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沒有中年的順豐與返老還童的萬達差距在哪
●(非特別標注,文章皆為譚浩俊原創)
2018年10月27日,順豐控股發布了三季度財務報告,截至9月30日,順豐負債總額為308.74億元,與此同時,總資產為660.08億元,負債占比46.77%。看似不高。
雖然與房地產企業相比,順豐的負債率應當很低很低。但是,對于以輕資產為主的物流企業來說,這個負債率明顯是偏高的,而且是風險極大的,隨時有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相比之下,雖然萬達的負債水平要高于順豐很多,按照外界的說法,就是幾千億,資金負債率也要遠高于順豐,但是,日子卻要比順豐好過,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債務形成過程不一樣。萬達債務的形成,是慢慢的,一點一點形成起來的,是經過幾十年才形成幾千億的債務。而順豐,似乎是一夜之間形成的,債務的形成速度太快,過程太短。所以,風險會更大。
其二。債務的物質支撐度不一樣。萬達雖然債務高,但每一筆債務的形成,都是依靠資產的積累形成的,有較強的資產做保障,一旦資金緊張,就能通過變賣資產等化解風險。所以,風險不大。而宏觀世界資產擴張的順豐則資產明顯不足,沒有資產做保障的負債,是很可怕的,是抗風險能力不強的。
第三,財富的積累程度不一祥。前些年,房地產市場很火,利潤水平也很高,萬達通過大規模進入房地產市場,已經積累了大量財富。所以,可以應對各種風險。順豐是依靠行業風口快速形成的,財富集聚過快,而行業盈利能力很差。更重要的,快遞業的積累,遠沒有地產業積累的財富效應高。自然,風險也較大了。
第四,化解風險能力不一祥。比起王衛,王健林的判斷能力和運籌帷幄能力,都要遠高于王衛,其對風險的認識和化解,已經證明能力是非常強的。如果不是及時轉型和化解風險,萬達也會很危險。但是,經過兩、三年的努力,萬達已經步入到了發展的新的階段,步入到了脫離房地產的企業。王衛如何,就看如何度過難關了。否則,不能認為是勝利者。這也意味著,順豐正在直接從青年走向老年的過程。沒有中年的順豐,危險是非常大的。
所以,沒有中年的順豐與返老還童的萬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尤其是萬達,很顯明地,將占據行業發展的新一輪制高點,而曾經“一哥”的順豐,正在被行業兄弟所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