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女兒因為是否參加假期輔導班鬧不愉快了,在意見暫時不統一,不能有效溝通的情況下,先妥協,聽從孩子本心。(寵娃的爸爸溜縫:“不想學,逼去也沒有效果呀?”)
再往前就是各種線下培訓班勾魂一樣的存在。我們帶著娃穿梭奔波著,沒辦法,不補會焦慮的,不學會落下。盡管家里娃學得還可以,可班級比她好的也在補課,聽說市中考狀元771分也是補課的。大家都內卷進來了,誰有勇氣突破防線呢?誰愿意拿青春,拿成績下賭注呢?
記得有一次出差,聽北京一位家長說,也是一位權威的教材編寫組主任說頂著很大壓力實踐孩子不補課,不學奧數,全憑孩子自覺。現在完全理解家長那份焦慮,那份不安,那份壓力了。
現如今,國家限制了補課,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不見了。可家長的需求還在,想超過別人的心思還在,競爭還在,中高考還在,假期就不能徹底的休息。盡管教育部門在對外宣傳平臺已經發布清查培訓機構的舉報電話,可早晨7點大街上一個又一個娃娃拎著小補課兜子,就說明了一切。
看到這些補課的娃,上進的娃,作為家有初中生,而且不愿意補課初中生的家長,焦慮與日俱增,不安未曾減少過。(較成績和孩子健康相比較,每一個父母都會選擇健康。是的,不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如何在自主學習驅動下,愿意去學習,是每一位家長應該考慮的。)
娃不補課的理由很簡單,補課老師講的內容無非就是新課和舊知。如果刷題,那么自己做題,然后看解析效果一樣;如果講新課,那么開學老師也會講,重復學有多少必要呢。(好像說得有點道理,一直以來她的做題習慣都是不看答案,不搜題,總是自己用心琢磨。)
可家長不這樣想啊,補課老師講了,孩子少走彎路呀,不必踩得坑,老師可以幫著避開呀;也有時明白,一味信賴補課,孩子自主學習能力就會欠缺,久而久之會喪失殆盡,高中必然一路下滑。哎!明知山有虎,不上又能怎么辦呢?(想通后,就應該果斷放棄有虎的山路,改成水路,或者??飛機呀!)
我感覺理想的假期應該是多讀幾本好書,多看幾場電影,多參加點勞動,適當放下學習,休整好才能繼續健康啟航。假期前已經給孩子備了好多,一口氣下單十幾本,中文的,英文的;懸疑的,童話的;長篇的,短篇的……這個假期她的涉獵范圍比較廣泛。在讀書這一塊我倆很容易達成共識。當然也著實不能全部放棄學習文化課,有計劃地查漏補缺復習和適當預習即可。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為孩子是否需要補課而焦慮,也在猶豫聽孩子的,還是讓孩子聽你的而困惑著,那么停止迷茫??,科學學習,勞逸結合,還假期該有的面貌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