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人事典 第一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匯編人事典

 第一百十卷目錄

 養生部匯考二
  遵生八箋〈四季攝生全錄〉

人事典第一百十卷

養生部匯考二

《遵生八箋》正月修養法
孟春之月,天地俱生。謂之:發陽天地資始,萬物化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君子固密毋泄。真氣卦值,泰生氣在,子坐臥當向北方。
《孫真人攝生論》曰:正月腎氣受病,肺臟氣微宜,減咸酸,增辛辣味,助腎補肺,安養胃氣,勿冒冰凍,勿太溫煖,早起夜臥,以緩形神。
《內丹秘要》曰:陽出于地,喻身中三陽上升,當急駕河車,搬回鼎內。
《活人心書》曰:肝主龍兮,位號心病,來自覺,好酸辛,眼中赤色,時多淚,噓之病去效如神。
《靈劍子導引》:春孟月,一勢以兩手掩口,取熱氣津潤摩面上下,三五十遍,令極熱。食后為之,令人華彩光澤不皺。行之三年,色如少艾。兼明目,散諸故疾。從肝臟中。肩背行后,須引吸震方生氣,以補肝臟。行入下元凡行導引之法皆閉氣為之,勿得開口以招外邪入于肝臟。
陳希夷,立春正月,節坐功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手太陽三焦。
宜每日子丑時,疊手按髀,轉身拗頸,左右聳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三次。
治病

風氣積滯,頂痛、耳后痛、肩臑痛、背痛、肘臂痛,諸痛悉治。
雨水正月中坐功

運主厥陰,初氣時,配三焦手少陽相火。
每日子丑時,疊手按?,拗頸轉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
治病

三焦經絡留滯邪毒,嗌乾及腫,噦喉痹,耳聾,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諸候悉治。
二月修養法

仲春之月,號厭于日,當和其志,平其心,勿極寒,勿太熱,安靜神氣以法生成,卦大壯,言陽壯,過中也生氣在丑。臥養宜向東北。
《孫真人攝養論》曰:二月腎氣微,肝正旺,宜戒酸增辛,助腎補肝,宜靜膈去痰,水小泄,皮膚微汗,以散元冬蘊伏之氣。
靈劍子坐功一勢:正坐,兩手相叉,爭力為之,治肝中風。以叉手掩項后,使面仰視,使項與手爭,力去熱毒。肩痛,目視不明,積風不散,元和心氣棼之令出。散調沖和之氣補肝下氣海,添內珠爾。
又一勢,以兩手相重,按?拔去左右極力,去腰腎風毒之氣,及胸膈,兼能明目。
《內丹秘要》曰:仲春之月,陰佐陽氣聚物而出,喻身中陽火方半,氣候勻停。
《法天生意》云:二月初時,宜灸腳三里,絕骨對穴各七壯,以泄毒氣,夏來無腳氣沖心之病。春分宜采云母石,煉之,用礬石或百草上露水或五月茅屋滴下檐水俱可煉,久服延年。
《濟世仁術》云:庚子辛丑日,采石膽,治風痰最快。
驚蟄二月節,坐功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手陽明、太陽、燥金。
每日丑寅時,握固轉頸反肘后向頗掣五六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
治病

腰膂肺胃蘊積邪毒,目黃、口乾、鼽衄、喉痹、面腫、暴啞、頭風、牙宣、目暗、羞明、鼻不聞臭、遍身疙瘡悉治。
春分二月中,坐功

運主少陰,二氣
時,配手陽明、大腸、燥金。
每日丑寅時,伸手過頭,左右挽引各六七度,叩齒六六,吐納、漱咽三三。
治病

胸臆、肩背經絡虛勞、邪毒、齒痛、頸腫、寒慄、熱腫、耳聾、耳鳴、耳后肩臑肘臂外背痛,氣滿皮膚,殼殼然堅而不痛,瘙癢。
三月修養法

季春之月,萬物發陳,天地俱生,陽熾陰伏,宜臥早起早,以養臟氣。時肝臟氣伏心,當向旺宜益肝補腎,以順其時。卦值夬夬者,陽決陰也。決而能和之,意生氣在寅,坐臥宜向東北方。
孫真人曰:腎氣以息心,氣漸臨木,氣正旺,宜減甘增辛,補精益氣,慎避西風。宜懶散形骸,便宜安泰以順天時。
靈劍子曰:補脾坐功一勢:左右作開弓勢,去胸脅膈結聚風氣脾臟諸氣去來,用力為之凡一十四遍,閉口,使心隨氣到以散之。
清明三月節,坐功

運主少陰,二氣
時,配手太陽、小腸、寒水。
每日丑寅時,正坐定換手左右如引硬弓,各七八度,叩齒、納清、吐濁、咽液各三。
治病

腰腎腸胃虛邪積滯,耳前熱苦寒,耳聾、嗌痛、頸痛、不可回顧、肩拔、臑折、腰軟、及肘臂諸痛。
谷雨三月中,坐功。

運主少陰二氣時,配手太陽、小腸、寒水。
每日丑寅時,平坐、換手左右、舉托移臂、左右掩乳各五七度,叩齒吐納漱咽。
治病

脾胃結瘕、瘀血、目黃、鼻衄、頰腫、頷腫、肘臂外廉腫痛、臀外痛、掌中痛。
肝臟春旺論

肝屬木,為青帝卦,屬震,神形青龍,象如懸匏。肝者,干也。狀如枝干,居在下,少近心。左三葉,右四葉,色如縞映。紺肝為心母,為腎子,肝中有二神,名曰:爽靈、胎光。幽精也,夜臥及平旦扣齒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清氣爽。目為之宮,左目為甲,右目為乙,男子至六十,肝氣衰,肝葉薄,膽漸減,目即昏昏然。在形為觔,肝脈合于木魂之藏也,于液為淚,腎邪入肝,故多淚。六腑膽為肝之府,膽與肝合也,故肝氣通則分五色。肝實則目黃赤。肝合于脈其榮爪也,肝之合也。筋緩脈而不自持者,肝先死也。目為甲乙,辰為寅卯,音屬角,味酸,其臭臊膻,心邪入肝則惡膻。肝之外應東岳,上通歲星之精。春三月,嘗存歲星青氣入于肝,故肝虛者,筋急也;皮枯者,肝熱也。肌肉斑點者,肝風也。人之色青者,肝盛也。人好食酸味者,肝不足也。人之發枯者,肝傷也。人之手足多汗者,肝方無病。肺邪入肝則多笑治肝病當用噓,為瀉吸、為補。其氣仁,好行仁惠,傷憫之情,故聞悲則淚出也。故春三月,木旺,天地氣生,欲安其神者,當澤及群芻,恩沾庶類。毋竭川澤,毋漉陂塘,毋傷萌芽,好生勿殺以合太清、以合天地生育之氣。夜臥早起以合乎道。若逆之則毛骨不榮,金木相剋而諸病生矣。
《相肝臟病法》
肝熱者,左頰赤。肝病者,目奪而脅下痛,引小腹令人喜怒。肝虛則恐如人將捕之。實則怒虛則寒,寒則陰氣壯,夢見山林。肝氣逆則頭痛、脅痛、耳聾、頰腫。肝病欲散,急食辛以散。用酸以補之。當避風,肝惡風也。肝病臍左,有動氣,按之牢。若痛支滿、淋溲大、小便難,好轉筋,肝有病則昏昏好睡,眼生膜,視物不明,飛蠅上下。肝內振睛或生暈,映冷淚,兩角赤癢,當服升麻散。
《修養肝臟法》
以春三月朔旦,東面平坐,叩齒三通,閉氣九息,吸震宮青氣入口,九吞之以補肝虛受損,以享青龍之榮。
六氣治肝法

治肝臟用噓法:以鼻漸漸引長氣,以口噓之。肝病用大噓三十遍,以目睜起,以出肝邪。氣去肝家邪熱亦去。四肢壯、熱眼昏、努肉赤、紅風癢等證數噓之,綿綿相次不絕為妙。疾平即止,不可過多為之,則損肝氣。病止又恐肝虛當以噓字作吸氣之聲,以補之使肝不虛。而他臟之邪不得以入也。大凡六字之訣不可太重恐損真氣。人能常令心志內守,不為怒動而生喜悅則肝病不生。故春三月,木旺,天地氣生萬物榮茂,欲安其神者,當止殺傷,則合乎太清以順天地發生之氣。夜臥早起以合養生之道。
《肝臟導引法》
治肝以兩手相重,按肩上,徐徐緩綟身,左右各三遍。又可正坐,兩手相叉,翻覆向胸三五遍,此能去肝家積聚風邪毒氣,不令病作。一春早暮須念念為之,不可懈惰使一曝十寒,方有成效。
《春季攝生消息論》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與而勿奪,賞而勿罰,此養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肝木味酸木能勝土,土屬脾,主甘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益甘以養脾氣。春陽初升,萬物發萌,正二月間,乍寒乍熱,高年之人多有宿疾,春氣所攻則精神昏倦,宿病發動,又兼去冬以來擁爐薰衣啖炙炊煿成積,至春因而發泄致體熱、頭昏、壅隔、涎嗽、四肢倦怠、腰腳無力,皆冬所蓄之疾。常當體候若稍覺,發動不可便行,疏利之藥,恐傷臟腑,別生馀疾。惟用消風和氣涼膈化痰之劑,或選食治方中,性稍涼,利飲食,調停以治,自然通暢。若無疾狀不可吃。藥春日融和,當眺園林亭閣虛敞之處,用攄滯懷,以暢生氣。不可兀坐以生他郁,飲酒不可過多,人家自造米面團餅多傷脾胃,最難消化,老人切不可以饑腹多食,以快一時之口,致生不測。天氣寒暄不一,不可頓去綿衣,老人氣弱、骨疏、體怯、風冷、易傷腠里,時備夾衣,遇煖易之一重,漸減一重,不可暴去。
劉處士云:春來之病,多自冬至后,夜半一陽生、陽氣吐,陰氣納心膈,宿熱與陽氣相沖,兩虎相逢狹道必斗矣。至于春夏之交,遂使傷寒、虛熱時行之患。良由冬月焙火食炙心膈宿痰流入四肢之故也。當服祛痰之藥以導之,使不為疾。不可令背寒,寒即傷肺。令鼻塞、咳嗽身覺熱甚,少去上衣,稍冷,莫彊忍即便加服。肺俞五臟之表,胃俞經絡之長,二處不可失寒熱之節。諺云:避風如避箭,避色如避亂。加減逐時衣少餐申后飯是也。
春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發生之令,毋覆巢、殺毋、破卵,毋伐林木。
《千金方》云: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金匱要略》云:春不可食肝,為肝旺時以死氣入肝傷魂也。
《養生論》曰:春三月,每朝梳頭一二百下,至夜臥時用熱湯下鹽一撮洗膝下至足,方臥以泄風毒腳氣,勿令壅塞。
《云笈七簽》曰:春正二月,宜夜臥早起。三月,宜早臥早起。
又曰:春三月臥宜頭向東方,乘生氣也。
春氣溫,宜食麥以涼之。不可一于溫也。禁吃熱物并焙衣服。
《參贊》曰:春傷于風,夏必飧泄。
《千金翼方》曰:春甲乙日忌夫婦容止。
又曰:春夏之交,陰雨卑濕,或飲湯水過多令患風濕。自汗體重、轉側不能、小便不利、作他治,必不救。惟服五苓散效甚。
春三二月,勿食小蒜、百草心芽。肝病宜食麻子豆、李子,禁辛辣。
三春合用藥方
細辛散
老人春時多昏倦,當服明目、和脾、除風氣、去痰涎。男女通用。

細辛一錢去土 川芎一錢 甘草炙五分
作一服水煎,六分熱呷。可常服。
菊花散
老人春時熱毒風氣上攻,頸項頭痛、面腫及風熱、眼澀,宜服。

甘菊花、前胡、旋復、花芍、藥元參、防風,各一兩,
共為末,臨睡酒調二三錢,送下,不能酒以米湯飲下。
惺惺散
春時頭目不利,昏昏如醉,壯熱、頭疼、腰痛有似傷寒,宜服惺惺散。

桔梗一兩 細辛五錢 人參五錢 茯苓一兩瓜蔞仁五錢 白朮土炒一兩
共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溫湯化下。
神效散
老人春時多偏正頭風。

旋復花一兩焙 白僵蠶微炒去絲六錢 石膏五分
用蔥搗同藥末,杵為丸,桐子大。每用蔥茶湯下,二丸即效。
墜痰飲子
治老人春時胸膈不利或時煩悶。

半夏山東出者,用白湯洗淋十馀次,為末 生姜一大塊,如指二節 棗子七枚
用半夏末二錢入姜棗,用水二鐘煎至七分,臨臥去姜棗服。
延年散
老人春時宜服進食順氣。

廣陳皮四兩,浸洗去里白衣 甘草二兩為末 鹽二兩半炒燥
右三味先用熱湯洗去苦水,五六遍,微焙,次將甘草末并鹽蘸上兩面,焙乾細嚼三二片,以通滯氣。
黃芪散
治老人春時諸般眼疾發動兼治口鼻生瘡。

黃芪一兩 川芎一兩 防風一兩 甘草五錢白蒺藜炒去刺尖一兩 甘菊花五分
共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早服,米湯飲下,日午臨睡三時服之。暴赤、風毒、昏澀、痛癢并皆治之。外障久服方退。忌房室,火毒之物患眼,切忌針烙出血大損眼目。
黍粘湯
治老人春時胸膈不快、痰涌、氣噎、咽喉諸疾。

黍粘子三兩炒香為末 甘草半兩炙
共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后臨臥服。
升麻子散
肝有病即目赤,眼中生努肉,暈膜視物不明,宜服之。

升麻、黃芩各八分 山梔七分 黃連七分 決明子車前子各一錢 乾姜七分 龍膽草五分 充蔚子五分
共為末,空心服二三錢,白湯下。
《膽腑附肝總論》
膽者,金之精,水之氣。其色青,附肝短葉下。膽者,敢也。言人果敢。重三兩三銖,為肝之腑。若?膽當不在五臟之數,歸于六腑。因膽亦受水氣與坎同,道又不可同六腑,故別立膽臟。人之勇敢發于膽也。合于膀胱,亦主毛發《黃庭經》曰:主諸氣力,攝虎兵外,應眼、瞳、鼻柱間腦發相扶與俱鮮,故膽部與五臟相類也。且膽寄于坎宮,使人慕善知邪,絕奸止佞,敢行直道。膽主于金,金主殺,故多動殺之氣。然而見殺則悲,故人悲者,金生于水,是以目有淚也。心主火,膽主水,火得水而滅,故膽大者心不驚,水盛火煎,故膽小者心嘗懼。陰陽交爭,水勝于火目有淚也。淚出于膽,發于肝膽。水主目瞳,受肝木之精。二合男子五十目暗腎氣衰。膽水少耳可補,腎長于肝,欲安其神,當息忿爭,行仁義道德以全其生也。膽合于膀胱,主于毛發。發枯者,膽竭也。爪乾者,膽虧也。發燥毛焦者,有風也。好食苦味者,膽不足也。顏色光白者兼青色者,膽無病也。
修養膽臟法

當以冬三月端居靜思,北吸元宮之黑氣,入口三吞之,以補嘻之損,用益膽之津。
相膽病法

膽之有病,大率口苦、嘔酸、涎,心中驚恐若人捕之者。膽實精神不守,臥起無定,虛則傷寒,寒則畏恐。頭眩、虛弱、爪發皆枯、目中出淚、膀胱連腰、小腹作痛,膽與肝合道,膽有藥治與肝臟同方。
膽腑導引法

可正坐,合兩腳掌,昂頭,以兩手挽腳腕起搖動為之三五度,亦可大坐,以兩手拓地,舉身努力腰脊三五度。能去膽家風毒邪氣。
治膽腑吐納用嘻法

膽病以嘻出以吸補之法:當側臥以鼻漸引長氣嘻之,即以嘻字作微聲,同氣出之也。去膽病,除陰臟,一切陰乾、盜汗、面無顏色、小腸膨脹、臍下冷痛、口乾舌澀,數嘻之乃愈。
四月修養法

孟夏之月,天地始交萬物并秀,宜夜臥早起以受清明之氣,勿大怒大泄。夏者,火也。位南方,其聲呼,其液汗。故怒與泄為傷元氣也。卦值乾,乾者,健也。陽之性天之象也。君子以自彊不息,生氣在卯,坐臥行功宜向正東方。
《孫真人》曰:是月肝臟已病,心臟漸壯,宜增酸減苦以補腎助肝,調養胃氣。勿受西北二方暴風,勿接陰以壯腎。水當靜養以息心火。勿與淫接以寧其神,以自彊不息天地化生之機。
《靈劍子》曰:補心臟坐功之法有二:一勢正坐斜身,用力偏敵如排山勢,極力為之能去腰脊風冷,宣通五臟六腑,散腳氣,補心益氣。左右以此一勢行之。二勢以一手按?,一手向上,極力如托石。閉氣行之,左右同行,去兩脅間風毒,治心臟,通和血脈。
《月令》曰: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進御、薄滋味、毋違和、節嗜欲、定心氣。
《內丹秘要》曰:姤月為一陰,始生之月也。陰氣方生喻身中陰符,起縮之地靈丹養成。入口中,當馴致其道。遂歸丹田,不可慌忙急速。
《保生心鑒》曰:五月屬火,午火大旺則金氣受傷。古人于是時獨宿淡味,兢兢業業,保養生臟,正嫌火之旺耳。
立夏四月節坐功

運主少陰二氣,
時配手厥陰、心胞、絡風木,
每日以寅卯時閉息瞑目,反換兩手,抑掣兩膝,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風濕、留滯、經絡腫痛、臂肘攣急、腋腫、手心熱、喜笑不
休雜證。
小滿四月中坐功

運主少陽三氣,
時配手厥陰、心胞、絡風木,
每日寅卯時正坐,一手舉托,一手拄按,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肺腑蘊滯邪毒、胸脅支滿、心中憺憺大動、面赤、鼻赤、目黃、心煩作痛、掌中熱諸痛。
五月修養法

仲夏之月,萬物以成,天地化生,勿以極熱、勿大汗、勿曝露星宿,皆成惡疾。忌冒西北風、邪氣、犯人。勿殺生命。是月肝臟已病,神氣不行,火氣漸壯,水力衰弱,宜補腎助肺,調理胃氣以順其時。卦值姤,姤者,遇也。以陰遇陽,以柔遇剛之象也。生氣在辰,宜坐臥向東南方。
《孫真人》曰:是月肝臟氣休,心正旺,宜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密精氣。臥早起早,慎發泄。五日尤宜齋戒靜養以順天時。
《保生心鑒》曰:午火旺則金衰,于時當獨宿,淡滋味,保養生臟。
靈劍子坐功法常以兩手合掌,向前筑去,臂腕如此七次,淘心臟風勞,散關節滯氣。
《養生纂》曰:此時靜養、毋躁、止聲色、毋違天和、毋倖遇、節嗜欲、定心氣,可居高明,可遠眺望、可入山林以避炎暑,可坐臺榭空敞之處。
芒種五月節坐功

運主少陽三氣。
時配手少陰、心君火。
每日寅卯時正立仰身,兩手上托,左右力舉各五七度,定息、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腰腎蘊積,虛勞、嗌乾、心痛、欲飲目黃、脅痛、消渴、善笑善驚、善忘、上咳吐下、氣泄身熱而股痛、心悲、頭項痛、面赤。
夏至五月中坐功

運主少陽三氣,
時配手少陰心君火。
每日寅卯時,跪坐,伸手叉指,屈指腳換踏左右各五七次,叩齒、內清吐濁,咽液。
治病

風濕積滯、腕膝痛、臑臂痛、后廉痛、厥掌中熱痛、兩腎內痛、腰背痛、身體重。
六月修養法

季夏之月,發生重濁,主養四時萬物生榮,增咸減甘以資腎臟。是月腎臟氣微,脾臟獨旺,宜減肥濃之物益固筋骨。卦值遁,遁者,避也。二陰浸長,陽當避也。君子莊矜自守,生氣在已,坐臥宜向南方。
孫真人曰:是月肝氣微弱脾旺,宜節約飲食,遠聲色。此時陰氣內伏暑毒,外蒸縱意當風任性食冷,故人多暴泄之患。切須飲食溫軟,不令太飽。時飲粟米、溫湯、豆蔻、熟水最好。
《內丹秘訣》曰:建未之月,二陰之卦是陰氣漸長,喻身中陰符離去,午位收斂而下降也。
靈劍子坐功法:端身正坐,舒手指直上,反拘三舉,前屈前后同行。至六月半后用之去腰脊、腳膝痹、風散膀胱邪氣。
小暑六月節坐功

運主少陽三氣,
時配手太陰脾濕土,
每日丑寅時,兩手踞地,屈壓一足,直伸一足,用力掣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腿膝、腰髀風濕、肺脹、滿溢、乾喘、咳缺、盆中痛、善啑、臍右小腹脹、引、腹痛、手攣、急身、體重、半身不遂、偏風、健忘、哮喘、脫肛、腕無力、喜怒不常。
大暑六月中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手太陰肺濕土,
每日丑寅時,雙拳踞地,返首向肩,引作虎視。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頭項胸背風毒、咳嗽、止氣喘、渴煩心胸膈滿、臑臂痛、掌中熱、臍上或肩背痛、風寒汗出、中風、小便數欠淹泄、皮膚痛、及健忘、愁欲哭灑淅、寒熱。
心臟夏旺論

心屬南方,火為赤帝神。形如朱雀,象如倒懸蓮蕊。心者,纖也。所納纖微無不貫注。變水為血也。重十二兩,居肺下肝上。對尾鳩下一寸,色如縞映,絳中有七孔三毛。上智之人,心孔通明,中智之人,五孔心穴通氣。下智無孔。氣明不通無智狡詐。心為肝子,為脾母,舌為之宮,闕竅通耳。左耳為丙,右耳為丁,液為汗。腎邪入心則汗溢,其味苦,小腸為心之腑,與心合《黃庭經》曰:心部之宅,蓮含花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適寒熱榮衛和丹錦緋囊,披玉羅。其聲徵,其嗅焦。故人有不暢事,心即焦燥。心氣通則知五味,心病則舌焦,捲而短不知五味也。其性禮,其情樂。人年六十心氣衰弱,言多錯忘。心脈出于中沖,生之本神之處也,主明運。用心合于脈,其色榮也。血脈虛少不能榮于臟腑者,心先死也。心合辰之巳午,外應南岳,上通熒惑之精。故心風者,舌縮不能言也。血壅者,心驚也。舌無味者,心虛也。善忘者,心神離也。重語者,心亂也。多悲者,心傷也。好食苦者,心不足也。面青黑者,心氣冷也。容色鮮好紅活有光,心無病也。肺邪入心則多言,心通微心有疾當用呵。呵者,出心之邪氣也。故夏三月欲安其神者,則含忠履孝,輔義安仁,定息火熾,澄和心神,外絕聲色,內薄滋味,可以居高朗遠眺望,早臥早起無厭于日。順于正陽以消暑氣。逆之則腎心相爭,火水相剋,火病繇此而作矣。
相心臟病法

心熱者色赤而脈溢,口中生瘡,腐爛作臭,胸膈、肩背、兩脅、兩臂皆痛,心虛則心腹相引而痛,或夢刀杖火焰赤衣紅色之物爐冶之。事以恍怖,人心病欲濡,急食咸以濡之。用苦以補之,甘以瀉之,禁濕衣、熱食、心惡熱及水。心病當臍上有動脈,按之牢。若痛更苦煩煎手足心熱,口乾舌強咽喉痛咽不下,忘前失后,宜服五參丸。
秦艽、人參、丹參、酸棗仁各七錢,元參一兩、乾姜三錢、沙參四錢,
右為末蜜丸,空心人參湯服三四十丸,日再服。
修養心臟法

當以四月五月弦朔清旦,面南端坐,叩齒九通,漱玉泉三次,靜思注想,吸離宮赤氣入口,三吞之,閉氣三十息以補呵氣之損。
六氣治心法

治心臟用呵,以鼻漸長引氣,以口呵之。皆調氣如上,勿令自耳聞之。若心有病大呵三遍,呵時以手交叉乘起頂上。為之去心家勞熱,一切煩悶。疾愈即止,過度即損。亦須以呼吸旺氣以補之。
心臟導引法

可正坐,兩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以一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兩手交叉以腳踏手中各五六度,閉氣為之。去心胸風邪諸疾,行之良久,閉目三咽津。叩齒三通而止。
夏季攝生消息論

夏三月屬火,主于長養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肺。心氣當呵以疏之,噓以順之。三伏內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陰氣,故不宜針灸,惟宜發汗。夏至后夜半一陰生宜服熱物,兼服補腎湯藥。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陰氣,食此凝滯之物多為癥塊,若患冷氣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當慎。護平居檐下,過廊巷堂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等所在雖涼,賊風中人最暴。惟宜虛堂凈室水亭木陰潔凈空敞之處,自然清涼。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每日宜進溫補平順丸,散飲食溫暖不令大飽,常常進之,宜桂湯豆蔻熟水,其于肥膩當戒,不得于星月下露臥。兼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一時雖快,風入腠里,其患最深。貪涼兼汗身當風而臥,多風痹手足不仁、語言蹇澀、四肢癱瘓,雖不人人如此,亦有當時中者,亦有不便中者。其說何也,逢年歲方壯遇月之滿,得時之和即幸而免。至后還發。若或年力衰邁值月之空失時之和無不中者。頭為諸陽之總,尤不可風臥。處宜密防小隙微孔,以傷其腦戶。夏三月每日梳頭一二百下。不得梳著頭皮,當在無風處梳,自然去風明目矣。
《養生論》曰:夏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成實,使氣得泄。此夏氣之應長養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發痎瘧,奉收者少冬至病重。
又曰:夏氣熱宜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熱也。禁飲溫湯,禁食過飽,禁濕地臥,并穿濕衣。
夏三月丁巳、戊申、己巳、丑未、辰日宜煉丹藥。
夏三月頭臥宜向南大吉。
夏三月六氣一十八候皆正長養之令,勿起土伐大樹。
《千金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肺氣。《內經》曰:夏季不可枕冷石并鐵物取涼,大損人目。《陶隱居》曰:冰水止可浸物,使驅日曬暑氣,不可作水服入腹內,冷熱相搏成疾。若多著飴糖拌食以解酷暑亦可。
書曰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膩、餅霍油酥之屬。此等物與酒漿、瓜果極為相妨,夏月多疾以此。
又曰夏勿露臥,令人皮膚成癬或作面瘋。
又曰夏傷暑熱,秋必痎瘧,忽遇大寒當急時避,人多率受時病由此而生。
《參贊書》曰:日色曬熱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搐熱生豚瘡,冷生疝氣,人自大日色熱處曬回不可用冷水洗面,損目。伏熱在身勿得飲冷水及以冷物激身,能殺人。
書云:五六月深山澗中停水多有魚鱉精涎,在內飲之成瘕。
《養生論》曰: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蔥頭,酒一二杯令人血氣通暢。又曰:風毒腳氣因腎虛而得,人生命門屬腎,夏月精化為水,腎方衰絕,故不宜房色過度,以傷元氣。《金匱要略》曰:夏三月不可食豬心,恐死氣犯我靈臺耳。宜食苦荬以益心。《千金翼方》曰:夏三月丙丁日,忌夫婦容止。
《養生論》曰:夏月宜用五枝湯洗浴,浴訖以香粉傅身,能驅瘴毒,疏風氣,滋血脈。且免汗濕陰處使皮膚燥癢。
五枝湯方

桑枝、槐枝、柳枝、桃枝、各一握,麻葉半斤,煎湯一桶,去渣,溫洗,一日一次。
傅身香粉方

用粟米作粉一斤,無粟米以葛粉代之。加青木香、麻黃根、香附子,炒甘松、藿香零陵香。
已上各二兩,搗羅為末,和粉拌勻,作稀絹袋盛之,浴后撲身。
夏三月合用藥方
豆蔻散
治夏月多冷氣發動、胸膈氣滯、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飲食服。

草豆蔻四兩、同生姜四兩、炒香黃為度,去姜,用大麥牙十兩、炒黃,神曲四兩、炒黃,甘草四兩、炙乾姜一兩、炮。
右為末,每服一錢,如點茶吃,不計時服。
蓯蓉丸
平補下元,明目妙甚。

蓯蓉四兩,酒洗去心內白汁,巴戟二兩,菊花二兩,枸杞二兩。
右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鹽湯下。
訶子散
脾胃忽生冷氣,腹脹滿疼悶,泄瀉不止。

訶子皮五個、大腹五個、去外皮甘草五錢、炙白朮五錢、炒草豆蔻十四個、曲包炒黃去曲、用人參五錢,
右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棗二個,生姜一小片,同煎至六分溫服。
棱朮散
夏日因食冷物,氣積膈滯或心腹疼痛等證宜常服之。

用京三棱三兩、濕紙裹煨熱透另搗莪朮二兩,同上制,烏藥三兩,去皮,甘草三兩,炙陳皮二兩,用厚樸亦可。
右為末,每服一錢,鹽湯調下,不拘時服。
四順方
治老人百疾

神曲四兩,入生姜二兩去皮,一處杵作餅子,焙乾甘草一兩,炙黃草豆蔻一兩五錢,先炮熟去皮細剉,用大麥芽二兩炒黃。
右為末,鹽湯服一錢。
橘紅散
夏月消食和氣

廣陳皮用一斤,湯浸洗五七次,布包壓乾,又用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將皮拌勻,一宿焙乾,秤一斤,肉豆蔻一兩,甘草二兩,
右將甘草同白鹽三四兩同炒,候鹽紅色草赤色為度,共橘皮為末,用茶點服一錢一次。
脾臟四季旺論

脾臟屬中央,土旺。于四季為黃帝神,肖鳳形,坤之氣土之精也。脾者,裨也。裨助胃氣,居心下三寸,重一斤二兩,闊三寸,長五寸,脾為心子,為肺母,外通眉闕,能制謀意辯皆脾也。口為之宮,其神多嫉,脾無定形,主土,陰也。妒亦無準。婦人多妒,乃受陰氣也。食熟軟熱物全身之道也。故脾為五臟之樞,開竅于口,在形為頰,脾脈出于隱白。脾乃肉之本意處也。谷氣入于脾于液為涎。腎邪入脾則多涎。六腑胃為脾之腑,合為五谷之腑也。口為脾之宮,氣通則口知五味。脾病則口不知味。脾合于肉其榮唇也,肌肉消瘦者,脾先死也,為中央,為季夏日,為戊己辰,為丑辰未戌,為土其聲宮,其色黃,其味甘,其嗅香,心邪入脾則惡香也。脾之外應中岳,上通鎮星之精,季夏并四季各十八日存鎮星。黃氣入脾中連于胃上以安脾神。脾為消谷之腑,如轉磨然,化其生而入于熟也。脾不轉則食不消也。則為食患。所以脾神好樂,樂能使脾動蕩,也故諸臟不調則傷脾。脾臟不調則傷質。質神俱傷則人之病速也。人當慎食硬物。老人尤甚,不欲食者,脾中有不化食也。貪食者脾實也。無宿食而不喜食者,脾虛也。多惑者,脾不安也。色憔悴者,脾受傷也。好食甜者,脾不足也。肌肉鮮白滑膩者是脾無病徵也。肺邪入脾則多歌,故脾有疾當用呼。呼以抽其脾之疾也。中熱亦宜呼以出之。當四季月后十八日,少思屏慮,屈己濟人,不為利爭,不為陰賊,不與物競,不以自彊,恬和清虛,順坤之德而后全其生也。逆之則脾腎受邪,土木相剋則病矣。
修養脾臟法

當以夏季之月朔旦并三季后十八日,正坐中宮禁氣五息,鳴天鼓二十四通,吸坤宮黃氣入口,十二吞之以補呼之損也。
注曰鳴天鼓者,以兩手抱腦后,用中食二指起復互換,各二十四下。
相脾臟病法

脾熱者鼻赤黃而肉臑,脾虛則腹脹鳴,成溏痢食不消化。脾風則多汗、惡風、體上游風
、四肢無力、舉動懈怠、不思飲食、足不能行、腳下脹痛。脾惡濕,食苦以燥之。又云脾病欲緩,實甜以補之,苦以瀉之。脾病當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若逆氣小腸急痛,下泄,足重脛寒、兩脅脹滿、時作嘔吐、氣滿充心、四肢浮腫、宜服訶梨勒丸。
乾地黃、牡丹皮各一錢,薯蕷澤、瀉茯苓、川芎各八分,山茱萸九分,乾姜三分,訶梨勒皮蓽撥三分,
右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空心地黃湯下二十丸。
六氣治脾法

治脾臟吐納用呼法:以鼻漸引長氣以呼之,脾病大呼三十遍,細呼十遍,呼時須撮口出之,不可開口。能去冷氣、壯熱、霍亂、宿食、不化、偏瘋、麻痹、腹內結塊、數數呼之,相次勿絕,疾退即止。過度則損,損有吸以補之法具前。
脾臟四季食忌

六月勿食吳茱萸,令人患赤白痢。四季勿食脾肝羊血,脾病宜食米棗葵,禁酸味。
導引法

可大伸一腳,以兩手向前反掣三五度。又跪坐以兩手據地,回視用力作虎視,各三五度。能去脾家積聚風邪毒氣,又能消食。
秋七月修養法

秋七月審天地之氣以急正氣,早起早臥與雞俱起。才緩其形,收斂神氣使志安寧。卦否,否者,塞也。天地塞,陰陽不交之時也。故君子勿妄動。生氣在午,坐臥宜向正南。
孫真人養生曰:肝心少氣,肺臟獨旺,宜安靜性情,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毋冒極熱,勿恣涼,冷毋發大汗,保全元氣。
靈劍子導引法勢:以兩手抱頭項,宛轉回旋,俯仰去脅。肋胸背間風氣、肺臟諸疾宜通項脈左右同正月法。又法以兩手相叉頭上過去左右伸曳之十遍,去關節中風氣治肺臟諸疾。
立秋七月節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足少陽膽相火,
每日丑寅時,正坐兩手托地,縮體開息,聳身上踴,凡七八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補虛、益損、去腰腎積氣、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反側、面塵體無澤、足外熱、頭痛、頷痛、目銳、眥痛、缺盆腫痛、腋下腫、汗出振寒。
處暑七月中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足少陽膽相火,
每日丑寅,時正坐轉頭,左右舉引就,反兩手搥背各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風濕、留滯、肩背痛、胸痛、脊膂痛、脅肋髀膝經絡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少氣咳嗽喘渴上氣胸背脊膂積滯之疾。
秋八月修養法

仲秋之月,大利平肅。安寧志性,收斂神氣。增酸養肝,毋令極飽,令人壅塞。是月宜祈謝求福。卦觀,觀者,觀也。風在地上,萬物興昌之時也。生氣在未,坐臥宜向西南方吉。
《孫真人攝養論》曰:是月心臟氣微,肺金用事,宜減苦增辛助筋補血以養心肝脾胃。勿犯邪風,令人生瘡,以作疫痢。十八日乃天人興福之時,宜齋戒,存想吉事。
靈劍子坐功法勢:以兩手拳腳脛下十馀遍,閉氣用力為之。此能開胸膊膈氣去脅中氣治肺臟諸疾。行完叩齒三十六通,以應之。
《云笈七簽》曰:是月十五日金精正旺,宜采銅鐵鑄鼎劍。
《內丹秘要》曰:觀者,四陰之卦也。斗杓是月戌時指酉,以月建酉也。時焉陰佐陽功以成,萬物故物皆縮小,因時而成矣。喻身中陰符過半,降而入于丹田。吾人當固養保元以筑丹基。
白露八月節坐功

運主太陰四氣,
時配足陽明胃燥金,
每日丑寅時,正坐兩手摟膝,轉頭推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風氣、留滯、腰背經絡灑灑振寒、苦伸數欠、或惡人與火、聞木聲則驚狂、瘧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頸腫、喉痹、不能言、顏黑、嘔呵欠、狂歌上登、欲棄衣裸之。
秋分八月中坐功

運王陽明五氣,
時配足陽明胃燥金,
每日丑寅時,盤足而坐,兩手掩耳,左右反側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風濕、積滯、脅肋腰股腹大、水腫、膝臏腫痛、膺乳氣沖、股伏兔?外廉足跗諸痛、遺溺、失氣、奔響腹脹脾不可轉、腘以結、?似裂、消谷善飲、胃寒喘滿。
九月修養法

季秋之月,草木零落,眾物伏蟄,氣清風暴為朗。無犯朗風,節約生冷以防厲病。二十八日陽氣未伏,陰氣既衰,宜進補養之,藥以生氣。卦剝,剝,落也。陰道將旺陽道衰弱。當固精斂神生。氣在申,坐臥宜向西南。孫真人曰:是月陽氣已衰,陰氣太盛,暴風時起,切忌賊邪之風以傷孔隙。勿冒風邪,無恣醉飽,宜減苦增甘補肝益腎,助脾胃養元和。
靈劍子坐功法勢:九月十二日已后用補脾。以兩手相叉于頭上,與手爭力,左右同法行之。治脾臟四肢,去脅下積滯風氣,使人能食。
寒露九月節坐功

運主陽明五氣,
時配足太陽膀胱寒水,
每日丑寅時,正坐舉兩臂,踴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諸風寒濕邪、挾脅腋經絡動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折、痔瘧、狂顛、痛頭兩、邊痛頭囟頂、痛目黃淚出、鼽衄、霍亂、諸疾。
霜降九月中坐功

運主陽明五氣,
時配足太陽膀胱寒水,
每日丑寅時,平坐紓兩手攀兩足,隨用足間,力縱而復收五七度。叩齒吐納咽液。
治病

風濕、痹入腰腳、髀不可曲、腘結痛、目裂痛、項背腰尻陰股膝髀痛、臍反蟲、肌肉痿、下腫便膿血、小腹脹痛、欲小便不得、藏毒、筋、寒、腳氣、久痔脫肛。
肺臟秋旺論

肺屬西方金,為白帝神,形如白虎,象如懸磬,色如縞映。紅居五臟之上,對胸若覆蓋然。如為華蓋。肺者,勃也。言其氣勃郁也。重三觔三兩。六葉兩耳,總計八葉肺。為脾子,為腎母,下有七魄。如嬰兒,名尸狗伏尸、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辟臭,乃七名也。夜臥及平旦時叩齒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臟。鼻為之宮,左為庚,右為辛。在氣為咳,在液為涕,在形為皮毛也。上通氣至腦戶,下通氣至脾中。是以諸氣屬肺,故肺為呼吸之根源,為傳送之宮殿也。肺之脈出于少商,又為魄門。久臥傷氣,腎邪入肺則多涕。肺生于右為喘咳。大腸為肺之府,大腸與肺合為傳瀉行導之府。鼻為肺之宮,肺氣通則鼻知香、臭,肺合于皮,其榮毛也。皮枯而毛落者肺先死也。肺納金,金受氣于寅,生于巳旺,于酉病,于亥死,于午墓,于丑為秋,日為庚辛為申酉。其聲商,其色白,其味辛,其臭腥。心邪入肺則惡腥也。其性義,其情怒。肺之外應五岳,上通太白之精。千秋之王日存太白之氣,入于肺以助肺神。肺風者鼻即塞也。容色枯者,肺乾也。鼻癢者,肺有蟲也。多恐懼者,魄離于肺也。身體黧黑者,肺氣微也。多怒氣者肺盛也。不耐寒者,肺勞也。肺勞則多睡,好食辛辣者肺不足也。腸鳴者肺氣壅也。肺邪自入者則好吸。故人之顏色瑩白者則肺無病也。肺有疾用呬,以抽之無故而呬不祥也。秋三月,金旺主殺,萬物枯損,故安其魄而存其形者,當含仁育物,施惠斂容,藏陽分形,萬物收殺,雀臥雞起,斬伐草木以順殺氣。長肺之剛則邪氣不侵,逆之則五臟乖而百病作矣。
相肺臟病法

肺病熱右頰赤,肺病色白而毛稿。喘咳、氣逆胸背四肢、煩痛或夢美人交合、或見花幡、衣甲、日月、云鶴、貴人相臨,肺虛則氣短,不能調息。肺燥則喉乾,肺風則多汗。畏風、欬如、氣喘、旦善暮甚病,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曰:宜酸以收之,用甜以補之,苦以瀉之。禁食寒,肺惡寒也。肺有病不聞香臭,鼻生瘜肉,或生瘡疥,皮膚燥癢。氣盛咳逆唾吐膿血宜服排風散。
排風散
用治皮膚瘡、癬、疥、癩、氣滿、咳嗽、涕唾稠嚴。

人參、防風、秦艽、山茱萸、羌活各三錢,丹參五分,天麻六錢,天雄三錢,炮沙參二錢,虎骨酥炙五錢,山藥五錢。
右為末,食前米飲,調服三錢為丸,亦可。
修養肺臟法

當以秋三月朔望旭旦,向西平坐,鳴天鼓七,飲玉泉三,然后冥目正心思,吸兌宮白氣,入口七吞之,閉氣七十息。此為調補神氣安息靈魄之要訣也。當勤行之。
注云:飲玉泉者,以舌抵上腭,待其津生滿口,嗽而咽之,凡三次也。
六氣治肺法

用呬:以鼻微長引氣,以口呬之。勿令耳聞,先須調氣令和,然后呬之。肺病甚,大呬三十遍,細呬三十遍,去肺家勞熱、氣壅咳嗽、皮膚燥癢、疥癬惡瘡、四肢勞煩、鼻塞、胸背疼、痛依法呬之,病去即止。過度則損呬,時用雙手擎天,為之以導肺經。
肺臟導引法

可正坐以兩手據地,縮身曲脊向上,三舉去肺家風邪積勞。又當反拳搥背上左右各三度,去胸臆閉氣風毒。為之良久,閉目叩齒而起。
秋季攝生消息論

秋三月,主肅殺。肺氣旺,味屬辛。金能剋木,木屬肝,肝主酸,當秋之時飲食之味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肺盛則用呬以泄之。立秋以后稍宜和平將攝。但凡春秋之際故疾發動之時,切須安養。量其自性將養,秋間不宜吐并發汗,令人消爍,以至臟腑不安。惟宜針灸。下痢進湯散以助陽氣。又若患積勞、五痔、消渴、等病不宜吃乾飯,炙煿并自死牛肉、生鲙雞豬、濁酒、陳臭咸醋、粘滑難消之物及生菜瓜果鲊醬之類。若風氣冷病痃癖之人亦不宜近。若夏月好吃冷物過多,至秋患赤白痢疾兼瘧疾者,宜以童子小便二升并大腹檳榔五個,細剉和便煎取八合,下生姜汁一合,和收起臘雪水一盞,早朝空心分為二服,瀉出三兩行夏月所食冷物,或膀胱有宿水冷膿,悉為此藥祛逐,不能為患。此湯名承氣,雖老人亦可服之,不損元氣。止秋痢又當其時,此藥又理腳氣諸氣,悉可取服。丈夫瀉后兩三日以韭白煮粥加羊腎同煮,空心服之殊勝補藥。又當清晨睡覺,閉目叩齒二十一下,咽津。以兩手搓熱熨眼,數多。于秋三月行此,極能明目。又曰:秋季謂之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形,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飲并穿寒濕內衣。《千金方》曰:三秋服黃芪等丸一二劑,則百病不生。
金匱要略曰:三秋不可食肺。
《四時纂要》曰:立秋后宜服張仲景八味地黃丸,治男女虛弱百疾。醫所不療者,久服身輕不老。
熟地黃八兩,薯蕷四兩,肉桂一兩,山茱萸四兩,湯泡五遍,附子童便制炮一兩,茯苓牡丹皮澤瀉各二兩,
右為細末,蜜丸如桐子大,每日空心酒下二十丸。或鹽湯下,稍覺過熱用涼劑一二帖以溫之。

《云笈七簽》曰:秋宜凍足凍腦,臥以頭向西,有所利益。《養生論》曰: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五臟俞穴皆會于背,或令人扇風夜露手足此中風之源也,若覺有疾,便宜服八味地黃丸,大能補理臟腑禦邪。仍忌三白,恐沖藥性。
秋三月,臥時頭要西作事利益。
《本草》曰:入秋小腹多冷者,用古時磚煮汁,熱服之。又用熱磚熨肚三五度,瘥。
書曰:秋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禁寒馀食,禁早服寒衣。
秋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收斂之令,人當收斂身心勿為發揚馳逞。
書曰:秋傷于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
又曰:立秋日勿宜沐浴,令人皮膚粗燥,因生白屑。又曰:八月望后,少寒即用微火煖足,勿令下冷。《養生書》曰:秋谷初成,不宜與老人食之,多發宿疾。
秋三月合用藥方
七寶丹
治久患瀉痢療不瘥者,服之即效。老人反脾泄滑,正宜服此。

附子童便和黃泥炮五錢,當歸一兩,乾姜五錢,吳茱萸、厚樸、姜汁、炒花椒、各三錢,舶上硫黃八錢,此物最少,出倭夷海船上,作灰涂縫者佳。人不多見,俱以市硫有油者用之舶硫,打開儼若水晶,有光全非松脆,性如石硬者真。
右七味為末,米醋和成兩團,以白面和作外衣裹藥在內如燒餅,包糖一般,文武火鍛面熟,去面搗為末,蜜丸桐子大,諸痢瀉米湯下二十丸,空心日午服。宿食氣痛不消以姜鹽湯下。
攝脾丸
治秋來臟腑虛冷,泄瀉不足。

木香、訶子炮去核,厚樸生姜汁炒五倍子,微炒白朮土炒各等分。
右為末,炊糯米飲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送下。
葳靈仙丸
治老壯肺氣壅滯、涎漱間作、胃脘痰塞、痞悶不怏。

龍腦薄荷一兩,皂角一斤,不蛀肥者用河水浸洗去黑皮,用砂器中揉擦作稠水,去渣,筋熬成膏。多少取用。葳靈仙洗去土焙,用四兩。
三味共和為丸,桐子大。每三十丸,臨臥生姜湯下。
保救丹
治秋后發嗽遠年冷嗽遇秋又發并勞嗽痰壅。

蛤蚧一個,男服雄腰上一截。女用雌腰下一截。地黃熟爛如飴一錢,皂角不蛀的酥炙去黑皮,用二定杏仁二錢,童便浸一周時,去皮尖,炒黃。半夏三錢,水煮內不見白,五味子二錢,丁香三錢,
為末,蜜丸桐子大,食前一服,五丸姜湯下。
二仁膏
治老人膈滯、肺疾、痰嗽、又名生姜湯。

杏仁四兩,去皮尖,桃仁五錢,去皮。生姜六兩,去皮切之。甘草一錢,鹽五錢,
右以二仁同姜濕紙裹包,研細入甘草與鹽瓶內,收貯用湯點服。
十月修養法

孟冬之月,天地閉塞,水凍地坼。早臥晚起必候天曉使至溫暢。無泄大汗,勿犯冰凍雪積,溫養神氣,無令邪氣外入。卦坤,坤者,順也。以服健為正。故君子當安于正,以順時也。生氣在酉,坐臥宜向西方。
孫真人修養法曰:十月心肺氣弱,腎氣強盛,宜減辛苦以養腎氣。毋傷筋骨,勿泄皮膚,勿妄針灸以其血。澀津液不行,十五日宜靜養獲吉。
《內丹秘要》曰:太陰之月,萬物至此歸根復命。喻我身中陰符窮極寂然不動,反本復靜。此時塞兌垂簾,以神光下照于坎宮,當夜氣未央,凝神聚氣,端坐片時。少焉神氣歸根,自然無中生有,積成一點金精。蓋一陽不生于復而生于坤。陰中生陽實為產藥根本。靈劍子導引法勢:以兩手相叉,一腳踏之,去腰腳拘束、腎氣冷痹、膝中痛諸疾。
又法:正坐伸手指,緩拘腳指五七度。治腳氣諸風。注氣腎臟,諸毒氣遠行,腳痛不安并可治之,常行最妙。人之一身元氣亦有升降。子時生于腎中,此即天地一陽初動,感而遂通。乃復卦也。自此后漸漸升至泥丸。午時,自泥丸下降于心,戌亥歸于腹中,寂然不動乃坤卦也,靜極復動,循環無端。其至妙又在坤復之交,一動一靜即亥末子初之時,《陰符經》曰: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養。生者當順其時而行坤,復二卦之功正在十月之間。
立冬十月節坐功

運主陽明五氣,
時配足厥陰肝風木。
每日丑寅時,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顧,兩手左右托三五度,吐納叩齒咽液。
治病

胸脅積滯、虛勞、邪毒、腰痛、不可俛仰、嗌乾、面塵、脫色、胸滿、嘔逆、飧泄、頭痛、耳無聞、頰腫、肝逆、面青、目赤、腫痛、兩脅下痛、引小腹四肢滿悶、眩冒目瞳痛。
小雪十月中坐功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厥陰肝風木。
每日丑寅時,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爭,力各三五度。吐納叩齒咽液。
治病

脫肘、風濕、熱毒、婦人小腹腫、丈夫?疝、狐疝、遺溺、閉癃、血睪、腫睪疝足逆寒胻善瘈、節時腫、轉筋、陰縮、兩筋攣、洞泄、血在脅下、喘、善恐、胸中喘、五淋。
十一月修養法

仲冬之月,寒氣方盛。勿傷水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蟄藏。順天之道,卦復,復者,反也。陰陽于下以順上行之義也。君子當靜養以順陽生。是月生氣在戌,坐臥宜向西北。
孫真人修養法:是月腎臟正旺,心肺衰微,宜增苦味絕咸補理肺胃。閉關靜攝以迎初陽,使其長養以全吾生。
靈劍子導引法勢:以一手托膝,反折一手,抱頭,前后左右為之凡三五度。去骨節間風宣通血脈膀胱腎臟之疾。
是月也,一陽來復,陽氣始生。喻身中陽氣初動,火力方微。要不縱不拘,溫溫柔柔播施于鼎中。當撥動頂門,微微挈之,須臾火力熾盛,逼出真鉛。氣在箕斗,東南之鄉,火候造端之地。
大雪十一月節坐功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少陰腎君火。
每日子丑時,起身仰膝,兩手左右托兩足,左右踏各五七次。叩齒、咽液吐納。
治病

腳膝風濕、毒氣、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腫煩心心痛、黃疸、腸癖、陰下濕、饑不欲食、面如漆、咳唾有血、渴喘、目無見、心懸如饑、多恐嘗若人捕等證。
冬至十一月中坐功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少陰腎君火。
每日子丑時,平坐伸兩足,拳兩手按兩膝,左右極力三五度,吐納叩齒咽液。
治病

手足經絡寒濕、脊股內后廉痛、足痿、厥嗜臥、足下熱、臍痛、左脅下背痛、髀間痛、胸中滿、大小腹痛、大便難、腹大、頸腫、咳嗽、腰冷如冰、反腫臍下、氣逆、小腹急痛、泄瀉、腫足、胻寒而逆凍瘡、下痢、四肢不收。
十二月修養法

季冬之月,天地閉塞,陽潛陰施,萬物伏藏。去凍就溫,勿泄皮膚,大汗以助胃氣,勿甚溫煖,勿犯大雪,宜小宣勿大全補。眾陽俱息,勿犯風邪,勿傷筋骨,卦臨,臨者,大也。以剛居中,為大亨而利于貞也。生氣在亥,坐臥宜向西北。
孫真人曰:是月土旺,水氣不行。宜減甘增苦,補心助肺,調理腎臟。勿冒霜雪,勿泄津液及汗。初三日,宜齋戒靜居,焚香養道吉。
靈劍子導引法勢:以兩手聳上,極力三五遍,去脾臟諸疾,不安依春法用之。
小寒十二月節坐功

運主太陽終氣,
時配足太陰脾濕土。
每日子丑時,正坐一手按足,一手上托,挽首互換,極力三五度。吐納叩齒漱咽。
治病

榮衛氣、蘊食即嘔、胃脘痛、腹脹、噦瘧飲、發中滿食減善噫、身體皆重、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閉黃疽、五泄注下、五色、大小便不通,面黃口乾、怠惰嗜臥、搶心、心下痞苦、善饑、善味、不嗜食。
大寒十二月中坐功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足太陰脾濕土。
每日子丑時,兩手向后,踞床跪坐,一足直伸,一足用力左右,各三五度。叩齒漱咽吐納。
治病

經絡蘊積諸氣、舌根彊痛、體不能動搖、或不能臥,彊立股膝內腫、尻陰臑胻足背痛、腹脹腸鳴、食泄不化、足不收行、九竅不通、足胻腫若水脹。
腎臟冬旺論

《內景經》曰:腎屬北方,水為黑帝,生對臍附腰脊,重一觔一兩。色如縞映紫,主分水氣,灌注一身如樹之有根。左曰腎,右名命門。生氣之府,死氣之廬。守之則存,用之則竭。為肝母,為肺子,耳為之官。天之生我,流氣而變謂之精。精氣往來為之神,神者,腎藏其情智。左屬壬,右屬癸。在辰為子亥,在氣為吹,在液為唾,在形為骨,久立傷骨,為損腎也。應在齒,齒痛者腎傷也。經于上焦,榮于中焦,衛于下焦,腎邪自入則多唾。膀胱為津液之府,榮其發也。《黃庭經》曰:腎部之宮,元闕圓中有童子,名上元。主諸臟腑九液源,外應兩耳。百液津其聲,羽其味,咸其臭腐,心邪入腎則惡腐,凡丈夫六十腎氣衰,發變齒動。七十形體皆困,九十腎氣焦枯,骨痿而不能起床者,腎先死也。腎病則耳聾,骨痿腎合于骨,其榮在髭。腎之外應北岳,上通辰星之精。冬二月存辰星之黑氣入腎中,存之人之骨疼者,腎虛也。人之齒多齟者,腎衰也。人之齒墮者,腎風也。人之耳痛者腎氣壅也。人之多欠者腎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腎乏也。人之色黑者,腎衰也。人之容色紫而有光者腎無病也。人之骨節鳴者,腎羸也。肺邪入腎則多呻。腎有疾當吹以瀉之,吸以補之。其氣智,腎氣沉滯,宜重吹則漸通也。腎虛則夢入暗處見婦人、僧尼龜鱉、駝馬旂鎗自身兵甲,或山行或溪舟。故冬之三月乾坤氣閉,萬物伏藏,君子戒謹節嗜欲,止聲色,以待陰陽之定,無競陰陽以全其生,合乎太清。
相腎臟病法

腎熱者頤赤,腎有病色黑而齒槁。腹大、體重、喘咳、汗出、惡風、腎虛、則腰中痛腎風之狀。頸多汗、惡風、食欲下隔塞不通、腹滿脹食、寒則泄。在形黑瘦。腎燥急食辛以潤之。腎病堅急食咸以補之。用苦以瀉之,無犯熱食,無著煖衣,腎病臍下,有動氣,按之牢,若痛苦,食不消化。體重、骨疼、腰膝膀胱冷痛、腳疼、或痹小便馀瀝疝瘕所纏宜服腎氣丸。
腎氣丸

乾地黃薯蕷各一兩、牡丹皮茯苓各六錢、澤瀉山茱萸各七錢、桂心五錢、附子小便炮制四兩
右搗為永蜜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四十丸,日再服。
修養腎臟法

當以冬三月,面北向,平坐鳴金梁七,飲玉泉三,更北吸元宮之黑氣入口,五吞之以補吹之損。
六氣治腎法

治腎臟吐納用吹法:以鼻漸長引氣,以口吹之,腎病用大吹三十遍,細吹十遍,能除腎家一切冷氣、腰疼膝冷、沉重、久立不得、陽道衰弱、耳內蟲鳴、及口內生瘡、更有煩熱悉能去之。數數吹去相繼勿絕,疾瘥則止,過多則損。
腎臟導引法

可正坐以兩手聳托,右引脅三五度,又將手返著膝,挽肘左右同綟身三五度,以足前后踏左右各數十度。能去腰腎風邪積聚。
冬季攝生消息論

冬三月天地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以待日光。去寒就溫,毋泄及膚,逆之腎傷,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斯時伏陽在內,有疾宜吐,心膈多熱,所忌發汗,恐泄陽氣故也。宜服酒浸補藥或山藥酒一二杯,以迎陽氣。寢臥之時,稍宜虛歇,宜寒極方加綿衣。以漸加厚,不得一頓便多。惟無寒即已,不得頻用大火烘炙,尤甚損人手足。應心不可以火炙,手引火入心使人煩燥,不可就火烘炙食物。冷藥不治熱,極熱藥不治冷,極水就濕火就燥耳。飲食之味宜減咸增苦以養心氣。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剋火,心受病耳。故宜養心,宜居處密室,溫煖衣衾,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不可冒觸寒風。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多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陽氣在內,陰氣在外,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不宜沐浴,陽氣內蘊之時,若加湯火,所通必出大汗。高年骨肉疏薄,易于感動多生外疾。不可早出以犯霜威,早起服醇酒一杯,以禦寒。晚服消痰涼膈之藥以平和心氣。不令熱氣上涌,切忌房事。不可多食炙煿肉面餛飩之類。《云笈七簽》云:冬月夜臥,叩齒三十六通,呼腎神名以安腎臟。晨起亦然。書云:冬時忽大熱作,不可忍受致生時患。故曰冬傷于汗,春必瘟病。
又云大雪中跣足做事不可,便以熱湯浸洗觸寒而回,寒若未解不可便吃熱湯,熱食須少頃方可。《金匱要略》曰:冬夜伸足臥則一身俱煖。
《七簽》曰:冬夜臥,被蓋太煖,睡覺即張目吐氣,以出其積毒,則永無疾。
又曰:冬臥頭向北,有所利益。宜溫足凍腦,
冬夜漏長,不可多食硬物并濕軟果餅。食乾須行百步,摩腹搖動,令消方睡。不爾后成腳氣。
《本草》云:惟十二月可食芋頭,他月食之發病。
《千金方》曰:冬三月宜服藥酒一二杯,立春則止。終身嘗爾,百病不生。
《纂要》曰:鐘乳酒方服之補骨髓,益氣力,逐寒濕,其方用地黃八兩、巨勝子一升、熬搗爛,牛膝四兩、五加皮四兩、地骨皮四兩、桂心二兩、防風二兩、仙靈皮三兩、鐘乳粉五兩、甘草湯浸三日、更以牛乳一碗、將乳石入瓷瓶浸過,于飯上蒸之,乳盡傾出暖水,淘凈,碎研右諸藥為末,入絹囊盛浸,好醇酒三斗。壇內五日后可取服之,十月初一日服起,至立春日止。
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焚炙飲食并火焙衣服。
冬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養藏之令。人當閉精塞神以厚斂藏。
《瑣碎錄》曰:冬月勿以梨攪熱酒飲,令人頭旋不可枝梧。
《金匱要略》曰:冬三月,勿食豬羊等腎。
《七簽》曰:冬夜不可以冷物鐵石為枕,或焙煖枕之令人目暗。
《本草》曰:冬月不可多食蔥,令人發疾。
冬三月合用藥方
陳橘丸
治大腸風燥氣秘等疾。

陳橘皮,去白,一兩檳榔,木香羌活青皮各五錢,枳殼麩炒五錢,不蛀皂角兩挺,去皮郁李仁,去皮尖炒黃一兩,牽牛炒二兩。
右為末,研細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姜湯下未利,加至三十丸以大便通利為度。
搜風順氣牽牛丸
治熱涌滯不快大腸秘結熱毒生瘡。

牽牛二兩,飯蒸,木通一兩,青橘一兩去穰,桑皮一兩,木香五錢,赤芍一兩炒。
右為末,蜜丸桐子大,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止婦人血氣,醋湯下。
解老人熱秘方

大附子一個,八九錢重者燒過,存性研為末,每服一錢,熱酒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六字訣養生法
六個字教會你呼吸吐納養生法
奇妙六字訣養生好方法
六字訣養生法起源于道家和醫家,是一種養生吐納法。
大千老師講《氣道中醫》之二
【時間的智慧】二十四節氣導引法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城县| 连江县| 庆阳市| 太仆寺旗| 咸阳市| 民权县| 鸡东县| 阿鲁科尔沁旗| 如东县| 荣成市| 弥勒县| 沧州市| 南昌市| 罗江县| 安新县| 林口县| 泗洪县| 皮山县| 镶黄旗| 慈溪市| 化德县| 元江| 金寨县| 清远市| 黎平县| 杂多县| 和林格尔县| 谷城县| 平远县| 阳新县| 铜梁县| 小金县| 聂拉木县| 饶河县| 青岛市| 东安县| 石门县| 昭觉县| 临沂市| 深泽县| 安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