任何一件書法作品所要體現(xiàn)的情感與意境無不需要借助結構來表現(xiàn)。本文試就書法藝術中的結構美理論和書法藝術中結構美的把握以及欣賞結構美問題作些探討,并以“二王”等書家的書法作品為例來分析闡述書法藝術的結構美。
一
書法是一門綜合藝術。書法藝術的結構美與文學、繪畫、音樂、舞蹈等藝術有相通之處。在文學、音樂、書法、繪畫各個藝術領域中,它們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和特點雖然很不相同,但也有其共同的藝術結構特征,尤其是中國本土文化藝術之間,更加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此,書法藝術的結構美與其它藝術的關系十分的密切。音樂,作為聽覺藝術來講,讓人直觀感受到的是音樂節(jié)奏中的結構美;舞蹈,作為視覺與聽覺藝術的結合來講,讓人直觀感受到的是音樂與舞蹈演員所表現(xiàn)出來的結構美;而書法作為大美術的一部分來說,書法藝術的結構美則是通過中國漢字筆畫之間的搭配與傳承來表現(xiàn)的。
二
書法藝術中,鍛煉結構美不僅需要日久天長的練習,更加需要字外功夫,也是我們常常說到的藝術修養(yǎng)——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與探究。
在客觀世界中,是沒有美與不美劃分的,我們今天所說的美是長時間約定俗成的美,并且是在我們這個文化中孕育出來的一種特殊的美,是長時間并且由大多數(shù)人公認所形成的一種不客觀的“客觀美”,所以這種美具有很強的文化性,這種美假如放到另一個文化圈內(nèi),它也許就不美了。感受任何一種美,都必須把它放到相應的文化中去,才能體會到它的美,而如果不了解與這種美相匹配的文化的話,同樣也是體會不到這種美的。因此,了解書法中的結構美,必須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及延續(xù)著傳統(tǒng)審美的新的審美取向。
書法藝術中的結構美是書法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但同時它也是書法藝術中最具有藝術魅力的方面之一。對于書法中結構美的問題,不能夠單單停留在字的結構上面,應當用“至廣大而近精微”的審美觀來加以分析。
中國的古人自古以來就有“一成二,二成三,三成萬物”的樸素辨證思想,而中國古代的哲學賦予了書法藝術的靈魂。老子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也正是由于中國漢字空間形式的發(fā)展與完善,這種樸素的辨證思想才得以成為書法藝術結構美最有力的依據(jù)。在歷代的書家書論里,我們可以看到大小、粗細、長短、方圓、枯濕、寬窄、疏密、虛實、開合、連斷……等等的詞語,難道這些詞語就不是結構美的代表嗎?真正書法中的結構美不單指一個字的結構,一個字的結構只是結構美的一部分,因為書法作品本身就是由很多字組成的,單單每一個字結構好并不能代表整幅作品的成功,就即使是一個字的作品,這個字本身就是由好多筆畫構成的,而每一個筆畫同樣是由許多的細節(jié)構成的,每一個細節(jié)本身都是有獨立的結構美的。
從一個筆畫來說,大小、粗細、長短、方圓、枯濕、寬窄、疏密、虛實、開合、連斷本身就是一個個結構美的元素,每一個筆畫都需要它們的存在;從一個字來說,每一個字都是由一個個的筆畫組成,筆畫就又構成了字的元素;從一件書法作品來書,一個個字之間的穿插與搭配就又構成了一件作品的元素。因此,分析書法中的結構美,不能夠光從字的小角度來分析,必須從筆畫的細微變化到整幅作品的章法結構,由小至大,才能夠比較詳細的了解到結構美在書法藝術中的重要作用。
怎樣欣賞書法的結構美呢?例如,王羲之所書的《二謝帖》中前四字“二謝面未”,四字線條流美,結字峻奇,“二”字起筆側勢鋪毫,第一與第二之間筆雖斷但意相連;“謝”字左邊的言字旁略微靠右傾斜,但右邊的寸字同時也向左傾斜,頓時“謝”字展現(xiàn)出平正中見欹側的感覺。整幅作品字勢各有姿態(tài),筆畫粗細之間、結字大小之間、字距疏密之間各有穿插,可謂書法作品中結構美的完美表現(xiàn)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