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于講座現場
今天參加了兒子學校的親子教育講座,才知道原來青春期的孩子問題是這樣的嚴重。
坐在我隔壁的一個同學家長說,因為女兒處處跟他作對,父女關系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但是又怕過分刺激孩子,引發孩子更嚴重的叛逆情緒,他自己甚至焦慮到去醫院看了心理醫生。但依舊尋求不到與孩子和平共處的恰當方式。孩子見了父母猶如見到仇人般怒不可遏,暴戾恣睢。
坐在我邊上的另一位家長更是爆料說,我們班里有位同學,居然因為父母在她玩手機的時候,強硬的沒收了她的手機,而一時沖動跳了樓。幸好只是摔傷了腿,沒有生命危險,但也因此不得不辦理了休學。聽到這個消息,實在是驚出一身冷汗!以前只聽聞別的班有這種情況發生過,卻不曾想連我們班的同學也發生了如此可怕的事件。
每一個做父母的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孩子走上這一步。沒有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很多父母用錯了愛的方式。有時候太害怕孩子走錯了路,太怕孩子不能成才,才會對孩子嚴加管教,施以壓力,但有時候用力過猛,沒把握好一個度,就硬生生把孩子逼上了絕路,跟孩子變成了仇人。實在令人痛心不已!
下面是心理專家講的一些關于促進親子關系的心得方法,我做了部分筆記,有心的家長可以閱讀參考一下:
什么是溝通:談話,聊天,吵架都是溝通。
溝通!溝通!溝是溝,通是通。溝了不一定會通。
溝是過程,通是目的。
如何溝通,怎樣溝才能通是我們需要學習的技巧。
講道理的人是最討厭的人!
建立良好的關系,是開展親子溝通的基石。
每個父母都喜歡孩子“乖”,乖是什么,乖是除了聽話,順從,照做之外,還有一層違背自己意愿的意思。從小違背自己意愿的孩子長大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會變得沒有出息。又或者在他青春期,突然不想順從你了,處處跟你作對。你叫他做什么,他都跟你對著干。
建議大家去看看電視劇《小歡喜》,學一學季洋洋的爸爸。季洋洋的爸爸是一個區長,本來他在兒子面前一直都是高高在上,跟兒子的關系變得越來越緊張以后,他開始反思。然后他開始試著去理解兒子,兒子喜歡賽車,他就去學開賽車,兒子喜歡打游戲,他就去學打游戲。直到后來跟兒子打成一片,拉近了彼此內心的距離。
孩子從三歲就要培養逆商。
在他失敗的時候,不要繼續打壓他,訓斥他,只要給他一個愛的擁抱就夠了,勝過千言萬語。
少說話多做事。
你越希望他做的事,越要引誘他去做。越不希望他做的事,越要強迫他去做,直到他厭棄做這件事為止。
最理想的親子狀態是“民主型”。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一切為了孩子越來越好。
要學會表達情緒,而不是發泄情緒。不要一味的指責孩子,而是要學會溝通技巧。既要表達自己對孩子不良行為的不喜,又要照顧孩子的情緒,千萬不要把孩子的情緒點燃。
以上就是我所做的部分筆記。希望對一些家里正好有青春叛逆情緒孩子的家長有用。
我的兒子也正在讀初二,也是青春情緒波動比較大的一個階段。我慶幸他跟我們之間的相處相對平和安寧的多,也比較不給我們添麻煩。
主要平時我與他相處也處處小心,不敢對他過多指責與干涉。因為孩子大了,有些話說過分了,他也會受不了,也會脾氣暴發,與父母對抗。
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千萬要有耐心,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不滿意的時候,也要換個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去溝通。千萬不可以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孩子進行辱罵與毆打,那樣會適得其反,把孩子推向你的對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