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元董鼎撰。鼎私淑黃干、董銖,黃、董皆朱熹門人,故其自序稱“得朱子再傳”,其學宗主朱熹?!稌鴤鬏嬩涀胱ⅰ酚址Q《書集傳輯錄纂注》、《尚書輯錄纂注》。鼎至大戊申(1308)自序稱:“釋經諸論,多出朱子,乃取訂定《集傳》為之宗,而搜輯《語錄》于其次,又增纂諸家之注有相發明者,并間綴鄙見于其末,庶幾薈萃以成朱子之一經,可無參考互稽之勞,而有統宗會元之要,則亦不無小補矣?!倍嬩洿藭?,內容主要有三:蔡沈《書集傳》、朱熹《語錄》及他書所載朱熹語、諸家之說及編者之見。其輯錄目的在于“成朱子一經”。該書采拾廣博,于《書集傳》亦多所匡正,可為注《尚書》者參考。該書始刻于延璠戊午(1318),至正十四年(1354)重刊。今初刻、重刻俱存,藏北京、上海、北京大學圖書館,書名俱作《書集傳輯錄纂注》。又《天祿琳瑯書目》后編著錄初刻本,題作《書傳輯錄纂注》,文淵閣、文溯閣庫書同,是該書本名《書集傳輯錄纂注》、又稱《書傳輯錄纂注》。《總目》著錄作《尚書輯錄纂注》,與傳世之元刻本不合,又與庫書不符,蓋誤。又此書除正文六卷之外,尚附《朱子說書綱領》一卷、《書序》一卷、《總目》亦棄而不錄。此書版本除上述元初刻、重刻本之外,尚有《通志堂經解》本(據元重刻本刻),清怡顏堂抄本。
章節列表
提要
序
序
綱領
凡例
卷首上
卷首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