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 [周三] 欄目我們聊了隱蔽信息偏見,這期欄目我們聊的偏差認知是認知失調偏見。
01.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一直認為喝咖啡很健康,以前接觸到的信息也是這么說,但有一天你看到有研究稱咖啡對健康并不好,你會如何反應?
你曾想買一輛新能源汽車,但朋友以及家人都告訴你燃油車更好,此時你是選擇相信他們的建議,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
你之前一直很喜歡XXX明星,但有一天你聽到了一些關于她的負面新聞,這會讓你對她的看法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其實這些例子都涉及到了一個偏差認知——“認知失調偏見”。
那么,“認知失調偏見”究竟是什么呢?
簡單來說,我們可以將它理解為:人們在面對新的信息時,通常會有一種傾向,即希望新的信息和我們已有的認知相符合,以避免沖突。
這種偏見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信息選擇性處理。
指我們對新信息進行有意無意的選擇或忽視,只接受那些與我們現有信念相符的,而忽略那些與我們信念相悖的。
就像,我們在超市買東西時只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而忽視那些不太感興趣的。
第二類是:認知與態度的不協調。
這類認知失調發生在我們的認知(或信念)與我們的態度(或行為)不一致時。
比如,我們認為鍛煉對健康很重要,但自己一直懶散而不去鍛煉,就會出現認知與態度的不協調。
02.
我們在這里談論“認知失調偏見”的目的是為了了解它的負面影響,以做好預防。
那么它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或者危害呢?
首先,導致我們不愿接受新信息。
只接受與自己現有信念相符的信息,就會錯過其他可能更準確的或有價值的信息。
好比,我們過多地關注與我們觀點一致的抖音賬號,就可能錯過其他更廣泛的觀點和信息來源。
其次,影響我們對決策的判斷力。
只使用與自己觀點一致的信息,就會使決策偏離事實,導致錯誤的判斷。
例如,我們只相信某個特定品牌的好處而忽略其他可能更適合的選項,就會做出不明智的購買決策。
第三,導致我們對他人產生誤解。
只看到與自己觀點一致的信息,就會使我們過早地對他人進行評價,而無法客觀、全面地認識他人。
例如,我們聽到一些關于某個人的負面消息,就可能立刻對他產生偏見,而忽略他的積極面以及成就。
03.
那么,我們要怎么做才能減少,甚至避免“認知失調偏見”帶來的負面影響呢?
這里對應的總結了三條建議:
第一,保持開放的思維和態度。
要意識到我們的認知和觀點可能會受到偏見的影響,努力接受不同的觀點和信息。
我們可以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討論,來拓寬自己對所要了解的事物的認知。
第二,主動尋求多樣化的信息。
在獲取信息時,不僅僅依賴于個人的觀點或社交媒體,還應該多元化地獲取信息來源,包括書籍、學術研究、報紙等。
我們可以通過多角度地了解事物,以減少對特定信息的選擇性接受。
第三,加強反思以及自我審視。
時刻注意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偏見,并反思自己的決策是否受到了認知失調偏見的影響。
我們可以做一些規劃和行動來挑戰自己的偏見,并尋找更全面和客觀的觀點。
通過這些建議,我們可以盡可能地減少失調認知偏見對我們的影響,同時獲取多種信息,以便我們更客觀地看待事物,并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以上,我們簡單的聊了認知失調偏見這種偏差認知。下期 [周三] 欄目我們聊的偏差認知是非理性樂觀。
#批判性思維 |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