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中琳瑯滿目的文物,也許都有令人驚奇的前世今生,也有鮮為人知的經歷。比如現存于國家博物館的王子午鼎,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從它的制作到發現過程,都極具傳奇,而它也以自身的特點,成為了價值連城的國寶。
那是在上世紀的七十年代,河南省淅縣發生了一次嚴重的旱災,連地表都裂開了,露出陰森恐怖的地縫。一個放羊的牧童在回家時,突然被摔倒在地,他發現自己是被一件金屬絆倒,但他力氣太小,取不出金屬,便回家告訴大人。
當地農民也覺得好奇,帶上工具就去查看,結果發現始作俑者是一只露出地表的“銅角”。那個時候,全國的文物意識普遍不高,但河南是古代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清末以來出土文物相當多,所以他們更了解文物保護的重要性,隨即通知了當地政府。
淅縣文物局不敢大意,馬上派人趕到,并請示上級領導。結果,牧童意外一摔,發現的卻是東周楚國大墓。這處墓葬共出土56件青銅器,大部分都是國家一級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隨葬的七件青銅鼎。
我們知道,鼎本來只是煮肉的炊具,儲存食物的容器,后來成為了祭祀的禮器,甚至成為了國家權力的象征,地位等級的標志。周禮規定,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但實際考古發現,諸侯使用的普遍是九鼎,卿大夫使用的是七鼎或五鼎,推測周天子應該是十鼎或十二鼎的雙數,但還未經實物證明。
回到河南省淅縣楚墓中的七鼎,上面銘文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主人“王子午”。這個人在史書上是有記載的,他是楚莊王的兒子,曾經當過楚國的令尹,即史書中提到的“令尹子庚”。以相當于宰相的地位,王子午擁有七鼎是合情合理的。
這七件象征主人地位的列鼎,都應該被稱為“王子午鼎”。但因為習慣,我們通常將“王子午鼎”就專指最大的那件鼎。它確實也非常重要,因為有三大特點,所以被國家博物館珍藏,是我國的重要文物。
首先是造型奇特,初看起來,王子午鼎是三足圓鼎,與其它的青銅鼎區別不大。但是,它的奇特之處在于它的標新立異,全身上下,它就沒有一處直邊。按理來說,直邊當然易于制造,但為了求新求變,工匠們大量反復使用了弧線、曲面,即便是鼎足和鼎耳這些地方,也不放過。鼎足是最難做成弧形的,但王子午鼎卻依然擁有別樣的風格。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王子午鼎,就有“一波三折”的美感。它代表著楚國獨特的審美觀,讓人聯想到“楚王愛細腰”的典故,這也是楚國鼎的通常形制,只是王子午鼎做到了極致,所以被認為是楚國鼎的標準器。
其次是青銅鼎的紋飾相當奇特。在鼎口的外延,均勻分布著六只小型的怪獸,它們用前爪死死抓住鼎口,后爪卻等在鼎腰,仿佛被鼎中的食物所吸引,不顧一切要探個究竟。這一切,顯示出楚國工匠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作工藝。
另外,在大鼎最顯眼的腹部,夾雜著龍形紋和蟠虺紋。這是當時最流行的兩種紋飾,但很少放在一起。楚國王子午鼎的安排,絲毫沒有生搬硬套的僵硬,反而極為協調舒服。
第三個特點是王子午鼎的銘文。青銅器上的銘文,一般都是篆書書寫的,王子午鼎也不例外,但是,它卻帶有楚國地方的特點,被人稱為“鳥蟲篆”。它具有獨特的美感,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美術字。王子午鼎上的銘文,共有14行86字:
倗之,器銘:隹正月初吉丁亥,王子午其吉金,自乍彝齍鼎,用亯孝我皇且文考,用趩趩,敬氒盟祀,永受其福。余不不差,惠政德,威義,闌闌。命尹子庚,殹民之所亟,萬年無諆,子孫是制。
它敘述了此鼎的來歷,這說的是王子午選擇吉日,制作這件青銅器,為的就是告誡子孫應該像他一樣,為國盡力,為主盡忠,善待百姓。雖然有著濃厚的封建思想,但也有著一定的積極意義。
就因為這三大特點匯聚一身,王子午鼎才如此重要,成為了國之重器,成為了重要的青銅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