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
花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人盡皆知,那么,他是發生在什么時候的歷史呢?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淝水之戰
1、概況:為了統一中國,383年,前秦與東晉在淝水對峙,結果前秦大敗。
2、影響:淝水之戰是中國古代一次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使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戰狀態。東晉解除北方的軍事威脅,使江南經濟得以發展。
3、相關成語: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4、以少勝多的戰役: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淝水之戰。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4世紀后期,鮮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北魏統一北方,結束了十六國以來分裂割據的局面。民族交融已成為趨勢。
2、目的:移風易俗,加強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原名拓拔宏,改姓氏后為元宏,他五歲繼皇位,是北魏王朝的第6個皇帝,繼位19年時,祖母馮太后去世,開始真正掌握政權。孝文帝自幼在馮太后的教養下,深受漢文化的影響。
3、措施:①494年,北魏孝文帝將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洛陽。
孝文帝為什么要遷都,遷都后產生了什么影響?
北魏都城平城,那里出產的糧食不能滿
足都城眾多人口的需要
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對中原地區的統治
和學習漢族先進文化
②推行漢化政策:在朝廷中必須使用說漢語,禁用鮮卑語;以漢服代替鮮卑服;改鮮卑姓為漢姓;鼓勵鮮卑貴族與漢人貴族聯姻等。
4、性質:一場封建性質的改革
穿褲褶服的南朝樂隊
5、影響:促進了民族交融,也增強了北魏的實力。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促進了中華文明的發展,也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進一步鞏固發展
四、北方地區的民族交融
1、表現:相互學習風俗習慣;胡漢觀念淡薄;少數民族學習漢族從事農業生產,漢族學習少數民族學習畜牧經驗;內遷各族使用漢語,漢族學習少數民族的樂器、歌舞。
2、影響:①經濟、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思想感情日益溝通,民族間的隔閡與偏見逐漸減少,民族關系趨于緩和。
②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
3、啟示: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民族交融是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