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200字 / 閱時2min --
上期 [周三] 欄目我們對訴諸眾人的謬誤做了介紹,這期欄目我們來聊聊合理化謬誤是如何影響判斷的。
01.
先來看兩句話——
項目搞砸了,是因為最近病了,本來就不擅長管理,來回的跑很累人
不結(jié)婚,是因為孤獨才是常態(tài),養(yǎng)孩子非常麻煩,掙錢是件挺難的事
請問它們各自說了啥?你信么?
“項目搞砸了”,要么理性地分析原因,哪些是客觀的、哪些是主觀的、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次要矛盾;
要么論證“為什么說是搞砸了”,是項目沒落地,還是客戶跟丟了,或者是項目款沒拿回來…
再看例子中的表達,看似“合理”的說辭,卻讓人不知所以然。
“不結(jié)婚”是個觀點,那么后面的表達應(yīng)該是給理由做論證,比如因為它有A…B…C…等理由支持,所以得出它成立…
而例子中,給出了看似說得通、實質(zhì)上卻沒直接關(guān)系的“論據(jù)”,得出的“結(jié)論”必然很難使人信服。
像這樣,用一些貌似有理卻虛假的原因,替某個觀點或行為辯護,且這些原因可能與觀點不相關(guān)、也可能不足以解釋行為的情形時,就犯了合理化謬誤。
合理化謬誤,即簡單地運用貌似有理、實際上卻不可靠的“論據(jù)”作為論證的前提,得出不可靠結(jié)論的錯誤推理。
02.
人們用虛假的托辭來滿足自己的愿望或利益時,就犯了合理化謬誤。
大強在女兒3歲生日時,準備給她買一架高階版的無人機。
他與妻子商量:這款無人機貴是貴了點,但女兒擁有它時一定會非常開心的,因為這樣我就可以擺弄這架無人機,不再跟她爭芭比娃娃,她就能盡情地玩耍了。
這個案例中大強把他自己的愿望和他女兒的愿望混為了一談,該說辭對他的妻子而言根本沒有說服力。
一旦出現(xiàn)合理化謬誤,就會伴隨自欺欺人的成分,其目的是隱藏自己的真實動機。
明明是自己想玩,卻偏偏拿女兒的開心說事,說多了之后自己還真信了。
有時,人們?yōu)榱藵M足自己的利益也會鼓勵別人合理化某些觀點或行為。
大強的伙伴華子表示贊同:送無人機是個好主意!與眾不同。
你家小棉襖肯定會喜歡,到時候你可以帶她出來一起玩,我們幾個就都能玩無人機了。
華子也許是故作天真,也許不是。
如果是,那他也犯了合理化謬誤;如果不是,那他就太壞了。
03.
合理化謬誤的本質(zhì)是一種刻意欺騙的行為,是一個好論證的贗品。
回擊它的方式有三個:
其一,質(zhì)疑理由或論據(jù)是否為真
數(shù)學沒考好,是因為最近生病,不擅長考試,而且沒睡好
若得知的事實是“身體挺棒”、或“往常考試都挺好”,則這個論證必然為假。
倒不是說“數(shù)學沒考好”這一現(xiàn)象為假,而是說由它參與的論證為假。
其二,分析論證與結(jié)論是否有關(guān)
給小女孩買了無人機,她就能心無旁騖地玩芭比娃娃了
“買無人機”和“玩芭比娃娃”兩者,誰是論據(jù)/因?誰又是結(jié)論/果?
它們有怎樣的關(guān)系呢?不相關(guān)!
既然如此,就不存在“論證”,也就沒了結(jié)論/觀點,無所謂信不信。
其三,挖掘真因并反推揭示動機
禮物就應(yīng)該買對方喜歡的,小姑娘喜歡無人機,則可以買無人機。
“買無人機”是目的,大前提“買禮物該買對方喜歡的”為常識,成立。
小前提“小姑娘喜歡無人機”和事實“小姑娘喜歡芭比娃娃”不相符,則小前提為假。
而真實的小前提應(yīng)該是“我自己喜歡無人機”,買無人機作為我的禮物——明確動機。
如此,就不至于被合理化謬誤所攪渾。
以上就是我們對合理化謬誤的簡單介紹,下期[周三]欄目我們再看看訴諸人身類謬誤是如何影響判斷的。
#批判性思維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