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張汀浩║淺談對仗

  對仗是中國文學的一種修辭手法。然而說到對仗,必然要追溯到對偶,因為對仗是駢體對偶的升級版。所謂對偶,《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修辭方式,用對稱的字句加強語言的效果。講具體一點,對偶就是把同類或對立概念的詞語放在相對應的位置上,使之出現想到映襯的狀態,使語句更具韻味,增加詞語表現力,是漢語特有的藝術手法。

  我們知道,對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事物現象,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古人認為,“數奇”是不吉利的。在我國古代哲學思想中,就是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像太極圖、陰陽學說、矛盾對立統一等,無一不體現這種思想。同時,“對偶”包含有對稱的基本形式,在形狀、排列等方面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形成一種均衡(平衡),產生一種美感。比如自然界的動物包括人,其軀體是對稱的,行走的動物要么是兩只腳,要么是四只腳,就以人而言,除了兩只腳外,以任脈、督脈為中心線均呈現對稱,這既是勞作、活動達到平衡的需要,也體現一種視覺上的勻稱感和美感;還有像船、汽車、飛機等運輸工具,建筑上的故宮、北京四合院、客家圍龍屋等,都是對稱分布設計,甚至連殿門、轅門、院門等各種大門,也是呈兩扇設置;古代官員上朝,衙役對等分成兩廂站立(對仗的“仗”,其義是從儀仗而來的,儀仗就是兩兩相對,這也是“對仗”這個術語的來歷)。如此等等,可以說,中華民族對對偶的喜愛,已經完全融合在文化傳統之中,它無時不在,無所不在。這種美感應用到文學作品中,自然讓人賞心悅目,魅力無比。

  漢語較多的單音詞特點(即使是復音詞,其中的詞素也有相當的獨立性)和方塊字結構,天然地給對偶創造了條件,這是世界各國其他語言文學所不具有的。我們從先秦文學作品中可以看到,語言文學中的對偶早就自發地在使用了。比如,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當中,《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易經》的“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尚書》的“滿招損,謙受益”,“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老子》的“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論語》的“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楚辭》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等等。

  到了兩漢時期,發展到漢賦,由于其兼具詩和散文的特點,講究文采和韻律,因而對偶這種具有整齊美、對比美、音樂美的修辭手法,便是普遍而自覺地運用作品的創作中,成為一種極富表現力的藝術技巧。如曹植《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耀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p>

  漢魏至南北朝時期,隨著駢文的興起,更是崇尚對偶,講究聲律的鏗鏘、用字的綺麗、對偶的工整和用典,作家們極力通過對偶句來表現文章的絢爛和才華。后期,又逐漸產生了以謝朓、沈約為代表的略有格律的“永明體”新詩體,為后來律詩的形成創造了條件。這一期間,受印度梵音學的啟發和影響,周颙發現漢字有平、上、去、入四種聲調(即我們現在稱的“古四聲”,它是我們今天學習古詩詞的一個先決條件),始創《四聲切韻》,沈約作《四聲譜》,創“四聲”、“八病”之說,這樣就有了平仄的概念,又逐步總結出每句詩,以及每句詩與每句詩之間的平仄應有變化的“調平仄術”,同時還發現每句詩用五、七字比用駢體“四六文”(多以四字、六字相間成句)更富有音樂美,節奏更顯抑揚頓挫和悅耳動聽。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由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的祖父)、沈佺期、宋之問等正式定型為有別于古體詩(即古風)的格律詩(也稱近體詩)。

  格律詩,就是一種講究句數、字數、平仄、押韻和對仗等格律的漢語傳統詩歌體裁,它更能體現聲韻美、和諧美和節奏美。所謂的對仗,《現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律詩、駢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詩聯界解釋為:對仗是詞性和平仄兩兩相對的語句。而對偶則不拘泥于字音的平仄是否相對。顯然,對仗比對偶更加嚴格(主要平仄、詞性方面),這就是前面說過的“對仗是對偶的升級版”,它是律詩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律詩的常規是中兩聯即頷聯和頸聯對仗。如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詩中頷聯的平仄關系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身”是平聲(這里本應仄聲),但它處在第一字位置,此處屬于可平可仄。并列名詞“山河”對同是并列名詞的“身世”;并列動詞“破碎”對同是并列動詞的“浮沉”(反義并列);天文門名詞“風”對同是天文門名詞“雨”;動詞“飄”對“打”;植物門名詞“絮”對同是植物門名詞“萍”。全聯對得十分工整。

  詩中頸聯的平仄關系為: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出句的正格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惶”是平聲,但它處于第一個字位置,屬于可平可仄;“說”為古入聲字,今平古仄,此處本應平卻用了仄;第六個字本應用仄聲字,卻用平聲字“惶”,這是格律詩中特殊的拗救句式;對句的第三字本應用仄聲字,卻用了平聲字“洋”,這也是格律詩中非節奏點所允許的范圍。從詞性結構來看,“惶恐灘頭”對“零丁洋里”都是帶方位詞的地名相對;“說”與“嘆”,同是動詞相對;“惶恐”與“零丁”,同是形容詞相對(且是有規則的重字,更顯藝術效果)。

  律詩中,一般首聯和尾聯沒有要求對仗。若用了對仗,并不因此而減少中間兩聯的對仗。但特殊情況下,也有對仗少于兩聯的,這種單聯對仗常見的是用于頸聯。長律(超過十句的律詩,也稱排律)除首尾兩聯外,中間不論多少聯都必須對仗。

  還有一種比較特殊,除頸聯對仗外,頷聯不對仗,卻把頷聯的對仗安排在首聯,這種格式叫偷春格。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形象地解釋道:“如梅花偷春色而先開也?!边@一格式在五律中比較常見,七律則少見。如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絕句不要求對仗,即對對仗沒有剛性要求。同律詩一樣,它也有四種格式,分別是平起入韻式、平起不入韻式、仄起入韻式、仄起不入韻式,七絕以首句入韻式最為普遍。究其原因,首句安排入韻的七絕吟誦起來比較有韻味,使詩的節奏感更強。為了增加詩的美感,古代不少詩人在寫作首句不入韻式七言絕句時,往往安排前一二兩句對仗,這不是誰規定的規則,而是漢字音韻特點所決定的自然選擇。如唐·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種,日邊紅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也有安排三四句對仗的。如宋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更有四句皆對仗的。最典型的如杜甫的《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像“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等這樣成對(對仗)的絕句,讀起來往往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連男女老少都背誦得滾瓜爛熟。這就是魯迅說的:“詩歌……沒有節調,沒有韻,它唱不來。唱不來,就記不住。”

  不僅如此,作為一種修辭格,對仗或對偶還廣泛應用在對聯、詞、散曲等文學體裁中。特別是對聯,其對仗要求甚至比格律詩還嚴格。對于它們之間的關系,有人這樣形容:“詩是對聯的娘,駢文是對聯的爹,詞是對聯的姐姐。”限于篇幅,關于對聯的對仗等這里不再展開。其實,只要了解掌握了駢文的對偶和律詩的對仗,有關對聯的對仗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說,詩(格律詩)與對聯是相通的。

圖文無關,文章配圖來源:拍攝作者 授權發布。

編輯:周逸帆;校對:林詩晴;

策劃:許馥妍;責編:柳庚茂;

延伸閱讀

張汀浩║楹聯作品選

張汀浩║從宋湘的一副對聯說開去

張汀浩║《龍舟競渡》外十三首(詩詞)

張汀浩║淺說顏色詞在詩聯中的應用

作者簡介

張汀浩 梅州市直機關退休干部,廣東楹聯學會會員,梅州市詩詞學會會員?,F居珠海。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對仗的句子大全
絕句 律詩
王步高教授《詩詞格律與寫作》第五講
《詩詞津梁》十二 近體詩的對仗
律詩寫作九忌
【轉】格律詩基礎入門常識講解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禄丰县| 洪湖市| 峨眉山市| 衡南县| 诸城市| 中山市| 灌南县| 时尚| 九江县| 昔阳县| 广宁县| 牙克石市| 林芝县| 姜堰市| 盈江县| 陵川县| 广昌县| 疏附县| 大渡口区| 寿阳县| 海宁市| 淳化县| 扎兰屯市| 六安市| 大渡口区| 措美县| 阳原县| 林甸县| 叙永县| 洛隆县| 紫云| 平遥县| 高碑店市| 赞皇县| 抚顺市| 建德市| 宁武县| 同江市| 唐海县| 华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