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瑞克農業數據
作者:布瑞克咨詢--宋明躍
厄爾尼諾天氣對棕櫚油產量的影響
厄爾尼諾主要影響澳大利亞、巴西、印度、東南亞等國家,一般會導致東南亞、澳大利亞、印度等地出現干旱、巴西北部少雨、巴西中南部降雨過多,從而可能導致大宗農產品的減產,價格出現上漲,受影響較大的農產品主要包括巴西、印度的甘蔗、東南亞的棕櫚油,澳大利亞的小麥等。
布瑞克農產品數據庫顯示,目前南方濤動指數已連續22個月負值,而歷史上最強的1997/1998年度的厄爾尼諾發生期間,南方濤動指數連續14個月為負值。通常認為,當濤動指數為負值時,表明東西太平洋氣壓差減小,該指數出現持續性的負值,則表明該年有厄爾尼諾現象。
2015年初厄爾尼諾的強度較弱,直到年中才開始增強,并在秋季達到頂峰。此次厄爾尼諾是歷史上強度最大的厄爾尼諾事件之一。2015年6月開始,馬來西亞和印尼出現炎熱干旱的天氣。厄爾尼諾對棕櫚油產量的影響一般要滯后6個月,這意味著影響在今年2月份才開始體現。2016年棕櫚油產量短缺問題可能才剛剛開始,并有可能一直延續到2016-2017銷售年度。
馬來西亞棕櫚樹品種抗旱能力較好,加上棕櫚園設施完善,預計厄爾尼諾對馬來西亞棕櫚油產量影響相對較小,幅度在3%-5%。印尼情況相對差一些,預計影響產量幅度要大于馬來,但由于印尼棕櫚樹過去幾年播種面積持續增加,最終減產比例可控。本次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多久仍存在很大不確定性。衡量厄爾尼諾強度的重要指標南方濤動指數于去年秋季觸及峰值,但經過幾個月的下跌之后,16年1-2月該指數近期再次開始攀升,較強的厄爾尼諾事件仍在持續,異常天氣可能在2016年繼續影響東南亞地區棕櫚油產量。
印尼和馬來西亞合計占全球棕櫚油產量的85%。此外,這兩個國家生產的棕櫚油占全球植物油產量和消費量的30%。它們的產量大幅減少顯然會對全球植物油供應產生重大影響。
棕櫚油單產還取決于棕櫚樹的平均樹齡。棕櫚樹種植7年之后才能達到最大產量。因此,如果近期種植的棕櫚樹占比較大,棕櫚油的單產將會減少。隨著棕櫚樹逐漸成熟以及平均樹齡提高,平均單產也會提高。
過去20年,棕櫚樹的種植一直在增加,尤其是在印尼。由于之前新種植的棕櫚樹增多,因此單產預計將會受到影響。然而,種植的增長速度比較穩定,因此樹齡對單產的影響也比較穩定。
印度尼西亞作為全球第一大棕櫚油生產國,并不公布官方棕櫚油產銷數據,但根據相關機構調查顯示,截至2016年2月份印尼棕櫚油產量連續第6個月下滑。根據對三家行業機構以及一家種植園企業的調查,印尼2月份毛棕櫚油產量為230萬噸左右,較1月份的244萬噸,繼續有所下降,且為2015年3月以來最低水平。
馬來西亞棕櫚油局(MPOB)發布的月度數據顯示,2016年2月份馬來西亞毛棕櫚油產量為104萬噸,比上月產量113萬噸減少7.7%。2月底馬來西亞棕櫚油(其中包括毛棕櫚油和加工棕櫚油)庫存為217萬噸,比2016年1月底的庫存231萬噸減少6.05%。2015年11月至今年2月,馬來棕櫚油產量連續4個月環比下滑。這也就直接導致了馬來西亞棕櫚油庫存從2015年11月份298萬噸的歷史高點下降至2016年2月份的217萬噸。
總的來看,棕櫚油基本面良好,棕櫚油難有下跌空間,大回調將是做多機會,另外國內菜油持續拋儲,基本面較差,可考慮菜棕9月價差大于500元/噸,做空菜棕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