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切診一圖看全章
第一章 切診以點帶全章
第一節脈象形成的原理、脈診的臨床意義
1、脈診的原理
(1)心臟搏動是形成脈象的主要動力
(2)氣血運行是形成脈象的基礎
(3)臟腑協同是脈象正常的前提
記憶口訣:脈診原理:心動力,氣血基,臟腑協,是前提
第二節脈診的部位、方法、注意事項
1、診脈的部位
(1)遍診法,又稱為三部九候診法,出自《素問·三部九候論》。
(2)三部診法,見于《傷寒雜病論》,即診人迎、寸口、趺陽三脈。其中診寸口脈候臟腑病變,診人迎、趺陽脈分候胃氣。
(3)寸口診法:寸口脈分為寸、關、尺三部
2、寸口分候臟腑:左寸候心,右寸候肺,并統括胸以上及頭部的疾??;左關候肝膽,右關候脾胃。
3、診脈的方法
(1)______是診脈的最佳時間。
(5)布指時使______緊貼于脈搏搏動處。
參考答案:清晨;指目。
第三節 脈象的四要素
1、脈象四要素:脈位、脈數、脈長、脈寬。
2、脈象八特征:脈位、脈數、脈長、脈寬、脈力、脈律、流利度、緊張度。
第四節常見脈象特征及臨床意義
1、正常脈搏的形象特征是:“有胃”“有神”“有根”。
有胃
從容、_____、軟滑
有神
柔和有力,節律整齊。
有根
尺脈沉取應指有力
2、脈像的生理變異:
(1)嬰兒每分鐘脈搏可達120次,“六陰脈”“六陽脈”不屬于病脈
(2)________,反關脈的概念。
(3)春弦,夏鉤,秋毛,冬石。
3、脈象特征及主病
(1)浮脈類:輕取及得浮脈類,浮洪濡散及芤革
浮脈
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
表證、虛陽浮越證
洪脈
脈體寬大而浮,充實有力,來盛去衰,狀若波濤洶涌
陽明氣分熱盛,亦主邪盛正衰
濡脈
浮細無力而軟
虛證或濕證
散脈
浮散無根,稍按則無,至數不齊
元氣離散,臟腑精氣衰敗
芤脈
浮大中空,如按蔥管
失血、傷陰
革脈
浮而搏指,中空外堅,如按鼓皮
亡血、失精、半產、漏下
(2)沉脈類:沉伏弱牢四般齊
沉脈
輕取不應,重按始得,舉之不足,按之有余
主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
伏脈
重按推筋著骨始得,甚則暫伏而不顯
主里證。常見于邪閉、厥證、痛極
牢脈
沉而實大弦長,堅牢不移
陰寒內盛、疝氣癥積等病證
弱脈
沉細無力而軟
陽氣虛衰、氣血兩虛證
(3)遲脈類:遲脈一息無四止,遲緩更有脈澀結
遲脈
脈來遲慢,一息不足四至
寒證、邪熱結聚之里實熱證
緩脈
一息四至,來去緩怠
濕病,脾胃虛弱,亦可見于正常人
澀脈
形細而行遲,往來艱澀不暢,脈勢不勻
氣滯血瘀、痰食內停、精傷、血少
結脈
脈來緩慢,時有中止,止無定數
陰盛氣結、寒痰血瘀、氣血虛衰
(4)數脈類:數脈一息足五至,數動更有脈促疾
數脈
脈來急促,一息五六至
熱證,亦見于里虛證。
疾脈
脈來急疾,一息七八至
陽極陰竭,元氣欲脫之病證
動脈
脈形如豆,滑數有力,厥厥動搖,關部尤顯
驚恐、疼痛
促脈
脈來數而時有一止,止無定數
陽盛實熱、氣血痰食停滯,臟氣衰敗
(5)虛脈類:應指無力虛脈類,虛細更有短微代
虛脈
三部脈舉之無力,按之空豁,應指松軟
虛證,多為氣血兩虛。
細脈
脈細如線,但應指明顯
虛證或濕證
微脈
極細極軟,按之欲絕,若有若無
氣血大虛,陽氣衰微
代脈
脈來一止,止有定數,良久方還
臟氣衰微,疼痛、驚恐、跌仆損傷
短脈
首尾俱短,常只顯于關部
氣虛或氣郁等證
(6)實脈類:實滑弦緊與大長
實脈
三部脈舉按均充實有力
實證,亦見于常人
滑脈
往來流利,應指圓滑,如盤走珠
痰濕、食積和實熱等病證
弦脈
端直以長,如按琴弦
肝膽病、疼痛、痰飲等,或胃氣衰敗。
緊脈
脈來繃急彈指,狀如牽繩轉索
實寒證、疼痛、食積等
大脈
脈體寬大,但無脈來洶涌之勢
健康人,或為病進。
長脈
首尾端直,超過本位
陽證、熱證、實證,亦可見于平人。
參考答案:
第四節 相兼脈概念及臨床意義
1、浮緊脈:多見于外感寒邪之表寒證,或風寒痹證疼痛。
2、浮緩脈:多見于風邪傷衛,營衛不和的太陽中風證。
3、浮數脈:多見于風熱襲表的表熱證。
4、浮滑脈:多見于表證夾痰,常見于素體多痰濕而又感受外邪者。
5、沉遲脈:多見于________。
6、沉弦脈:多見于肝郁氣滯,或水飲內停。
7、沉澀脈:多見于血瘀,尤常見于陽虛而寒凝血瘀者。
8、沉緩脈:多見于脾虛,水濕停留。
9、沉細數脈:多見于陰虛內熱或血虛。
10、弦數脈:多見于肝郁化火或肝膽濕熱、肝陽上亢。
11、弦緊脈:多見于寒證、痛證,常見于寒滯肝脈,或肝郁氣滯等所致疼痛等。
12、弦細脈:多見于肝腎陰虛或血虛肝郁,或肝郁脾虛等證。
13、弦滑數脈:多見于肝火夾痰、肝膽濕熱或肝陽上擾、痰火內蘊等病證。
14、滑數脈:多見于痰熱、濕熱或食積內熱。
14、 洪數脈:多見于陽明經證、氣分熱盛,亦可見于外感熱病。
16、不同脈象主同一癥狀的總結。
主濕
濡緩細滑(小濡是一個緩慢、細心且圓滑的人)
主驚
代動(他帶動了時尚,讓人很驚訝)
主痛
伏代動弦緊(小富帶動人過緊巴日子,讓人很痛苦)
主食積
促緊滑澀(催促她趕緊由艱澀到滑頭、因為食積了)
主痰飲
促澀滑結弦(催促她由艱澀到滑頭,結果有點弦,因為有痰)
主氣滯血瘀
促澀結(催促她艱澀的結婚,結果他氣滯血瘀)
參考答案:徐和;斜飛脈;里寒證。
第六章八綱辨證一圖看全章
第二章 八綱辨證以點帶全章
第一節陰陽
1、亡陽與亡陰臨床表現
汗液
寒熱
四肢
面色
渴飲
唇舌
脈象
亡陰
汗出如油
身熱惡熱
溫熱
顴紅
口渴飲冷
干紅
細數疾無力
亡陽
汗出如珠
身冷畏寒
厥冷
_____
不渴或渴于熱飲
淡白
脈微欲絕
參考答案:蒼白。
第二節表里
1、里證臨床表現:里證的范圍極為廣泛,其表現多種多樣,概而言之,凡非表證(及半表半里證)的特定證,一般都屬里證的范疇。其表現特征是無新起惡寒發熱并見,以臟腑癥狀為主要表現。
2、半表半里證臨床表現: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口苦,咽干,目眩,脈弦。
3、表證與里證的鑒別
鑒別要點
表證
半表半里證
里證
寒熱
惡寒發熱
寒熱往來
但熱不寒或但寒不熱
臟腑癥狀
不明顯
胸脅苦滿等
明顯
舌象
變化不明顯
變化不明顯
多有變化
脈象
浮脈
弦脈
沉脈或其他
4、表里同病
表里俱寒
惡寒重發熱輕、頭身疼痛、鼻塞流涕、脘腹冷痛、大便溏泄、脈遲或浮緊等
表里俱熱
發熱重惡寒輕、咽喉疼痛、咳嗽氣喘、便秘尿黃、舌紅苔黃、脈數或浮數等
表寒里熱
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口渴喜飲、煩躁、便秘尿黃、舌紅苔黃等
表熱里寒
發熱惡寒、有汗、頭痛咽痛、尿清便溏、腹部脹滿等
表里俱實
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脘腹脹滿、厭食便秘、脈浮緊等
表里俱虛
惡風,自汗出,神疲乏力,脈虛浮等
表實里虛
惡寒發熱、無汗、頭身疼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心悸失眠、舌淡脈弱等
表虛里實
惡風,自汗出,便秘等
5、表里出入
(1)表邪入里:外感病初期出現惡寒發熱、頭身疼痛、無汗、苔薄白、脈浮緊等癥,為表實寒證。如果失治誤治,表邪不解,內傳于臟腑,繼而出現高熱、口渴、舌苔黃、脈洪大等癥,表示表邪已入里化熱,原來的表實寒證已轉化成為里實熱證。
(2)里邪出表的結果并不是里證轉化為表證,而是表明邪有出路,病情有向愈的趨勢。例如,麻疹患兒熱毒內閉,則疹不出而見發熱、喘咳、煩躁等癥,通過調治后,使麻毒外透,疹子發出而煩熱、喘咳等減輕、消退;外感溫熱病中,出現高熱、煩渴等癥,隨汗出而熱退身涼、煩躁等癥減輕,均是邪氣從內向外透達的表現。
第三節寒熱
1、寒證與熱證的鑒別
記憶口訣:舌脈寒熱面二便。四肢溫涼口渴全
鑒別要點
寒證
熱證
寒熱喜惡
惡寒喜溫
惡熱喜涼
四肢
冷
熱
口渴
不渴
渴喜冷飲
面色
白
紅
大便
稀溏
干結
小便
清長
短黃
舌象
舌淡苔白潤
舌紅苔黃燥
脈象
遲或緊
數
2、寒證、熱證的真假辨別
(1)真熱假寒證:里熱熾盛之人,除出現胸腹灼熱、神昏譫語、口臭息粗、渴喜冷飲、小便短黃、舌紅苔黃而干、脈有力等里實熱證的典型表現外,有時會伴隨出現四肢厥冷、脈沉遲等癥。
(2)真寒假熱證:陽氣虛衰,陰寒內盛之人,除出現四肢厥冷、小便色清、大便質溏甚至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脈來無力等里虛寒證的典型表現外,尚可出現自覺發熱、面色紅、神志躁擾不寧、口渴、咽痛、脈浮大或數等癥。
(3)“假象”容易出現在疾病的_________。②辨證時應以表現于_______、_______的癥狀作為判斷的主要依據,外部、四肢的癥狀可能為“假象”。③“假象”和真象存在不同,如“假熱”之面赤,是面色白而僅在顴頰上淺紅嬌嫩,時隱時現,而里熱熾盛的面赤卻是滿面通紅;“假寒”常表現為四肢厥冷伴隨胸腹部灼熱,揭衣蹬被,而陰寒內盛者則往往身體蜷臥,欲加衣被。
記憶方法:以內部、中心、胸腹部癥狀為真;四肢、外部癥狀為假。
3、寒熱錯雜
(1)上熱下寒如患者同時存在胸中煩熱、咽痛口干、頻頻嘔吐等上焦熱證及腹痛喜暖、大便稀薄等中焦脾胃虛寒證的表現。
(2)上寒下熱如患者同時存在胃脘冷痛、嘔吐清涎等上部脾胃虛寒證及尿頻、尿痛、小便短黃等下部膀胱濕熱證的表現。
(3)表寒里熱
(4)表熱里寒
4、寒熱轉化包括:寒證化熱和熱證轉寒。
參考答案:后期及危重期;內部、中心。
第四節虛實
1、實與虛主要反映病變過程中人體正氣的強弱和致病邪氣的盛衰。
2、虛證與實證的鑒別
鑒別要點
虛證
實證
病程
較長(久病)
較短(新?。?div style="height:15px;">
3、虛證與實證的真假辨別:①脈象的有力無力、有神無神;浮候如何,沉候如何。尤以沉取之象為真諦。②舌質的胖嫩與蒼老,舌苔的厚膩與否。③言語發聲的響亮與低怯。④患者體質的強弱,發病的原因,病證的新久,以及治療經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