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一聊飲用水pH值的小知識。開始之前,我們再來看下關于“酸堿體質”的騙局。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
2018年11月2日,Robert O. Young在美國圣地亞哥法庭上承認自己所創始的“酸堿體質”理論是個騙局,并因此要賠償一名癌癥患者1.05億美元。消息一出,一片嘩然,朋友圈爭相轉發人體pH值的辟謠信息。
一時間幾乎人人都成了專家,那么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不可或缺的飲用水的pH值是如何規定的?
《生活飲用水衛生指標》應用指南中對pH值規定限值進行了解釋。
雖然pH值通常對消費者的健康沒有直接影響,但它是操作上最重要的水質參數之一。在水處理的所有階段都必須謹慎控制pH,以保證水的澄清和消毒取得滿意結果。
為有效的進行加氯消毒,pH值最好小于8。然而,較低pH的水對金屬管道和容器有腐蝕性。進入配水系統的水體pH值必須加以控制,使其對主管道和家庭內水管的腐蝕性最小。如果不能將腐蝕作用降至最低,則腐蝕產生的物質可能使飲用水受到污染,并對水的味道和外觀有負面影響。不同的供水系統由于水的成分和用于配水系統的材料性質不同,對適宜pH值也有不同的要求,通常范圍為6.5~8.5。
相信大家讀到這里,對飲用水的pH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快回家看看你喝的水pH值是多少吧!
致謝
【本科普內容受“上海市科協科普項目(項目編號:18dz2306700)”和上海市水務海洋局“水務科普年度活動”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