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為一代帖學宗師,是元代之后極少能直入魏晉之人,但是他的書法啟蒙,一開始學的卻并非是魏晉法帖,而是宋高宗趙構(gòu)。只不過學得一身習氣,之后便暫時放棄了。
是因為宋高宗水平不夠嗎?不,是因為他站得太高了,高不可攀,即便是天賦異稟如趙孟頫,在初學書法的階段,也難以把握。
皇帝作為帝國的最高掌權(quán)者,全國最優(yōu)越的書法資源都能為他一人所用。在獨一無二的條件下,歷史上也有不少皇帝成了優(yōu)秀書法家,比如李世民、武則天、宋徽宗趙佶,但他們的水平和宋高宗之間都還差著一大截。
即便是在皇帝群體當中,宋高宗擁有的資源也是無可比擬的。他繼承了自己父親的藝術(shù)天賦,雖然只占著半壁江山,但也算是一個太平皇帝。
據(jù)他自述,自己五十年間,“未嘗一日舍筆墨”。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他禪位給養(yǎng)子趙眘,自己當上了太上皇,也終于迎來了他“人書俱老”的書法黃金創(chuàng)作期。
這件草書《洛神賦》就是他晚年當上太上皇之后的作品,也是他苦苦練習書法50年,才最終成就的一部神作。
宋徽宗在自己所作的《翰墨志》當中說:“余自魏晉以來至六朝筆法,無不臨摹……眾體皆備于筆下,意簡尤存于取舍”。
積累了50年的功力,宋高宗魏晉至六朝筆法,皆能任意出之,隨意取舍。這件《洛神賦》行筆果決,字體遒勁多姿,雖然字字獨立但意斷神連;豐神俊朗,瀟灑縱逸,處處都顯露出帝王的尊崇與自信。
在政治上,宋高宗是一個“投降派”,甚至讓岳飛含冤而死,但是在書法上,他絕對是一代雄主。
《洛神賦》是三國時期曹植創(chuàng)作的一篇大賦,文章敘事生動,極盡辭藻鋪陳,是一篇千古名篇。
《洛神賦》全篇一共1089字,我們?nèi)粘J褂玫奈淖侄荚谄渲小<由纤胃咦跇O其精準的草法,草書《洛神賦》被稱為是“草法字典”,這其中的每一個字,我們都可以在魏晉字法中找到歸依,是不可錯過的草書學習范本。
我們將這件草書《洛神賦》進行了1:1超高清的復刻,觀其如觀原作,期待您的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