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
習
中
青竹
基
知識點
1、心與腎有何關系?如何理解?
答:心與腎的關系,主要表現為“心腎相交”,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⑴.水火既濟
(“心腎相交,全憑升降。而心氣之降,由于腎氣之升,又因心氣之降。”——《慎齋遺書》)
*心藏神,腎藏精。精能化氣生神,為氣、神之基;神能統精馭氣,為精、氣之主。
(“神生于氣,氣生于精,精化氣,氣化神。”——《類證治裁》
“雖神由精氣而生,然所以統馭精氣而為運用之主者,則又在吾心之神。”——《類經·攝生類》)
⑶.君相安位
a.“君火位于心;相火位于腎”
b.君火在上,如日照當空,為一身之主宰;相火在下,系陽氣之根,為神明之臣輔。君火相火,各安其位,則心腎上下交濟。
2、與血液運行密切相關的臟腑有哪些?
答:心、肝、脾。
(1)血液在脈中正常運行,既有賴于心氣的推動,又依靠脾氣的統攝,心主行血與脾主統血相反相成,協調平衡,維持著血液的正常運行。
(2)心主行血,肝主藏血,二者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血液的正常運行,故有言:“肝藏血,心行之。”
(3)肝主藏血,調節血量;脾為氣血生化之源,統攝血液。
3、與津液代謝關系密切的臟腑有哪些?
答:肺、脾、腎。
(1)肺與脾在津液的輸布代謝的關系:
①肺氣宣降主行水,使津液正常輸布與排泄;
②脾主運化水飲,上輸于肺,或脾氣散精,使津液正常生成與輸布。
(2)肺與腎在津液代謝的關系:
①肺→主行水,為水之上源;
②腎→水臟,主水。 肺腎協同維持機體津液的正常輸布與排泄,若兩者機能失調可致津液代謝障礙出現水腫。(“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素問·水熱穴論》)
(3)脾與腎在津液代謝的關系:
①脾運化水飲機能,須賴腎氣蒸化及腎陽的溫煦、推動。
②腎主水,又賴脾氣及脾陽的協助,即所謂“土能制水”。
4、如何理解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答:臟與腑的關系,是臟腑陰陽表里配合關系。臟屬陰主里,腑屬陽主表,一臟一腑,一陰一陽,一表一里,相互配合,組成表里關系,體現了陰陽、表里相輸相應的“臟腑相合”關系。
5、臟腑相合關系的依據是什么?
答:臟腑相合關系的依據有三:
(1)經脈屬絡:即屬臟的經脈絡于所合之腑,屬腑的經脈絡于所合之臟。
(2)生理配合:六腑機能受五臟之氣的支持和調節,五臟機能也有賴于六腑的配合。
(3)病理相關:臟病可影響到其相合的腑,腑病也可影響其相合的臟。
6、如何理解脾與胃的關系?
答:脾與胃通過經脈的相互屬絡構成了表里關系。脾與胃同為氣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
⑴.水谷納運協調
胃主受納、腐熟水谷,為脾主運化提供前提;脾主運化,消化水谷,轉輸精微,滿足胃繼續受納的需要。二者密切合作,納運協調,維持這飲食物的不斷受納、消化以及精微的不斷吸收與轉輸的過程。
⑵.氣機升降相因
脾胃居于中焦,脾氣主升而胃氣主降,相反相成。脾胃之氣升降相因,既保證了飲食納運的正常進行,又維護著內臟位置的相對恒定。“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
7、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六腑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于哪些方面?
答: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六腑之間的關系,主要體現于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中的相互聯系與密切配合。
測
試
真
青竹
題
真題集
(點擊選項查看答案)
1、心與脾的生理聯系主要表現于(A型題)
A
血液的統攝和貯藏
B
津液與血液的互化
C
血液的生成和運行
B
精髓和血液的互化
解析定位 來源:中綜知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