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等高強度運動對身體有害?科學研究表明:或許并非如此
天氣日趨轉暖,是時候出門運動了。盡管新冠疫情仍未消散,但人們已經開始走出家門參加戶外運動,慢跑、跳繩、騎慢車、舞蹈等有氧運動被人們列上日程,甚至有一部分人選擇參加去馬拉松競賽項目。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馬拉松運動員這樣的 “超體能” 運動員會出現心臟疤痕或心律不齊等心臟損傷癥狀。于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高強度有氧運動竟然對身體有這些傷害?
近日,一項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研究打消了人們的質疑。研究人員發現,盡管一些超體能運動員的冠狀動脈中出現了輕微的鈣質堆積,但與只進行適度運動的對照組相比,他們總體上還是更加健康的。 相關研究以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ardiovascular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nd disease risk in middle-aged ultra-endurance athletes ” 為題,發表在科學期刊 Atherosclerosis 上。
事實上,國內外學者對于體育運動與健康關系的相關研究由來已久。以往的研究已經證實,心臟病、高血壓、肥胖、骨質疏松等許多慢性病的發病均與缺乏規律性體育運動有關;同時規律性體育鍛煉對血管功能有著積極的影響。 然而,人們對中年超耐力運動員的中樞和外周血管功能等方面知之甚少,這些指標都是心血管疾病的有力預測指標。
因此,研究人員篩選出 25 名混淆性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中長期(10 年)超耐力運動員作為研究對象,對他們的心血管結構和功能進行了全面評估。研究人員將血管結構和功能的測量與心臟成像技術相結合,全面研究同一團隊群體的心血管健康。 眾所周知,經過耐力訓練的人比久坐不動的成年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對此,研究人員招募了 18 名符合美國現行體育運動指南、但未進行結構性耐力訓練者組成對照組,來確定運動對于心臟保護的作用是否會在大大超過當前運動建議的個體中減弱。
(來源: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該研究項目由健康與運動科學系教授 Frank Dinenno 和其人體心血管生理實驗室的博士生 Nate Bachman 主導,與當地心臟病專家以及其他健康運動科學系教師聯合進行。 據 Bachman 介紹,超體能運動員是年齡在 40 歲至 65 歲之間的健康人,他們在馬拉松和鐵人三項等活動中進行了至少 10 年的訓練和比賽。對照組由同一年齡組的健康受試者組成,他們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運動。兩組試驗人員都經過了嚴格的篩查過程,排除肥胖、高膽固醇或高血壓等其他影響健康的因素。 在 2017 年夏天到 2018 年底之間,Dinenno 和 Bachman 在實驗室中對受試者進行了一系列的血管測試,讓他們做有氧健身測試,并評估其諸如頸動脈的僵硬度和手臂血管擴張等要素。然后,受試者被送往 UCHealth 醫療中心,接受心臟結構 / 功能的超聲心動圖檢查。考慮到鈣質沉積物是心血管問題的一個重要標志,研究人員還對受試者進行了冠狀動脈鈣水平的成像檢查。 冠狀動脈鈣質評分 (Coronary artery calcium scores):冠狀動脈中硬化的斑塊,使用心臟 CT 掃描收集數據。這種測量方法通常在醫療環境中作為一種篩查技術,適用于 40 歲以上無癥狀、有中度冠狀動脈疾病風險的人。
超聲心動圖 (Echocardiography):用超聲波測量心臟的結構和功能。該指標用于臨床評估,以確定心力衰竭或瓣膜功能障礙等疾病。
心肌纖維化 (Myocardial fibrosis):心臟組織的瘢痕,使用心臟 MRI 測量。這種技術在臨床上并不常規使用,但在一些患者群體中與心臟事件有關。
頸動脈 - 股動脈脈搏波速度 (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主動脈僵硬度的測量,用專門的實驗室設備測量。這是心臟病和中風等心臟事件的獨立預測因素。
頸動脈順應性 (Carotid compliance):基本上與僵硬度相反(順應性越高越好),用超聲波測量。這是一個很好的測量方法,可以了解兩組之間血管功能的不同。
頸動脈內膜厚度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頸動脈壁的厚度。用超聲測量,它也能預測心臟事件的風險,并可因動脈斑塊堆積而升高。
肱動脈內皮功能 (Brachial artery endothelial function):動脈直徑隨血流增加而變化。它能獨立預測心臟事件風險,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人群的風險。
從主動脈的僵硬度和頸動脈的彈性、厚度等大多數測量指標來看,超體能運動員的心血管健康狀況比對照組要好,而且受試者的心臟上都沒有任何疤痕。其中,8 名超跑運動員的動脈有鈣質沉積,而對照組只有 2 人有這種沉積。 盡管超體能運動員的動脈中檢查出有鈣質沉積現象的人占比更高,但他們整體的心血管健康狀況仍優于對照組的運動員。于是研究小組得出結論: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對人體健康無害。 當使用其他風險因素(例如血壓、膽固醇和年齡)以及鈣值來確定心臟病風險時,大多數運動員都低于他汀類藥物治療的閾值。研究人員將所有數據輸入冠心病風險計算器中,發現超體能運動員的風險并沒有比對照組高。 Bachman 說:“我們沒有發現證據能夠讓我們向人們提出不要過度運動的建議,運動的總體好處勝過我們看到的一切。”
盡管在 8 名檢查出存在鈣質沉積的超體能運動員中,7 名是男性。Dinenno 和 Bachman 表示,一些研究表明,男性的鈣沉積往往出現得更早,且鈣含量高于女性,而該研究結果恰好與這些研究結果相吻合。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實驗樣本量小,且不排除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參與者。因此,在計劃發展為超體能運動員之前,就應該提前就醫做個全面檢查。 Bachman 表示:“可能有一些人不應該做這么多的運動。”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1-02-cardio-bad.html https://www.atherosclerosis-journal.com/article/S0021-9150 (20) 31550-1/fulltext 今日科普:為什么熬夜會致癌?
做簡單、真實的科普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