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狼圖騰》正在院線火熱上映,出于大家對原小說的喜愛,律所于正月十五組織了大家觀影。通過此次觀影獲益良多,也有了些自己的心得體會。
未看影片時,讀到過評論家白燁對于小說《狼圖騰》的評價:“姜戎筆下的草原狼,是生物的狼,也是人文的狼;是現實的狼,也是歷史的狼。因之,這是一部狼的贊歌,也是一部狼的挽歌?!弊阋娺@部膾炙人口小說的魅力。
然而,小說與電影還是有很大差距,就其改編為電影難度之大令很多導演望而卻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在拜讀法文版《狼圖騰》一半后即表示愿意接拍,并為此前后花費五年時間。
一部優秀的作品,才能成就一位優秀的導演,才能成就一位優秀的演員。
作為一部破6億票房的電影,雖不能完全證明電影本生但足以說明大眾對影片的認可。法國導演以其獨特的攝制技巧,成功的將蒙古草原狼化身為出色的演員,狼群合圍獵物的機智勇猛,面對被人類步步緊逼絕地復仇的人馬大戰,最終受人類剿殺滅亡的桀驁不馴,其對狼與狼性多角度立體性淋漓盡致的呈現,令那僅存文字的人狼傳奇,在光影間有了近乎真實的體驗。而演員馮紹峰在影片中也把陳陣這個角色詮釋的淋漓盡致,“一個理性和戰斗結合到一起,擁有思想魅力的熱血青年戰士?!辈⑼ㄟ^陳陣對小狼情感的脈絡,貫穿電影全局,彰顯影片主題。正是導演和演員的不懈努力成就了今天《狼圖騰》輝煌的電影票房和口碑。該影片在技術上讓我們大呼過癮的同時,在內容上同樣引起我們的反思。
面對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我們該如何適應。
廣闊的草原危機四伏,狼群如果沒有相互協作的團隊精神和講求策略的進攻方法,是不會在草原上得以傲立千年。同樣,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要講求“抱團競爭”樹立狼性團隊。而作為一個團隊要齊心協力,伺機而動,只有像狼一樣機敏、勇敢,才能在市場競爭的大潮中勇上灘頭,傲然挺立。
為了生態,我們是否應該放慢腳步。
論及電影本身,我認為影片的主題是生態平衡。草原上黃羊吃草,狼吃黃羊,動物死后都化作草原的養料。本是草原的生態圈,三者相互平衡,不管哪部分多了或少了都會給草原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影片詳細描述了由于人類偷光了狼儲存的食物“黃羊”,狼開始瘋狂的反撲,合圍軍馬,捕食羊圈里的羊。人們在遭受損失后才開始反思“我們不該偷光狼的黃羊”、“這是騰格里在報復我們”。確實,現實中我們也是在嘗到苦果之后才發現我們做錯了。近些年來的霧霾處處彌漫,不正是我們多年來對于環境的掠奪式開發模式下積累的產物嗎?柴靜的《蒼穹之下》,之所以引得網友們的熱議,正是在于她準確掌握了環境惡化的癥結——人類的肆無忌憚。我們在以工業發展程度衡量國家發展水平的同時忽略了賴以生存的環境,導致如今極端天氣頻發,各種癌癥疾病朝著低齡人群蔓延,曾經享受在人定勝天世界里的我們,漸漸感到生存的危機。當影片描述“從東邊來的蒙古人,開發盡了蒙古最后一片草原”,這一情節時,相信大家都會唏噓不已。影片中,草原文明和現代文明相互碰撞,面對日漸脆弱的草原生態,竟感覺如此無力。我們不由得反思在擁有發達的科技之后卻保護不了自身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不過,這也正折射出轉型期中國一系列社會矛盾的根源:盲目追求發展,追求經濟效益。我想,是時候放慢腳步反思一下,我們的環境還能否承擔起高速增長GDP的折騰。
面對文明的碰撞,我們該如何抉擇。
本片中,狼圖騰僅僅是一個代表,其展現的恰好是進入現代社會后,人類在社會性和自然性之間的選擇,或者說,圖騰已然成為這兩者分裂的見證。影片中將狼群和人群的活動對立,激發矛盾的同時,讓人更容易看清野性與文明的碰撞。草原上的狼,懂得遵循著大自然的平衡法則,只索取自己所需要的,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去干擾另外的組群。而作為萬物靈長,人類總是自詡文明,是進步的,認為眼中的萬物都應為自己所驅使,而這恰恰反映出另一種落后的意識——貪婪。當那個蒙古族小伙因為想得到收音機,將大雪湖的位置透露的時候,他的內心流露的是欲望;當公社的人將湖中所有的黃羊都拉走的時候,他們眼中的激動,是貪婪;當一片本不適宜被耕種的土地被搶占的時候,他們心中的欣喜,是霸占……這一切,看似是所謂的文明,實則是赤裸的野性。人類在用卑劣的方式滿足自己的欲求而毫無顧忌。發動機的轟鳴響徹草原,在人們歡欣鼓舞時,可曾聽見草原那撕心裂肺的嚎叫?不能因為草原文明古老、難以理解,而貼上落后的標簽;也不能因為現代文明的興盛,而不留余地處處烙上現代文明的印記。草原中的信仰和圖騰崇拜遠比我們想象中深奧的多,所以請還草原以自由,給心靈以慰藉。
《狼圖騰》是樸實無華的,讓·雅克·阿諾以最本真的形態展現了一場生動的環保與文化的宣講,引起我們的共鳴與反思。不僅關乎狼,也關乎我們自身,關乎我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