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春梅狐貍
我來蹭古裝美男這個熱點了!
也看了很多盤點,發現大家還是有一個誤區,覺得古裝扮相下女性可以有比較大的自由度、裝飾也比較多,也就不太容易出“丑”,而男性則相對單調一點,所以使得原本現代裝還算是個型男或清爽不油膩的在古裝下就變“丑”了。實際上,以現在古裝劇早就不按照歷史出牌,且擁有花樣繁多的裝扮套路,這個辯解思路根本就不存在。換句話說,如果現代裝好看,那么這個人就幾乎不存在古裝丑的可能性,只會存在古裝的多種妝扮可能性。也就是說……我就不說得那么明白了吧!
下面就盤點一下男性古裝常用的套路。
說明:本文出現的圖片均只用于說明古裝扮相使用的方式方法,并非針對演員本身,也嚴禁任何明星粉絲使用本文解說進行吹捧或拉踩。
劉海移植術
由于模仿古人束發的確過于單調,加上古裝劇相比歷史也比較抗拒使用巾帽(相關文章見《古裝劇的男男女女為啥喜歡披!頭!散!發!》《束發:不愿裸髻示人的古代男子,他們都在頭上搞些什么花樣?》),所以男性古裝扮相很早就開始使用劉海。劉海的另外一個優點是,在當年妝造水平相對比較粗放的年代,可以遮擋頭套的佩戴痕跡。
從角色塑造的角度出發,劉海一般是表現年輕氣盛、年少天真,如果比較凌亂則可以表現放蕩不羈、江湖野性。
△ 仙劍奇俠傳
△ 穿越時空的愛戀
△ 武林外傳
△ 絕世雙驕
需要提醒的是,劉海盡量不要遮擋演員的面部五官,否則很容易讓角色有一種陰鷙深沉的效果。其實很多影視劇的打光也是如此,晦暗不明的五官,會傳遞給觀眾一種角色心思深沉難測的信息。
△ 碧血劍
△ 長相守
△ 慶余年
但是隨著許多非傳統意義的古裝臉的年輕男明星加入古裝劇,劉海或者營造出類似劉海的束發效果就成為了他們現代裝與古裝扮相之間的平衡點,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他們古今扮相之間的落差。
△ 香蜜沉沉燼如霜
△ 擇天記
△ 天龍八部(2021)
△ 慶余年
劉海移植術
改造能力:★★★★
搞砸風險:★★★
美男指數:★★
須須修臉術
須須,就是從束發頭套出刻意“跑”出來的幾縷發絲,最早也是為角色服務,表現人物的滄桑與挫折,效果也比較自然。尤其是一些角色造型本身是不存在這些須須的,在特定情節中加上須須可以表現角色的狀態。
△ 神雕俠侶(1995)
△ 香蜜沉沉燼如霜
△ 大明宮詞
須須還是漫畫中比較常見的造型元素,因為漫畫人物不像真人演員那樣容易區分,所以漫畫里給一個角色保留一個“執拗”的特征設定,方便讀者區分人物,算是一種常見的做法。除此之外,須須可以增加畫面的動感,對于環境的烘托、人物情緒的表達,也是十分有利的。
△ 長歌行
但后來大家發現,須須對于演員的面部輪廓有著很好的修飾作用,還可以聚焦演員的眼部刻畫,須須就變成了角色造型的初始設定。甚至現在的古裝劇里,對于須須有了越來越泛濫應用的趨勢,而且須須的做法也越來越生硬,不僅變得很突兀,也更向中間集中(起更高的輪廓修飾作用)。
△ 東游記
△ 花姑子
△ 青云志
△ 三嫁惹君心
△ 從前有座靈劍山
須須修臉術
改造能力:★★★
搞砸風險:★
美男指數:★★★
額頭偽裝術
古裝劇男性的頭發往往是用頭套實現的,這就意味著它比實際扎一個馬尾辮來說發際線更低、發量更滿。使用頭套的整體效果,來修飾男性的頭部輪廓也就順理成章了。
這里面最常見的就是將前額頭發處理成十分飽滿的效果,使得面部輪廓的起伏更加清晰,人物精神面貌更為挺拔。
△ 東宮
△ 周生如故
△ 月上重火
△ 漂亮書生
△ 傳聞中的陳芊芊
對比一下幾年前的古裝劇就不難發現,這是近些年古裝劇里偏偶像化的男性角色造型上的新趨勢,因為這個方法整體看起來又不特別刻意,效果卻立竿見影。
△ 瑯琊榜
△ 美人心計
△ 大明宮詞
之前張叔平的“大光明”造型被很多人吐槽,包括讓人看起來頭皮很緊之類的,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不做劉海與須須這些裝飾元素,也不做這種將發際線墊高的設計(或者說幅度很小),導致對演員臉型的容差度特別小。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因為是假頭套,所以就可以做一些真實情況下很難或者根本無法出現的效果。編個臟辮啥的,都是小菜一碟,這種一般是拿來表現易于異族的,但現在有的時候使用也是看不懂用意,為造型而造型。
△ 燕云臺
△ 今夕何夕
△ 絕世千金
△ 招搖
額頭偽裝術
改造能力:★★★★
搞砸風險:★
美男指數:★★★
披發叛逆術
披發,或者只扎一點點,整體呈現出披散頭發的效果,在古裝劇男性角色里也占有一席之地。女性的披發一般會伴有低馬尾或簡單的飾物,男性的發尾一般是完全散開的。
對于古裝男性角色來說,披發是束發的反面,屬于比較強烈地打破常規的做法,所以早期往往用于反面角色,或者角色狀態與正常背離較大的時候。但近些年大家對于披發在一些非歷史劇里接受度逐漸升高,它也會用于表現平常的角色或狀態。
△ 西游記后傳
△ 天盛長歌
△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 花千骨
△ 越光寶盒
不過由于古裝男性的頭發幾乎都是假發,無劉海的披發造型效果不如自然披發,對演員本人的修飾作用也比較低。留過長發的人也都會知道,披發是很影響動作狀態的,如果演員的肢體把控力比較弱,會使得視頻在動態下顯得比較不自然。
除了比較順滑的黑長直,還有比較毛躁的版本,一般會把前額頭發處理得短些,使它顯得更有混沌的效果。
△ 天龍八部(2003)
△ 天龍八部(2021)
一般來說,比較突破常規的造型會搶占觀眾的一部分注意力,演員和造型之間不僅僅是一個相輔相成的角色塑造關系,也有一定的抗衡性。簡單來說,過分突出的造型很可能會把能力較弱的演員“吃掉”。
更加突破導致多年來嘗試者寥寥的還有卷發泡面頭,即便是現代裝用也很有搖滾氣質,更何況在古裝里。
△小李飛刀
△ 白發魔女傳
△ 逆水寒
△ 雪花女神龍
所以,泡面頭少見,并不一定因為它太難駕馭,還在于它應用范圍過于狹隘。尤其當武俠題材開始沒落,大行其道的古裝偶像劇的內核基本都是“高干文”,這類造型就更加沒有用武之地了。
其實武俠劇一度受到港漫的影響,流行過更為“離經叛道”的短發造型,擺到今時今日顯然只會更引發大家的熱議。
△ 風云
△ 蕭十一郎
△ 天外飛仙
披發叛逆術
改造能力:★★★
搞砸風險:★★★★
美男指數:★★
古裝美男丟失之謎?
可能更多人想知道的是,古裝美男為啥越來越罕見了呢?尤其是,我上面的盤點就是想說明,古裝造型對于男性顏值的改造能力并不弱于現代戲。那撇去歲月濾鏡等種種原因,為什么還是無法讓我們看到滿意的古裝美男呢?
其實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影視劇作為一個項目,它的創作導向改變了。造型要么為角色服務,要么為演員服務,最好是兩者兼有。現在的古偶劇大多是網劇配置,有非常精確的客群,如果不是最近幾個比較驚人的造型出圈,這些劇永遠都不會出現在另一些人的眼里。其實即便如此,那些劇除了獲得數據上的虛假,其實該沒人看還是沒人看。
漸漸的,造型就失去了創作的初衷,要么為吸引客群的明星服務,要么為營銷話題而準備,比如近幾年凡劇都要吹下服化道的營銷套路。同樣的,客群的狹窄,也使創作者失去了校驗自己的能力。比如最近的《新天龍八部:雷人的服化道是怎樣設計出來的?》,于榮光曾經的作品也曾被封神,相似的班底卻交出了評分兩極的新作,其實只是他失去了曾經的創作“長板”,而“短板”一直都在。
我最后給大家舉一個例子,讓大家看看男性角色最普通最常規的頭套,是如何輔助演員更好地完成不同角色的塑造。
△ 井淼
上面都是演員井淼的古裝扮相,這些角色我們都可以鮮明識別,這其中有演員自身能力的原因,也有頭套發揮的作用。
你會發現,在頭套制作還沒有那么精細的年代里,僅僅通過假發的顏色,發際線的高低與形狀,就可以將人物勾勒出來。這才是頭套本來應該在古裝造型上發揮的作用。
雖然這次影視區阿婆主的“團建”是關于男明星的美丑,實際上所折射出來的是影視創作上的全面衰退。
感謝閱讀,喜歡請記得分享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