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個魔幻現象:
收藏夾里塞滿《Deepseek高階使用教程》《20個萬能指示詞,玩轉Deepseek》《Deepseek必殺技》……的人,往往用大模型時只會干巴巴問:“幫我寫個方案"。
這就像囤積了滿漢全席的菜譜,結果每天泡面度日——朋友,問題不在工具,而在你啊!
// 真相時刻——
大模型是讀心術的絕緣體
想象一下:
你站在米其林餐廳后廚,卻對主廚說"隨便做點好吃的",結果端上來的可能是分子料理配老干媽。
Deepseek們就像那位懵逼的主廚——它們能調取全網知識庫,但絕對讀不懂你飄忽的腦電波。
那些花式提示詞課程,本質是教你和AI"談戀愛"的套路。但現實很骨感:連自己都不清楚要什么對象時,再多的戀愛技巧都是花拳繡腿。
總的一句就是:你的需求是模糊的。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說不清楚自己的需求,它自然就給不了你想要的。為什么會這樣?
// 需求模糊的三大原罪
| 自我認知障礙
當代打工人通病——
打開Deepseek前:我要改變世界!;
面對對話框時:呃...隨便分析下市場?
建議體驗"靈魂拷問三連":
我到底要解決什么問題?
這個問題值不值得解決?
解決到什么程度,或達到什么標準才算解決?
| 知識儲備黑洞
就像讓AI預測世界杯冠軍,你卻不說清楚是足球還是電競世界杯。
見過最離譜的甲方需求:"給我整個高端PPT。"但他連行業都不說。
| 表達力癱瘓癥
人類迷惑行為大賞之——自己都理不清需求,卻指望AI自動生成完美方案。
這堪比讓盲人畫師根據"大概藍色的感覺"創作《星空》。
怎么辦?有救嗎?
有!
// 讓AI秒懂你的三大心法
心法1:需求拆解術
錯誤示范:"幫我做份市場分析。"
正確姿勢:
- 核心目標:說服投資人為我們追加30%的投資。
- 關鍵戰場:華東區冷鏈物流市場。
- 致命問題:用戶復購率下跌。
就像點菜時說:"想要低脂高蛋白的,忌辛辣,預算200以內"。清晰、準確、明白的說出訴求。
心法2:問題切片術
把"幫我改寫論文"切成:
① 梳理近三年AI政策的演變
② 對比各國政府或機構對AI企業的反應(附數據可視化)
③ 預測2025年國際社會對AI發展的態度,有哪些風險點,對策如何?
就像吃螃蟹要拆解:先蟹腳再蟹黃,AI也需要分步消化。
心法3:迭代煉金術
· 第一版:"介紹AI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 看了結果,給它反饋:"太泛,請聚焦零售業痛點。"
· 第二版:"2024零售業對AI技術的應用案例"
· 看了結果再反饋:"請加入5家同類企業作對比。"
· 第三版:"借助AI技術VS未引入AI技術對零售行業的影響差異分析。"
完美答案都是改出來的,AI調教和馴服野生程序員同理。
下次覺得Deepseek"也就那樣"時,不妨做個實驗:把需求用小學生都能聽懂的話寫下來。
往往這時候你會發現——原來自己都沒想明白要什么。
其實:AI不是阿拉丁神燈,而是超級放大鏡。它能百倍放大你的思考質量,也會百倍暴露你的思維漏洞。
當提示詞失靈時,或許正是你重新認識自己的最佳時機。
注:本文是應用DeepSeek修改了語言風格之后的形式,之前的形式見第二篇。作對比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