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反正這個事情,三國志里有個說法,是說諸葛亮本身就是想除掉孟達,所以寫了那個給孟達的信,又故意泄露給司馬懿,讓司馬懿殺掉了他。
原因很簡單。諸葛亮給人寫信落到第三者手里,孟達這件事上是有記錄的唯一一次。而諸葛亮是大家都知道的,向來行事謹慎,而在如此重大關系全局的問題上卻出了這個事,只能說他是故意的。
當然,有意思的是,司馬懿生平多疑,但唯有這件事他沒有懷疑過諸葛亮的動機。
曹劉雙方幾乎精銳全出的漢中之戰中,劉備算是險勝,拿下了漢中。之后,劉封和孟達受命攻取了上庸。關羽北伐失利,劉封孟達是劉備一方離戰場最近的部隊,未予救援。時候劉封自殺,孟達見勢不妙,投降了曹魏。
孟達投降后,曹丕待他還算是不錯的,加官進爵。為什么呢?這就要說到孟達鎮守的上庸在戰略上的重要性了。
翻開地圖看一下就知道,從漢中到襄陽之間全是崇山峻嶺,中間僅有的一條狹長古道上,地理條件稍微好些的,就只有上庸了,也就是今天的湖北鄖陽竹山縣。
在上庸東南是曹魏一方在赤壁之戰中碩果僅存的襄陽,上庸西北則是劉備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來的漢中。而這兩個地方對雙方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要地,而上庸恰巧在這兩個地方中間。
這就是說,孟達既可以協助曹魏進攻漢中,也可以協助從荊州出兵北伐的一方參與進攻襄陽。關羽北伐時,就曾要求上庸出兵策應進攻。在關羽北伐失利之后,上庸也是唯一有可能在第一時間進行救援的。但當時劉封孟達剛占領上庸不久,沒有能力出兵。
而到諸葛亮第一次大舉北伐時,情況變了。孟達在這里已經經營了十年之久,和當初不可同日而語。那么,這時候,如果孟達能夠反正,出兵進攻襄陽,就可以在東線策應諸葛亮的軍事行動。退而求其次,孟達反正,也可以讓漢中根據地免受上庸方向來的威脅。
當然,如果孟達不是被諸葛亮用反間計借刀殺人,他是真的打算反正,那么他會對戰局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因為他只要得到蜀漢的支援,就有可能威脅到曹魏在襄陽的安全,孫權一方再從荊州出兵策應,進攻襄陽,襄陽被迫兩面受敵。而一旦失去襄陽,曹魏在南線的形勢就會急轉直下。整個南陽郡和許昌都也就無險可守了,曹魏只能投入更多的兵力來彌補襄陽防線失守的后果。
也就是說,襄陽對曹魏來說,是必救之地。兵法說,攻其所必救。如果能達到這個結果,那么曹魏在關中防線就不可能大規模救援,諸葛亮取勝的機會就會大很多。
而諸葛亮如果是用反間計除掉孟達,曹魏至少需要一段時間來解決這個問題,平定叛亂以后,還得投入一些時間和資源去重新穩定襄陽防線,諸葛亮也就就可以安心北伐,不用擔心漢中根據地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