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到重和年號用了三個月,徽宗皇帝聽說北朝因避諱耶律延禧的名字而把重熙年號成為重和,因此覺得和他的年號真的重合了,所以當(dāng)即改元宣和。此時是1119年,北宋用了這個年號7年之久,直到1125年徽宗讓位給欽宗皇帝。這個時候的錢幣就是年號錢宣和通寶與宣和元寶。
宣和通寶比較多,存世量大,普通的銅錢在15-20元,而好版本的價格也很高。宣和通寶的材質(zhì)比較多,目前發(fā)現(xiàn)的為銅、鐵、銀、金等材質(zhì)。其中金幣和銀幣疑似賞賜的宮錢,制作工藝非常精湛,但是目前存世不多,基本集中在大收藏家和博物館中。
宣和銅錢以小平、折二、折三錢。普品來說,折二、折三的價格還不如小平,就好版來說,折二、折三也不如小平錢多。宣和鐵錢分為小平和折二錢,由于鐵錢容易氧化,雖然數(shù)量比銅錢要少,但是由于銹蝕嚴(yán)重,入不了目前品相派的法眼,價格體現(xiàn)不了存世量。
宣和銅錢的錢文為隸書和篆書兩種,互為對錢,鐵錢中增加了真書這種寫法,銀錢中見過楷書的。宣和小平錢的變化無窮,饒有趣味。特別是篆書特別優(yōu)美,我認(rèn)為北宋銅錢中,篆書大多沒有行書、隸書和真書漂亮,但是宣和銅錢的篆書不在其列。宣和通寶的名譽(yù)品有不少,認(rèn)可度比較高的是巨頭寶、圓貝寶等幾種。特別要注意,宣和通寶有背陜錢,銅錢為名譽(yù)品,很貴,而鐵錢為常見普品,很便宜,新手往往容易把價格弄混。
宣和元寶只有小平錢,數(shù)量比通寶少得多,價格也貴得多。通貨普版價格也在大幾百以上,幾萬元的大珍也屢見不鮮。
徽宗錢說完了,北宋銅錢就只剩下一種了,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靖康錢。徽宗一朝是北宋乃至中國古代的錢幣鑄造的頂峰,25年內(nèi),改元六次,鑄錢七種,有“建國、圣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錢。每一種幾乎都是經(jīng)典之作,徽宗出品,必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