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任何貌似偶然的不幸歸根結底都是修養的不夠,德行不夠厚重。不管是事業的升遷,還是家庭的和睦,或者是人的離開世界的方式,都是德行的一種外在形式的表現。
很多人事業順利,本來升遷在望,結果卻遇到外來阻礙,升遷無望,反而被嫁禍,貌似被冤枉,實則德行沒有修夠。還有一些人身體健康,平時幾乎不生病,結果半路遇橫禍,生命危在旦夕。還有人做生意風生水起,卻屢遭滑鐵盧。這些都不是偶然,也不用怨天尤人,先看看自己的修養是否和自己的位置相匹配了。
《易經》上有:“德不配位,必有余殃”說的就是德和位不匹配時,人們肯定就要遭殃。位就是我們的待遇,就是我們的德行不配我們的福報。
我們所有的財富、智慧,我們的一切,老祖宗用一個字來代表叫物。厚德才能承載萬物。這就是清華大學的校訓—“厚德載物”。厚,深厚的意思;德,按照自然規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載就是承載;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
當我們有一點財富時,要感恩,不是感恩自己有能力掙到這份財富;而是感恩上天給自己這個機會。當我們收到一個禮物或者位置時,更要感恩,感恩別人給我們的機會。
時時處處要感恩,時時處處要惜福,這樣我們才有可能積一點點德。為人要謙卑,不可口吐狂言,不可心無畏懼。對世界要敬畏,對人們要敬畏。
朱老師甚至說:對人微笑就是積德行善。論語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其中,就談到對父母要和顏悅色,不能色難。
所以,要時時處處感恩,要積德行善,要以德配位。
當一切都不順利時,要靜下心來想一想,最近我有沒有做善事?我有沒有做“德不配位”的事情?當我們凡事往自己內心處想,就容易找到事情解決的根源,反之,就很難真正提高自己,也無從解決問題。
要以謙卑之心,以感恩之心,去做事去對人,盡己所能去幫助這個世界需要的人。要慈悲,積德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