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美文·感悟
-1-
這年頭,人們見面互加微信,已經像當年互換名片一樣,幾乎成了一種社交禮儀。
加了微信,當然就成了微信好友,對方也就進入了自己的“朋友圈”。
而如今每天刷朋友圈、看朋友圈的文章,已經成了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
個人以為,朋友圈這東西,絕對是一項劃時代的發明。
躺在床上,動動手指就能看到朋友們曬的日常生活,就算很久不見,也能夠了解到對方的現狀;而另一些朋友會把好的文章精選出來和大家分享,看后漲知識,闊眼界,心情舒暢。這是現代科技帶給我們的便利。
但有點遺憾的是,有些朋友在朋友圈發的內容,可能并不能給我們帶來方便與快樂。
好在,微信有一個特別實用的功能,就是“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對于這一類朋友,直接屏蔽掉就行。
一般,我屏蔽掉的朋友有四類。
-2-
第一種,刷屏的。
有的人,除了上廁所的圖片不發上來,一天到晚發個不停。
有的人,不知道哪兒找來那么多好文章,一上來就是十幾甚至幾十篇,滿眼都是他一個人的名字。
我們有幾百個好友,就算一人一天發一篇,就是幾百篇,你一個人一次就發幾十篇,已經影響到了我看別人。
這相當于幾百號人在一個屋子里聚會,卻大部分時間都在聽你一個人在那兒演講,你的存在感倒是有了,別人卻好像都不存在了。
所以,為了聽到別的朋友的聲音,我只能選擇不聽你的。
第二種,做微商的。
首先得聲明,我不反對做微商。
只是,我從不網購,微商對于我來講無用。
更重要的是,做微商的朋友一般都兼顧第一種朋友的特點,會天天發大量關于產品的文章,而且一發就是一大串。
對于這類朋友,我知道他在做微商,這已經夠了。我不希望了解具體的產品,更不希望被刷屏,所以也會屏蔽掉。
第三種,轉發帶有詛咒內容文章的。
有些營銷號為了增加關注度,常常會在文章末尾放上誘導分享轉發的文字。
更有甚者,有些會聲明如果不轉發則對某位親人有害,逼著我們去轉發。
說實話,看文章看到這些內容,比吃飯吃到蒼蠅還別扭。
對于這種微信,我堅決不轉,第一是我不信,第二是我不愿意我的朋友也左右為難。
而對于轉發這類微信的朋友,我會有意見:你擔心詛咒,難道別人就不擔心?
我不會對你進行當面指責,我只有悄悄地屏蔽掉你。
第四種,不在一個頻道上的。
我們總會有一些跨界的朋友,從職業到興趣愛好都不在一個頻道上,一個人發出來的內容,另一個人可能完全無感。
所以,會有這樣一種情況,同樣是一篇10萬+的文章,對于這一類人可能甘之如怡,對另一類人則可能味同嚼蠟。
比如我自己吧,我是教師,在做一個主要內容是教育的公眾號,每天往朋友圈發的大多也是自己的文章。
如果哪位朋友不在教育行業,家里也沒有正在上學的孩子,我的大部分文章對他來講基本上沒用。
所以,如果把我給屏蔽了,也很正常。
-3-
值得說明的一點是,屏蔽了你的朋友圈,不代表不認你這個朋友。
微信首先是一種網絡通訊工具,朋友圈只是其中一項功能。屏蔽了朋友圈,并不等于拉黑了朋友,并不影響大家之間的聯系。
本人對于朋友圈的定義,一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都是生活中的朋友,但平時各忙各的,很少聯系,聚在一起吃飯既費時間又費金錢還對健康不利,加個微信好友,知道對方過得還好,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