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除哪項外,均是采集主訴所要求的內容(單選) 答案解析:在我國高血壓病最常見的死亡原因為急性腦血管病(B對),高血壓危象(A錯)、尿毒癥(C錯)、心力衰竭(D錯)、缺血性心臟病(E錯)均為高血壓病的死亡原因,但不如急性腦血管病常見。
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A對)、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心悸、咳嗽、咯血、水腫及心前區疼痛等為循環系統疾病的主要癥狀。嘔吐(B錯)和腹瀉(E錯)為消化系統疾病主要癥狀。腰痛(C錯)主要為泌尿系統疾病癥狀。肌肉震顫(D錯)為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癥狀。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循環系統疾病主要癥狀為:呼吸困難(A對)、心悸、咳嗽、咯血、水腫及心前區疼痛等。呼吸困難、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為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癥狀。嘔吐(B錯)和腹瀉(E錯)為消化系統疾病主要癥狀。腰痛(C錯)主要為泌尿系統疾病癥狀。肌肉震顫(D錯)為神經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癥狀。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主訴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顯的癥狀或(和)體征,也就是本次就診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續時間(A對)。確切的主訴可初步反映病情輕重與緩急,并提供對某系統疾患的診斷線索(C對)。主訴應用一兩句話加以概括,一般不超過20個字(B對)。記錄主訴要簡明,應盡可能用患者自己描述的癥狀,而不是醫師對患者的診斷用語(D錯,為本題正確答案)。對于癥狀不突出者,可把就醫的主要目的作為主訴(E對)。
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現病史包括:起病情況(A對)與患病的時間、主要癥狀的特點及伴隨癥狀(B對)、病因與誘因、病情的發展與演變、診治經過(C對)、病程中的一般情況(D對)。家族成員患同樣疾病的情況為家族史(E錯,為本題正確答案)。
醫生對患者首先從禮節性談話開始,自我介紹,明確患者本次就診目的,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類型的提問方式,語言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醫學術語,可用開放性或直接提問,避免誘導式或暗示性、責難性、連續性提問及雜亂無章的重復提問。每一部分病史詢向結束時要進行歸納總結。對危重患者詢問要簡明扼要,迅速,并立即進行搶救。問診時環境要安靜;儀表、禮節和友善的舉止;態度要和藹、親切、同情和耐心,應對患者適當微笑或贊許地點頭示意;交談時采取適當的姿勢表示對患者的尊重和理解;不亂解釋,不要不懂裝懂,也不要簡單回答“不知道”,可以提供自己所知道的情況供患者參考;問診時記錄要盡量簡單、快速,并與患者作必要的眼神交流;問診結束時,應感謝患者的合作。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婚否、出生地、民族、工作單位、職業、現住址、就診或入院日期、病史記錄日期、病史敘述者等。指病人就診的主要原因,即感覺最明顯、最痛苦的癥狀或體征及持續時間。確切的主訴常可提供對某系統疾病的診斷線索。記錄主訴要簡明,盡可能用患者自己的言詞,不用診斷用語。如“反復上腹隱痛8年,解黑大便2天”“活動后心慌、氣短2年,下肢水腫1周”“進行性吞咽困難1月余”等。對當前無癥狀表現,診斷資料和入院目的又十分明確的患者,也可用以下方式記錄主訴。如“血糖升高2個月,入院進一步檢查”“發現膽囊結石2個月,入院接受手術治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起病情況起病時間、起病急緩、有無病因或誘因等。②主要癥狀特征:包括癥狀的部位、性質、持續時間和程度等。③病因和誘因:應詢間與本次發病有關的病因(如外傷、中毒、感染、遺傳、過敏等)和誘因(如氣候變化、環境改變、情緒激動或抑郁、飲食起居失調等)。④病情發展與演變過程:起病后主要癥狀的變化,緩解成加重的因素等。⑤伴隨癥狀。⑥診治經過。⑦患者的一般情況。包括患者既往的健康狀況和過去曾經患過的疾病(包括各種傳染病)、外傷手術、預防接種、過敏史等,尤其是與現病有密切關系的疾病的歷史。如冠心病的患者,應當詢問以往有無過高血壓病、血脂異常、糖尿病等:對風濕性心臟病患者,應詢問過去有無反復咽痛、游走性關節痛等;對肝硬化的患者,應詢問過去有無黃疸、營養障礙及酗酒史;氣胸患者,應詢問既往有無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包括:①社會經歷:出生地、居住地區和居留時間、受教育程度、經濟生活和業余愛好。②職業和工作條件:工種、勞動環境、對工業毒物的接觸情況及時間。③習慣與嗜好:起居與衛生習慣、飲食的規律與質量、煙酒嗜好與攝入量,以及異嗜癖和麻醉毒品等。④冶游史。女性應詢問其月經初潮年齡、月經周期和經期天數,經血量和顏色,有無痛經,閉經日期或絕經年齡。生育史包括妊娠、生育次數,人工或自然流產次數,有無早產、剖宮產、死胎、產褥熱及計劃生育情況等。詢問患者家族中是否有相同疾病患者,有無患遺傳相關的疾病,如血友病、糖尿病、高血壓病、中風、癲癇、惡性腫瘤、哮喘、精神病等。視診是檢查者用眼睛來觀察被檢者全身或局部表現的檢查方法。視診既能觀察全身的一般狀態,如年齡、發育、營養、意識狀態、面容與表情、體位、姿態、步態等,又能觀察局部體征,如皮膚、黏膜、五官、頭頸、胸廓、腹部、脊柱、肌肉、骨骼、關節等外形特點。但對特殊部位則需借助特殊儀器進行檢查。在體格檢查中,視診適用范圍廣,使用器械少,得到的體征最多,常能提供重要的診斷資料和線索。視診時應注意:①應在間接日光下或燈光下進行,但觀察皮疹或黃疸時必須在自然光線下進行,觀察搏動、腫物、某些器官的輪廓時以側面光線為宜;②在溫暖環境中進行,被檢者采取適宜的體位,裸露全身或檢查部位,如需要可配合做某些動作;③應按一定順序,系統、全面而細致地對比觀察;④應結合觸診、叩診、聽診、嗅診等檢查方法,綜合分析、判斷,使檢查結果更具有臨床意義。手的感覺以指腹和掌指關節掌面的皮膚較為敏感,指腹皮膚最為敏感,因此觸診多用這兩個部位。根據檢查目的不同,觸診分為淺部觸診和深部觸診。用一手輕輕放在被檢查部位,利用掌指關節和腕關節的協同配合,輕柔地進行滑動觸摸。主要用于檢查體表淺在病變,如關節,軟組織,淺部的動脈、靜脈、神經,陰囊和精索等。主要用于腹腔內病變和臟器的檢查。囑患者平臥,屈膝,張口平靜呼吸。檢查者站于右側,用溫暖的一手或兩手重疊,由淺入深,逐漸加壓以達深部組織進行觸診。(1)深部滑行觸診 主要適用于腹腔深部包塊和胃腸病變的檢查。(2)雙手觸診 適用于肝、脾、腎、子官和腹腔腫物的檢查。(3)深壓觸診 用于探測腹部深在病變部位或確定腹腔壓痛點,如闌尾壓痛點、膽囊壓痛點等。檢查反跳痛時,在深壓的基礎上迅速將手拾起,并詢問患者疼痛感覺是否加重或觀察患者面部是否有痛苦表情。(4)沖擊觸診 (浮沉觸診法)適用于大量腹水面肝、脾難以觸及時。叩診時左手中指第2指節緊貼于叩診部位,其余手指稍微抬起,勿與體表接觸;右手各指自然彎曲,以右手中指指端叩擊左手中指第2指骨的前端。叩擊方向應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主要以活動腕關節與掌指關節進行叩診,避免肘關節及肩關節參加活動。叩擊動作要靈活、短促并富有彈性。叩擊后右手中指應立即拾起,以免影響音響的振幅與頻率。在一個部位每次只需連續叩擊2~3下,如印象不深,可再連續叩擊2-3下,不間斷地連續叩擊反而不利于對叩診音的分辨。叩擊用力要均勻適中,使產生的音響一致,才能正確判斷叩診音的變化。叩擊力量的輕重,應根據不同的檢查部位、病變組織的性質、范圍大小、位置深淺等具體情況而定。適用于胸部或腹部面積較廣泛的病變,如胸膜粘連或增厚、氣胸、大量胸水或腹水等。清音是一種頻率為100~128Hz,振動持續時間較長的音響,為不甚致的非樂性叩診音。清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診音,提示肺組織的彈性、含氣量和致密度正常。濁音是一種音調較高、音響較弱、振動持續時間較短的非樂性叩診音。在叩擊被少量含氣組織覆蓋的實質臟器時產生,如叩擊被肺的邊緣所覆蓋的心臟或肝臟部分,或病理狀態下肺組織含氣量減少(如肺炎)所表現的叩診音。鼓音是一種和諧的樂音,如同擊鼓聲。與清音相比音響更強,振動持續時間也較長,在叩擊含有大量氣體的空腔器官時出現。正常見于左下胸的胃泡區及腹部;病理情況下,見于肺空洞、氣胸或氣腹等。屬于鼓音范疇的一種變音,介于鼓音與清音之間,音調較清音低,音響較清音強。過清音的出現提示肺組織含氣量增多、彈性減弱,臨床常見于肺氣腫。實音是音調較濁音更高、音響更弱、振動時間更短的非樂音。生理情況下,見于叩擊不含氣的實質臟器,如心臟、肝臟;病理狀態下,見于大量胸腔積液或肺實變等。1.痰液 血腥昧,見于大咯血的患者;痰液惡臭,提示支氣管擴張癥或肺膿腫。3.嘔吐物 糞臭味見于腸梗阻,酒味見于仗酒和醉酒等,濃烈的酸味見于幽門梗阻或狹窄等。4.呼氣味 濃烈的酒味見于酒后或醉酒,刺激性蒜味見于有機磷農藥中毒,爛蘋果味見于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氨味見于尿毒癥,腥臭味見于肝性腦病。(1)口腔溫度 將消毒過的口腔溫度計(簡稱口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水銀端置于舌下,緊閉口唇,不用口腔呼吸,測量5分鐘后讀數。正常值為36.3-37.2℃。口測法溫度雖較可靠,但對要幼兒及意識障礙者則不宜使用。(2)肛門溫度 患者取側臥位,將直腸溫度計(簡稱肛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肛表水銀端涂以潤滑劑,徐徐插入肛門,深達肛表的一半為止,放置5分鐘后讀數。正常值為36.5-37.7℃。肛門溫度較口腔溫度高0.3-0.5℃。適用于小兒及神志不清的患者。(3)腋下溫度 擦干腋窩汗液(有汗會使腋溫低),將腋窩溫度計(簡稱腋表)的水銀柱甩到35℃以下,溫度計的水銀端放在患者腋窩深處,囑患者用上臂將溫度計夾緊,放置10分鐘后讀數。正常值為36-37℃。腋測法較安全、方便,不易發生交叉感染。正常人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相差不超過1℃。生理狀態下,運動或進食后體溫稍高,老年人體溫略低,婦女在月經期前或妊娠期略高。脈搏的檢查方法通常是以3個手指(示指、中指、環指)的指端來觸診橈動脈的搏動。如橈動脈不能觸及,也可觸摸肱動脈、顳動脈和頸動脈等。正常成人,在安靜狀態下脈率為60-100次/分鐘。兒童較快,嬰幼兒可達130次/分鐘。病理狀態下,發熱、疼痛、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癥、心力衰竭、休克、心肌炎等,脈率增快;顱內高壓、病態竇房結綜合征、二度及以上竇房或房室傳導阻滯,或服用強心苷、鈣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等藥時,脈率減慢。臨床上除注意脈率增快或減慢之外,還應注意脈率與心率是否一致,心房顫動時,脈率少于同時計數的心率,這種現象稱為脈搏短絀。(1)直接測量法 用特制的導管經穿刺周圍動脈,送入主動脈,導管末端經換能器外接床旁監護儀,自動顯示血壓。此法技術要求高,且屬有創,僅適用于危重和大手術的患者。(2)間接測量法 目前廣泛應用袖帶加壓法。此法常用的血壓計有汞柱式、彈簧式和電子血壓計,以汞柱式為最常用。臨床上通常采用間接方法在上臂肱動脈部位測取血壓值。被檢查者安靜休息至少5分鐘,在測量前30分鐘內禁止吸煙和飲咖啡,排空膀胱。裸露右上臂,肘部置于與右心房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軟骨,仰臥位平腋中線)。首次就診者左、右臂的血壓應同時測量,并予記錄。讓受檢者脫下該側衣袖,露出手臂并外展45°,將袖帶平展地縛于上臂,袖帶下緣距肘窩橫紋約2-3cm,松緊適宜。檢查者先于肘窩處觸知肱動脈搏動,再將聽診器體件置于肱動脈上,輕壓聽診器體件。然后用橡皮球將空氣打入袖帶,待動脈音消失,再打氣將汞柱升高20~30mmHg(lmmHg=0.133kPa)后,開始緩慢(2-6mmHg/s)放氣,心率較慢時放氣速率也較慢,獲取舒張壓讀數后快速放氣至零。測壓時雙眼平視汞柱表面,根據聽診結果讀出血壓值。當聽到第一個聲音時所示的壓力值是收縮壓;繼續放氣,聲音消失時血壓計上所示的壓力值是舒張壓(個別聲音不消失者,可采用變音值作為舒張壓并加以注明)。正常人兩上肢血壓可有5~10mmHg的差別,下肢血壓較上肢高20~40mmHg,但在動脈穿刺或插管直接測量時則無顯著差異。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年修訂版),血壓水平的定義和分類標準見下表。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