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000字 / 閱時2min --
上期 [周三] 欄目我們對三段論邏輯結構做了簡單介紹,這期欄目我們再說說三段論應用的格與式。
01.
說到三段論的應用,其本質是利用不同三段論的格與式,檢驗三段論的有效性,再以有效且可信的三段論進行觀點表達。
因此在說三段論應用時,就先得了解一下三段論的格與式。
我們知道一個有效的三段論含三個詞項——大項P、中項M、小項S,并由中項M作用,使得小項S與大項P發生聯系,得出結論的判斷為:S—P。
而我們以中項M在兩個前提中位置的不同,將三段論劃分成了四個格(即四種不同形式的三段論)——
第一格:中項M是大前提的主項、小前提的謂項。
第二格:中項M在兩個前提中都是謂項。
第三格:中項M在兩個前提中都是主項。
第四格:中項M在大前提的謂項、小前提的主項。
02.
再來看看三段論的式,即三段論的樣式。
單純地看排列組合,每一格三段論中做大前提的判斷可能有四種(A、I、P、E),做小前提和結論的判斷也各自有四種可能,于是每一格三段論就會出現4×4×4=64個式,四個格合起來共有64×4=256種樣式。
如果要全部了解,無疑難度很大。我們根據三段論的五條規則,剔除了其中絕大部分的無效樣式,剩下的有效的樣式總共有15個。
上圖就是對有效的三段論的“四格”對應的“15式”。
03.
對于上面這些知識有了了解,我們就可以依照它們來檢驗且應用三段論——從形式上辨別有效性,從而借助正確的形式進行觀點表達。
具體方式有3個步驟:
第1步,找出中項M,并根據它在兩個前提中的具體位置,確定該三段論的格。
第2步,辨別該三段論的3個判斷的類型(A、E、I、O),確定該三段論的式。
第3步,對照確定的格中看是否有確定的式——若有,三段論就有效;若沒有,三段論就無效,再分析邏輯層面的錯誤所在。
比如,對論證“人都會死,秦始皇是人,所以秦始皇會死”的檢驗——
第1步,中項為“人”,它在大前提中為主項,在小前提中為謂項,則該三段論屬于第一格。
第2步,該三段論的3個判斷類型分別為A、I、I,則該三段論為AII式。
第3步,經過在第一格中查找,有AII式,則該三段論在邏輯形式上是有效的。
則,該論證屬于有效的三段論,且兩個前提均為真,則結論可信,以此進行觀點表達更具說服力。
以上就是我們簡單了解的三段論的格與式,下期 [周三] 欄目我們補充說說三段論“格”的特征。
#批判性思維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