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心/文圖
炎炎夏日,我時常被藤條纏繞,有形的纏繞我身,無形的纏繞我心。一覺醒來,我卻泡在藤條茶湯里,一半是南勐河的水,一半是壩糯藤條型的茶。此話并非夢魘,只因為我就置身在藤條茶圣地——雙江勐庫名叫壩糯的夏姓人家。
一條名叫南勐的河活生生地將一座山劈成東西兩半。站在河西的山頂,可以看到河東的壩歪、糯五、梁子、忙蚌、壩糯、忙那、幫讀、那焦、那賽、亥公、城子、小村、正氣堂和東來等寨子。立于河東山腰,便可見河西的南迫、冰島、地界、壩卡、董過、大雪山、大戶賽、三家村、豆腐寨、小戶賽、公弄、邦罵、丙山、邦改、忙波和護東等村落。東村西寨隔河相望,晨起同聽鳥鳴,傍晚互見炊煙。白天同浴陽光,晚上共享明月。南勐河水滋潤河東也營養河西。河東與河西地域同屬勐庫茶區。土壤雖然大同小異,但海拔、光照、雨量和空氣濕度卻各不相同,西半山的茶葉以冰島冠絕天下,東半山的茶葉則以壩糯的藤條舉世聞名。
因為與壩糯的夏姓人家沾親,所以每每夏家有事必然親臨。故而,壩糯的美食常吃,壩糯的好茶常喝,壩糯的美景常看。嚴格地講,壩糯不大,全村國土面積7.23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小組。不到300農戶,1200多人口。可轄區內的茶葉初制所卻不少,起碼也有百十家。什么勐庫茶匠君古樹茶廠,壩糯隔界山藤條古樹茶所,唐永濤古樹基地,廣東云浮市棋云茶葉貿易有限公司生產基地,雙江大山茶葉初制所,壩糯徜億徜億人民專業合作社,壩糯光澤茶坊,云南藝博茶葉初制所,云南滇南古韻茶葉壩糯接待點,壩糯曾光偉手工茶坊古樹茶基地,庵塘驛道茶園基地,回味覺單株1號以及壩糯阿陶藤條茶等等本地的外地的都有。夏家的初制所名叫壩糯隔界山藤條古樹茶所,規模不大,屬于自家茶葉自家采摘制作的那種類型。春茶開采的時候,如果茶葉銷路通暢,茶葉價格不菲,就對外收購些許鮮葉加工,如果茶葉市場不夠景氣,也就不再擴大初制規模,制完自家的春茶,再采采自家的夏茶和秋茶。一般情況下冬茶是不摘也不制的,因為茶樹跟人一樣需要休息,需要營養補給,只有冬季足夠的休眠,來年春茶才會發得旺盛、水靈!即便這樣,近十年來,壩糯隔界山藤條古樹茶所平均每年的收入也在40萬元左右。因為無論市場上的茶葉價格如何波動,壩糯藤條茶的價格始終變化不大。
壩糯是名副其實“藤條茶之鄉”。如今保存最完整的藤條茶古茶園在壩糯。樹齡最大、最古老的藤條茶樹也在壩糯。一顆藤條茶樹上有幾十根甚至上百根藤,最長的藤長達10米左右。真可謂藤纏樹,樹纏藤,藤樹相纏自成景觀。茶界對茶樹的量詞是棵,而在壩糯,當地茶農不說一棵茶樹,而叫一蓬茶樹。遠遠望去,一蓬蓬茶樹如同天然藤網,令人驚嘆!雖然,藤條茶在雙江勐庫并不鮮見,但就藤條茶的規模和名氣而言,壩糯的藤條茶絕對無與倫比!
先前的我一直以為茶樹就是灌木或者喬木,按葉片大小分為大葉種茶和小葉種茶。進入壩糯之后才算是真正見識了還有一種叫做藤條的茶。我跟很多人一樣不明就里,藤條茶是怎樣形成的?是天生就有那么一個屬種?還是現代科技研發出來的新品?其實都不是!藤條茶是南勐河東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勤勞智慧的茶農造就的。特殊的土壤,特殊的海拔,特殊的空氣濕度和特殊的光照使得茶樹枝條極具柔性。勤勞智慧的茶農為了不讓茶樹長得太高,于是發明了一種叫做“留采”的采摘方法,讓茶樹只伸旁支不望天。年深月久,這些不敢望天的旁支就成藤成條,最終成為聞名遐邇的藤條茶!
如今,勤勞智慧的茶農已經形成了一套藤條茶的培育方式:每年春茶采摘期間,一根枝條上如果有四個芽頭,采摘時只采其中三芽,留下最壯最肥的一芽作為新的藤條培育對象進行培育,這就是傳統的藤條茶培育方式。夏姓親戚跟我說,初始,當地茶農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方便采摘。因為茶樹長得太高,采茶時就需要爬樹。舊時的寨子,曾有女孩因為爬樹采茶從樹上掉下來砸傷致殘。后來太高的茶樹就采用搭架子的方式來采,但還是有采茶人從架子上摔下來。于是人們想出了“留采”這種方法。因為“留采”只讓枝條伸展,不讓茶樹長高,采茶時,只要將柔軟的枝條往下一拉,肥碩的茶芽就可以輕松的落入茶簍。自從“留采”這種方法廣泛推廣后,茶農們發現從藤條上長出的茶芽要比一般的茶枝上長出來的茶芽更加纖長肥壯,殺青揉捻后形成的茶條更加美觀大方。就這樣,茶農們一代傳一代,代代相傳。年深月久并形成了茶界頗負盛名的藤條茶區。
到了壩糯,自然是要帶著一顆虔誠之心去拜謁傳說中已有600多歲的藤條茶王的。我們去的時候,藤條茶王已被柵欄圍了起來,它樹干粗大,分支較多,枝條茂密而欣長,在眾多古茶樹的簇擁下,顯得王者風范十足。我打聽了一下,藤條茶王春茶產量及價格,負責管理藤條茶王的唐先生告訴我,每年春茶能采鮮葉二三十市斤,每市斤的價格也就在1200元左右。照這樣計算,擁有藤條茶王管理權的人家一年從藤條茶王身上也就收入5萬元左右。在我看來,這樣的價格不足以彰顯藤條茶王的價值和地位,因為茶王只有一蓬,再翻兩倍三倍還是應該有人接受的。不過,對于藤條茶王,另有一說。當地上了年紀的資深茶農說,論樹干之粗,茶樹之高,立它為王,大家心悅誠服。若要論樹齡之高,藤條之長,恐怕另有尊長。因為“留采”的培育方式已經沿襲幾百年,很多茶樹只長旁支不長高,而長高長粗的恰恰是不按“留采”方式培育的部分茶樹。就目前而言,很難界定某蓬茶樹的樹齡,但茶樹的藤條之長是完全可以丈量的。在壩糯,茶樹藤條長達10米左右的完全可以找到。
大家都說藤條茶好,藤條茶有特點,我看也是。站在茶園之外,看數百年的一蓬蓬藤條茶按照茶農的特定方式排列,其形態之美令人稱奇。微風吹來,那些藤條輕輕擺動,像少女扭動芊芊細腰,又像少婦散開秀發,婆婆娑娑,十分迷人。走進茶園,只見形態奇異的茶樹上,葉片很少,主干和岔枝裸露可見,岔枝上長著幾十根上百根又細又軟又長的藤條。摸摸枝形如辮的藤條,細細的,柔柔的,其韻如柳。在藍天白云之下,在輕紗薄霧之中,仿佛立于身邊的不是大自然中的一種植物,而是風情萬種的美少女或是風姿綽約的艷少婦。樹生藤,藤繞樹,仿佛正在進行的是一場如火如荼的百年愛戀。
由于藤條茶的畝產量不到其它茶畝產量的二分之一,因此,在當今茶市上能夠看到的藤條茶品牌和數量都不多。見得多一點的是“壩糯”、“壩糯藤條”、“壩糯藤韻”、“藤條古樹”、“古樹藤條”、“壩糯古樹”以及“南茗佳人”這幾個品牌。
我愛茶,愛喝茶,愛喝綠茶,尤其愛喝壩糯的藤條茶。因為我有條件蹭著喝,賴著喝,年年喝,月月喝,天天喝,喝完春茶喝夏茶,喝完夏茶喝谷花茶,哪怕喝的是邊角殘料老黃飛,喝的也是壩糯藤條茶!我喜歡壩糯藤條茶的陽剛蒼勁之氣,喜歡它豐富飽滿,甘甜質厚的口感,喜歡它花香馥郁,果香清潤的韻味,更喜歡它溫潤、柔雅、細膩、回甘生津的清心綿長。有朋友問我,如何辨別藤條茶,我說不準,也說不好。我只是覺得壩糯的藤條茶其形狀是比較獨特的。新鮮時,芽頭滾圓肥壯,絨毛淺綠密厚。曬干后,芽頭白亮,略呈金黃。做出的餅茶條索清晰,餅面芽絨光滑放光,無論視覺或者手感,都讓人愛不釋手。
有親戚在壩糯真好。
親戚家有藤條真好。
常年四季能夠杯泡牛飲藤條茶真好。
夢境里能被藤條纏繞真好!
2020年5月于臨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