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肺騰平臺有位肺癌患者查出貧血,在后臺留言問要不要緊,應該吃點啥。與他情況相同,肺癌后查出貧血的患者有很多,但往往補血不到“根上”,導致貧血遲遲未能改善,甚至愈發嚴重。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當肺癌遇上貧血,啥原因,嚴重不,怎么補? 往期我們講過食補,可以點擊文字鏈接回顧 -難受?莫慌!吃對了是關鍵!| 化療飲食02——副作用與維生素 當腫瘤遇上貧血,有一個專有名詞叫腫瘤相關性貧血,也可稱為癌性貧血。 據統計,腫瘤相關性貧血的發生率,肺癌在32.8%左右1。 造成肺癌患者發生的原因有很多,大體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治療所造成,如放化療導致骨髓抑制,引起造血細胞的死亡。此外,化療還會損傷腎臟功能,影響內源性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這些都會導致貧血的發生。 另一類是肺癌本身所造成。如患病后飲食量減少,進而造成營養不良;肺癌引起部分出血、溶血,以及肺癌相關的細胞因子對骨髓造血功能的影響以及炎癥等等。 當患者血紅蛋白 (Hb)<110g/L ,或低于基線值超過20 g/L時,就會被診斷為貧血。 具體再根據腫瘤相關性貧血的分級標準,可以分為下述四個等級: 輕(Hb100g/L-正常值) 中(Hb80-100g/L) 重(Hb65-80g/L) 生命危機(<65) 其中,正常值女性>110g/L,男性>120g/L。一般來說,腫瘤相關性貧血一經發現,就需要加以重視,并開啟“治療”。 腫瘤相關性貧血根據紅細胞形態,可分為小細胞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以及大細胞性貧血。 小細胞性貧血,常見于缺鐵,或是終末期的惡病質狀態; 正常細胞性貧血,常見于藥物治療后,如放化療導致紅細胞減少; 大細胞性貧血,常見于維生素B12和葉酸補充不足。 查出貧血后,需在醫生的評估下,采取相應的治療,對于情況較為嚴重的,則需要進行補充鐵劑、紅細胞生成刺激因子,輸注紅細胞/全血等治療。以免腫瘤組織進一步缺氧,造成腫瘤細胞的基因表達改變,進而引起蛋白質組和基因組發生改變,使腫瘤侵襲性增強,導致疾病進展2。
圖:臨床上,腫瘤患者紅細胞輸注的適應證3
此外,為了糾正貧血,患者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營養補充,為造血提供充分的原材料。
相較于植物性食物含有的鐵元素,動物性食物所含的鐵元素更加豐富,而且更容易被吸收,因此,推薦通過補充動物血、肝臟、牛羊豬肉等進行補充,而非紅棗、紅糖水。
富含葉酸的食物有很多,如菠菜、草莓、獼猴桃、豆制品、動物肝臟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天然食物中所含有的葉酸極為不穩定,在遇到光、熱或酸性環境時,往往會失去自身的活性,因此,買回來的蔬菜要盡早食用,最好用急火配合快速翻炒,這些都可以減少葉酸的流失。
推薦的補充食材是動物性肝臟,如牛肝、養肝、雞肝、豬肝,每100g里面就含有高達26-87μg的維生素B12,建議每周一定要補充1-2次,一次食用只需一個荔枝大小即可。此外,平時也可以多吃一些鴨蛋、雞蛋、豬肉、羊肉、牛肉、雞肉。
同為貧血,卻有著不同的治療、補充方法,您屬于哪種?糾正的方法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