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印的稱謂和分類
劉紅衛
一:佛像印的稱謂
佛像印,前人趙子謙首創此題材入印,開創了佛像題材內容融入方寸印石的先河。為篆刻藝術領域增添了一株豐富多彩,艷麗活潑的奇葩。佛像印在篆刻藝術領域歸于肖形印,是肖形印類別里比較特殊的一個分支。今人多嘗以此題材入印,表達了一種美好向往和精神追求。佛像印的稱謂多不統一,有稱造像,有稱佛印,有稱菩薩印,有稱佛像印。因無統一稱謂,各說各叫,體現在稱謂上有隨心亂稱的現象,這給學習和研究帶來了無謂的亂象。筆者認為統一稱謂是勢在必行,在學術上也給佛像印確立了名正言順的地位。綜合多年對佛像印的研究和創作,筆者認為“佛像印”的稱謂是最能體現和涵蓋這一領域的比較貼切的稱謂。原因一:有稱造像,造像是鐫刻在各種材質上的佛教題材造像,學術界已有定論,不適宜再用此稱謂,以免在學術稱謂上出現混亂。原因二:佛印,佛教界多有以此作法號的,有名稱的特殊性。原因三:菩薩印,顧名思義,只包括一個方面的題材,包含不了佛像印的全部。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佛像印”的稱謂是最能代表佛像印這一領域稱謂,它涵蓋了所有佛像印的稱謂,同時又最能表達和體現佛像“印”這一獨特藝術本質的稱謂。
二:佛像印的分類
在佛像印的研究和創作中,我們統稱“佛像印”。但時至今日筆者還沒有見到有研究性和學術性的文章,來表述和分類佛像印。其實,佛像印題材的創作領域寬廣博大,可以說涵蓋佛教文化的方方面面,在佛教藝術的表現方面也涵蓋了一切。具體到佛像印的分類,筆者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創作,初步認為目前大致可分七大類:
1:佛像印: 在佛像印的創作中,佛是最廣泛的創作題材之一,占有相當大的比例。佛教的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出生在現尼泊爾境內的古迦毗羅衛國,名字叫喬達摩悉達多。二十九歲出家,苦修六年,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佛是“覺者”、“智者”之意。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為釋迦族的圣人。在這里主要是指以釋迦牟尼為主尊創作的佛像印,也包括三界十方諸佛在內的的一切佛像印。廣義的佛像印除了上述佛的造像外,還包括菩薩、羅漢、護法、諸天神將在內的一切佛教造像。
2:菩薩印:主要是以菩薩為主創作的佛像印。菩薩乃是梵語菩提薩埵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佛教里是指那些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圣者。觀世音菩薩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菩薩。菩薩印的創作題材廣泛而生動,多以女性為主。優美的身姿、莊重文靜的神態、飄逸的裙裾、繁縟配飾,給我們創作菩薩印提供了無數的可能。菩薩印是佛像印領域最鮮活生動的表現題材,也是藝術創作者最醉心表現的,最能發揮藝術創造力的題材。
3:羅漢印:在佛像印創作領域里也不乏有以羅漢形象入印的,最著名的當是迦葉和阿難。其后,十八羅漢和五百羅漢。
4:飛天印:說起飛天,就使人想起敦煌。在佛教界乾達婆與緊那羅即人們俗稱的“飛天”,也是佛的護法神之一。她們是樂神與歌神,故多作奏樂和歌舞之姿,在造像中她們常被刻繪在佛的左右,楣龕表面或上部或頂部。今人也多有以此入印的。飛天在佛像印創作中,是最能表現動感的藝術,也是可以深研的一個系列。
5:伎樂印:以樂伎和舞伎為主要表現形式。樂伎以樂器為主,舞伎多為立姿舞蹈。和飛天最大的區別就是“飛”的動態少了,“舞”的姿態多了。
6:供養人印:供養人即造像的施主,它是當時世界人物在造像中的再現。多手執供養,頭上無頭光,。衣物簡潔規整。最著名的皇帝皇后【禮佛圖】,是供養人中身份最高的。
7:佛傳和本生故事印:石窟造像或繪畫表現有故事情節的一般有佛本生故事和佛傳故事,這一類的題材來楚生先生多有入印。
總論:佛像印因是今世所興,前人多不所涉,無人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創作和研究,更無人以文字或學術進行表述。筆者不揣淺陋,曾于2007年作《佛像印創作》一文,入選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的【當代篆刻藝術大展】學術論壇,獲得贊譽。此后近十年時間一直在進行佛像印的創作和研究,因此,對佛像印稱謂筆者認為有必要有一個統一的稱謂。關于佛像印的分類,是在創作和研究佛像印的過程中對佛像印進行的一個簡單劃分。由于筆者才疏學淺,不當之處敬請專家學者同道給予指教。
2003.5.2于中州三息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