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小學如果在班里一直能保持前三名,中考是可以讓家長比較放心的。從初中老師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排名的意義并不大。
小學階段內容比較簡單,孩子們的分數普遍偏高,第一名的成績和第十名的成績可能差不了太多。但是如果孩子無論在幾年級都能保持前三名的名次,起碼可以證明這個孩子的學習習慣比較好。
到了初中階段,很多小學的學霸依然可以保持強勢,但是也有一些小學的中上等學生成績出現明顯的下滑,中等的學生出現逆襲,這些現象都是非常正常的。
一、小學和初中階段,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家長的關注度,是孩子成績可以一直保持強勢的重要因素。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發現,除了智商因素的影響之外,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家長的參與度,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尤其是小學和初中階段。
那些所謂的學霸,背后其實都站著非常負責任的家長,每天關注孩子的學習情況。在家長的督促和參與一下,這樣的孩子打小就養成非常良好的學習習慣:上課聽課專注,下課作業獨立完成,而且課下還會有意識地同步刷題。
如果從小學就一直能保持前三名的成績,這樣的孩子到了初中階段也不會太差,很多初中階段的學霸在小學就是學校里的尖子生。
二、智商的差異在小學階段不是特別明顯,在初二下學期開始有所體現。初二下學期物理還是加深,數學難度拓展,會淘汰掉一部分腦子比較慢的孩子。所以我們稱為初二階段為分水嶺,不是沒有道理的。
雖然我們很多家長不愿正視這個問題,但是不得不說孩子們在智商方面是有著很明顯的差別的。例如同樣的一道物理難題,聰明的孩子很快就會算出答案,而腦子反應慢的孩子講好幾遍依然是摸不到頭緒。
而智商的差別在小學階段不是非常明顯,但是在小學六年級的數學中會稍有體現;而對英語的識記能力,從孩子小學一開始學英語就會有所體現,只是對于英語的學習勤能補拙;語文主要是考查孩子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對智商要求不大,但是對閱讀和平時積累要求比較多一些。如果到了初二下學期,孩子還依然能保持著名次靠前,基本上中考是值得期待的,家長可以放心。
三、高中階段又會出現名次上的新洗牌。可能小學初中階段都是尖子生,但是到了高中階段成績會出現明顯的下滑。
最主要的是高中階段經過了中考的淘汰,剩下的都是學習習慣和智商比較出眾的孩子。這個時候,這群出眾的孩子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競爭和選拔。
高中階段對于智商的要求更高一些,對于綜合解題能力也有著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理科。家長的參與作用到了高中階段開始減弱,孩子學習的自律性和恰當的學習方法開始發揮作用。當然比較的前提是在同樣的管理和學風校風下。
總結:很多家長想通過小學的成績看中考、看高考,其實這是非常不現實的。孩子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不同階段對于孩子和家長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當看小學階段的排名,或者只能保證小學階段或者初中階段家長放心,到了高中階段就未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