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人開始向外求的時候,說明他的內在已經不夠穩定。內與外都是相對而言的。我們一切的言行都是內心的反映,當然,不全是,因為善于偽裝的人太多,尤其非常“優秀”的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這幾年涌現出的“老虎蒼蠅們”。
如果一個人想外在看上去文靜賢淑,或許最有效的方式無外乎讀書和旅行,除此之外,我不知道還有哪些能有幫助。一個飽讀詩書的人,盡管五官不那么精致,但是,也會多幾分雅氣。當然,也與一個人的修為有直接的關系,盡管讀書很多,但是,戾氣太重,利欲熏心,也并沒有改變身上的邪氣與一個人想看起來健康,或許需要長年累月的塑形訓練,還有多年如一日的科學飲食,說真的,身體是最真實的反映,來不得半點虛假。偶爾飲食的放縱和訓練的偷懶,一定會用大坨的肥肉來回報你。吃到體內的食物會從外在的體型上呈現出來,這就是內與外的呈現;讀過的書、學過的圣賢,謙卑的心,會在面容上呈現出來,這也是內與外的輪回。
寫作也是這樣的:你安安靜靜地坐在一個地方在 書寫,寫的時候什么都沒有 ,外人看不出你腦子里有什么,而隨著你鍵盤的敲打,隨著你頁面上的文字越來越多,你內在的想法也 逐漸清晰,而你一旦發送,你的 想法就會被外界的人知道。盡管你只是一個人坐在家中,藏在房內,然而,你的想法卻可以被知道,被外顯。很多優秀作家、偉大的畫家等藝術家,他們也是通過作品讓外界認識他們的,這樣也就實現了內與外的轉化。
有一同事,平時在單位默默無聞,但是他編劇的電影被拍出來贏了大獎,再后來拍了更多的 電影,然后,他就被很多人知道了,單位也因為他獲得了一些榮耀。他不但把自己的名字讓校外的人知道了他,他還讓學校也讓外界知道了,這樣內與外的轉化就更好了。想起一個表達“墻內開花墻外香”,這 應該是非常好的例子。另外,中國的很多非遺傳承更是如此。
要想墻外香,我想前提是先在墻內扎好根,練好功夫。一個人要想全面提升,得先從內在開始,看自己的內心。不要盲目外求,其實,外在的,終究不能帶給你帶給你內心的寧靜。如果能內外兼修,那將是完美,而世上鮮有完美。
當我們開始追求內強素質,外塑形象的時候,我們就達到了內外統一 ,不僅僅是個人,也是一個團隊, 一個國家,甚至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