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有1.7萬多個島嶼,除了少數幾個大島之外,絕大部分島嶼處于原始森林之中,缺乏現代的交通和生活設施。在另一方面,支零破碎的國土,影響了印尼人口流動和文化融合,使印尼保留了豐富的多民族文化、傳統和語言。
根據2010年印尼官方人口普查結果,印尼有多大300多個民族,如果更加細分的話,確切的講,印尼有1340個民族。印尼人口最多的民族是爪哇族,占全國人口的41%,而在加里曼丹和巴布亞原始森林里面的少數民族,人口只有幾百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其中一個印尼少數民族,讓我們領略下印尼少數民族的風情和傳統風格。
巴布亞科羅威(Korowai)族
科羅威族男子登上回家的梯子。
居住在樹上
巴布亞羅威族是居住在原始森林樹上的民族,他們在高聳的樹木上面搭建木屋,居住在上面。該民族人口大概2900人,講科羅威土語。他們生活在西巴布亞省,靠近巴布亞新幾內亞邊境,距離阿拉法拉海(Arafura)約150公里的原始森林里面,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科羅威人選擇高大而堅固的樹干,作為房子的主要支柱,房子的地板由樹枝做成,墻壁是西密棕樹皮,屋頂是樹葉,房子沒有釘子,使用的是堅固的藤條。并且做了一個長長的梯子,從房屋垂落到地面。
這些房子建在不同高度的樹木上面,有時最高的距離地面達50米。之所以把房屋建立在高高的樹木上面,是保護家庭成員免受野生動物的襲擊,他們還堅信也可以抵抗森林里面的邪靈的侵犯。
遷居新居之前,科羅威人將在夜間舉行一場驅鬼儀式,這是一項傳統活動,當地人相信,通過舉行這樣的儀式,將來會出入平安。
攀爬樹木非常熟練。
傳統食品
科羅威族人從事狩獵和耕種,具有出色的狩獵技巧,善于捕捉野豬和捕魚。他們的主要食物是野豬肉、西密棕粉(Sagu)和蟲子。
科羅威族人取西密棕粉。
印尼豐富的自然資源給予當地人取之不盡的食物,免除了他們的種植之苦。西密棕樹除了生產西米之外,其樹干被破開后,里面的樹髓類似面粉狀,當地人取出樹髓,經過洗滌可以提出棕粉。棕粉經過攪拌,以沸水煮滾,冷卻后成塊狀的透明條,再切成小塊,類似面包片,成為當地人主食之一。
以色列吞并西岸的計劃將在7月1日實行。
棕粉面包片非常堅硬,可以長期保存。如果拿起來直接吃,非常費勁,幾乎咬不動。非常神奇的時,棕粉面包片遇到水后,會立刻變得非常軟,當地人一般都是蘸水后才放入口中吃。
科羅威人在原始森林里面砍伐西密棕樹,取走樹髓后,樹干就留在沼澤地中,任憑其腐爛。 腐爛的樹干成為紅棕象甲蟲(Ulat Sagu)的家園,迅速繁殖起來。
成年紅棕象甲蟲。
成年的紅棕象甲蟲相對較大,長度在2至4厘米之間,通常為銹紅色,但存在許多顏色變體,通常被歸類為不同的種類。幼蟲可以在棕櫚樹的樹干上挖出一米長的洞,從而削弱并最終殺死寄主植物。當幼蟲長到4-6周時候,科羅威人會使用石斧工具將它們取出來,當做食物。他們通常把幼蟲烤著吃,味道還不錯。這種幼蟲是科羅威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
當地婦女尋找幼蟲。
紅棕象甲蟲幼蟲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ω-3,6,9脂肪酸,其中ω-6脂肪酸和氨基酸。
與世隔絕
1974年3月17-18日,由西方科學家組成的探險隊在巴布亞科羅威西部地區首次接觸到科羅威族人。他們對到訪的探險隊員非常友好,不知道除了部落之外還有別的人存在,與世隔絕。
當地人村落舉行紅棕象甲蟲節。
在1978年之前,人們對科羅威族所知甚少,綜合各種來源信息,知道這個民族經歷過復雜的獵頭時期。1960年以前,科羅威族經常受到當地另外一個原始民族Citak的襲擊,成為他們獵頭的目標。Citak族針對科羅威族最后一次發生的獵頭襲擊是1966年。
1978年10月4日,傳教士Johannes Veldhuizen前往該地區,記錄了他們的生活風俗,從那次以后,大概1980年,教會在當地建立了小學和門診醫院。他們后來被外國的林業公司聘用,成為導游和船夫,開始初步接觸現代社會。盡管他們很多人沒有讀過小學,但是也有人通過努力,接受中等教育,甚至在Jayapura讀書。
在90年代,外界人開始在科羅威地區尋找沉香,在1997年,當地人將采集到的沉香賣給外來商人,一公斤售價是4000印尼盾,而這些沉香銷售到歐洲或者中東地區,價格暴漲為每公斤1000美元。由于沉香暴利原因,外來的沉香商人在導致了森林賣淫盛行,艾滋病也開始增加,直至1999年,沉香貿易被禁止。
注重傳統文化
科羅威人的精神世界有自己的信仰,他們有自己的主神,部落的人都會虔誠的朝拜該主神。他們也朝拜自己的祖先,遇到麻煩時候,會給祖先的靈位上供,貢品一般是家養豬肉,乞求祖先保護。他們相信人死后會輪回,會把去世的親人埋葬在靠近家園的墓地里面,相信他們會通過輪回重新在自己部落新生的嬰兒中出生。
他們也深信,壞人會轉世變成動物,親人的靈魂會徘徊在家門口保護家人。他們認為萬物有靈,部落中存在通靈角色的老婦人當做巫師。
科羅威人每個家庭都有西密棕樹園,他們也種植蔬菜,養殖豬和狗。豬在當地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重要的儀式和特殊場合,豬肉是最重要的貢品或者食品。養狗主要是用來狩獵,幫助對付野獸的襲擊和預警。
科羅威人非常重視傳統風俗,在婚喪儀式上會舉行最隆重的西密節( Pesta Sagu),這時,例如豬牙、狗牙或者貝殼之類,被當做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禮品,來送給舉行儀式的主人,即類似我們中國習俗“隨禮”。如果輪到自己家舉行儀式時,曾經接受“隨禮”的朋友,必須以同樣具有重要社會意義的禮品進行“回禮”。
科羅威族家庭中,由男主人、一名或者多名妻子以及未婚子女組成。當男主人去世,妻子和未婚子女歸屬權利歸男方家庭,其土地權利由男方家庭繼承,同樣其他的兄弟會繼承男主人的妻子。
當地婚姻,男方向女方提供聘禮,男孩子結婚一般比較晚,20歲或者以后,而女孩子在第一次例假后,就可以結婚。
食人習俗式微
過去,當地部落之間因為通奸、盜竊、謀殺或者黑巫術等問題,經常發生沖突。當地人認為,殺死敵人,吃掉他們的身體是對邪惡的報復和懲罰,因此被俘的敵人經常被分尸,然后被吃掉。幾乎每個人都是食人族,因為吃人肉并不是禁忌。自從接觸到外界以后,科羅威人吃人肉儀式大大減少。
2018年10月7日至10日,西巴布亞省Manokwari舉行生態多樣性、生態旅游和創意經濟國際會議,該會議給當地帶來了新希望,因為會議其中的一個議程是簽署特別區域法規,將西巴布亞省作為生態保護省,保護當地居民的習俗文化和森林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