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是繼“書圣”王羲之之后,第二位把筆畫、結字之美發揮到極致的大師,如果說有人欣賞不了顏真卿、柳公權、米芾的字,那么趙孟頫書法幾乎做到了人見人愛、雅俗共賞,打破了審美的差異性。如果我們想學習晉唐筆法,那么以“趙體字”為“跳板”,用他的字打基礎再合適不過了。
這是因為趙孟頫一生學二王、陸柬之、李邕、楊凝式、趙構等人筆法,取法路子很正,得到了他們的筆法精髓。同時,趙兼顧了筆法的豐富性和書寫的便利性,減省了一些過于繁復的處理,筆路更加清晰嚴謹,細節更為細膩精到。
另一方面,趙孟頫傳世真跡很多,通過這些墨跡學技巧更為便利,也更真實可靠。學界認為,趙孟頫書法的巔峰期在大德年間,他的《洛神賦》《赤壁二賦》都是這一時期完成的。有一件作品又被謝稚柳、啟功等認為是趙氏“大德所書之佼佼者”“趙體字典范”,它就是《雪賦》。
此作為紙本墨跡,全卷縱22.5厘米、橫192.9厘米,共73行、600余字,字徑大小約2厘米,雋秀雅致,婉轉多姿。《雪賦》文辭優美,趙孟頫的字雅雋秀潤,可謂相得益彰,堪稱“最美中國字”。
趙孟頫此作寫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他47歲時,完成后被好友視為“傳家寶”。元末亂世時《雪賦》流落民間,先后藏于項元汴、梁清標、年羹堯等處。年羹堯還在卷上寫有跋文。后來,年氏被抄家,這件作品便進入清內府,得到了乾嘉道三代帝王珍愛。
《雪賦》以行書寫就,也包含楷、草二體,明顯受王羲之、鐘紹京等人影響,用筆自然妍美而無俗氣。先空中取勢,再順鋒入紙,行筆扎實穩健、不疾不徐,衄挫、調鋒到位,行筆中鋒側鋒兼有,有骨有肉,剛柔并濟。書寫過程中提按分明,勻稱靈動。
用筆方圓兼備,轉折處有藏有露,時而內藏鋒芒,不露棱角;時而方折頓挫,剛健挺拔。起筆輕盈,行筆穩健,收筆從容,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雪賦》結字緊湊,中正平和中帶幾分險絕欹側,明顯受王羲之影響。中宮緊實,四面舒展,內擫為主,縱長連綿。
縱觀此帖,筆畫細膩嚴謹,結字俯仰有致,墨色枯潤得宜,原作上的水漬更增加了墨色的層次感和章法的動勢,二維紙面出現了立體感,可謂“神來之筆”,全卷論美感已經不輸《蘭亭序》了。如果我們能將這部作品細加臨摹,吃透筆法技巧,行書必然“封神”了。
而今,我們將趙孟頫《雪賦》進行了超高清1:1復制,見此作如見原作,并添加釋文一一對應,便于您臨摹和欣賞。如果您感興趣,請點擊下方鏈接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