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當前腎、膀胱病的治療(下)
王東海
治腎是一個常見的話題,因為前賢強調過腎無泄法,只能補益,所以治療腎病,常常就是補腎。“補益得法,治腎之能事畢矣”。至于膀胱之治,虛證幾乎全在治腎法之中,因為其氣化功能全主宰于腎,唯有濕熱之實證,再細為辨治。
補腎的中成藥比較多,具體選用藥物時需要根據身體的情況進行辯證選擇。腎虛可分為腎陰虛、腎陽虛、腎氣不足(腎精不足,含前二者而言)。如果身體出現舌面紅絳少苔舌體萎縮、腰膝酸軟、手心腳心發熱、潮熱盜汗等癥狀,考慮為腎陰虛,可以選擇左歸丸、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大補陰丸等進行治療;如果出現舌苔淡膩水滑白厚、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小便頻數、水腫、陽痿早泄等,考慮為腎陽虛,可以服用右歸丸、金匱腎氣丸等。腎虛以遺精滑精為主要臨床表現,可以口服金鎖固精丸。
一、腎陰虛
左歸丸:熟地、山藥、 枸杞子、 山萸肉、 川牛膝、 菟絲子、 鹿膠、 龜膠。專主滋腎補陰、添精補髓。可用于腎陰不足引起的腰酸膝軟、舌光少苔、脈細頭目眩暈、盜汗、神疲、口燥等癥狀。
六味地黃丸:熟地黃、酒萸肉、山藥、牡丹皮、茯苓、澤瀉。具有滋陰補腎的功效。可用于腎陰虧損導致的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等情況。
知柏地黃丸: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澤瀉。在前方滋陰的基礎上增加了清熱的力量。可用于陰虛生熱導致的潮熱盜汗,耳鳴遺精,口干咽燥等情況。
大補陰丸:熟地黃、 知母、 黃柏、龜板。作用是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旺證。癥見: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咳嗽咯血,心煩易怒,足膝疼熱,或消渴易饑,舌紅少苔,尺脈數而有力等。
二、腎陽虛
以上皆滋養腎陰的藥方,創自于滋陰派大名醫之手,秉“人體諸臟腑皆有火,而水為腎臟所獨有,故一水難敵諸火,病則水易虧”的觀點。然而“水去火亦去”,一小杯水所能蘊的陽熱之力極弱,易受外寒而成冰凍,急則四逆湯、通脈四逆湯等,緩則(平時)有“陰中求陽”之治法,如下藥:
右歸丸:熟地黃、附子、肉桂、山藥、山茱萸、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歸、杜仲。主要有溫補腎陽,填精止遺的功效。可用于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等癥狀。
金匱腎氣丸:地黃、茯苓、山藥、山茱萸、牡丹皮、澤瀉、桂枝、牛膝、車前子、附子。作用是溫補腎陽,化氣行水。可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軟,小便不利,畏寒肢冷等癥狀。
濟生腎氣丸: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肉桂、附子、牛膝、車前子。作用是溫腎化氣,利水消腫。可用于腎虛水腫,腰膝酸重,小便不利,痰飲喘咳等癥狀。
金鎖固精丸:沙苑子、芡實、蓮須、龍骨、牡蠣、蓮子。功如其名,可用于腎虛精關不固,夢遺滑泄,目眩耳鳴,腰膝酸痛,四肢無力,煩躁盜汗,失眠多夢,蛋白尿,白帶過多,尿失禁,骨折遲緩愈合等癥狀。
三、膀胱濕熱
膀胱的治療,虛證求之于腎;青壯年初病膀胱不適,往往是濕熱實證,可酌情選用:
八正散:車前子、木通、瞿麥、扁蓄、滑石、山梔子、甘草、大黃。功效是清熱瀉火、利水通淋。可用于濕熱淋證:尿頻、尿急、尿時尿道澀痛、淋漓不暢、尿色渾濁或赤色,嚴重者可以出現癃閉不通、小腹急滿、口燥咽干、舌苔黃膩、脈滑數等癥狀。
銀花泌炎靈片:金銀花、半枝蓮、石韋、川木通、扁蓄、瞿麥、車前子、淡竹葉、桑寄生、燈芯草等。此藥有清熱解毒,利濕通淋功效。可用于治療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所致的發熱惡寒、尿急、尿痛、尿頻、血尿、腰痛等。孕婦禁用、哺乳期婦女慎用。
利尿消炎藥丸:車前子、瞿麥、扁蓄、滑石、地龍、海藻、昆布、穿山甲、紅花、桃仁、金銀花、魚腥草、梔子、黃芩、沉香、砂仁、王不留行、木香、厚樸、枳殼。此藥能祛濕熱、消瘀濁。主治泌尿系統疾病,包括男性不育,前列腺炎,睪丸炎,精囊炎,男女性尿道炎,膀胱炎等。
三金片:主要成分是金櫻根、菝葜、羊開口、金沙藤、積雪草等。具有化濕利水,通淋泄濁、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治療濕熱引起的膀胱炎。
清熱通淋膠囊:爵床、苦參、白茅根、硼砂等。具有化濕利水,通淋泄濁、清熱消炎、解毒的功效,能治療膀胱炎所引起的排尿次數多、尿急、小便尿道痛或排尿出血等癥狀。虛證不能用、孕婦不能服用。
金錢通淋顆粒:金錢草、海金沙、忍冬藤等。對急性膀胱炎引起尿急、小便尿道灼熱刺痛等癥狀都有良好的緩解和改善作用。
復方石韋膠囊:石韋、扁蓄、黃芪、苦參等。有清熱、燥濕、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氣虛體質感染濕熱導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急、尿痛、下肢浮腫等癥,也可以用于西醫說的急慢性的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等病證。
腎與膀胱的治療,有時牽涉到肝與肺,又不能囿限于以上諸藥,然而其本臟腑病治療大框架,已露端倪。
聲明:本公眾號所有調病方法、方子和觀點僅供有緣者參考,如果調治過程中出現偏差,本公眾號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