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法治虛勞包塊
◎補虛能治包塊
有個女孩子,12歲,半年前眉毛邊長了幾個疙瘩,疙瘩不紅不痛,就是影響美觀。她父親帶她過來看。
老師說,如果是紅腫熱痛,就屬于熱證、實證;如果不是明顯的紅腫熱痛,大多是病人體虛運化不利,導致有積滯形成。
一般人以為只有實證才有包塊,其實很多虛證一樣長包塊。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人體虛后,心臟動力不足,血脈推動運行不利,就像河流發(fā)不了大水,很多垃圾沖不走,停留在局部,就形成了各類積聚。
在脈象上最明顯了,實證的脈象多是弦實有力,虛證的脈象多是濡緩弱。故曰,有力無力辨虛實。
老師便給病人開小建中湯加味,方藥為:
桂枝10克,白芍20克,生姜15克,大棗5枚,炙甘草8克,飴糖90克,蒼術10克,木香10克,當歸10克,雞矢藤40克,枇杷葉20克。3劑。
結果,病人吃完藥,眉毛邊的疙瘩就消下去了。她父親從外地又趕過來說,這藥吃了管用,現在眉毛邊的疙瘩基本消下去了,只剩下一點了,希望再拿一次中藥服用。于是老師便按原方又給他抓了藥。
《金匱要略》中有一篇叫“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張仲景為什么把血痹和虛勞放在一起,因為血脈郁阻,常常伴隨病人虛勞,而虛勞的病人心臟血脈推動力不足,也容易有各種郁阻結塊。故條文說,“馬刀俠癭者,皆為勞得之。”
這就是說,很多大脖子病人,以及各類瘤子,他們都因不同程度的勞累所得。一為勞心,二為勞身,三為房勞。這些勞累長期消耗他們的氣血,氣血一虧虛,運轉不動,那些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就會在局部堆積。
◎河流水與垃圾堆
古人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留而不去,其病為實。
那怎么理解呢?為何用補虛之法能夠治療包塊呢?河水充足時,看不到一點垃圾。河流水淺時,塑料袋都沖不走,垃圾都堵在那里,結成團,就像人體的腫瘤、包塊一樣。
這時你是去清理垃圾,還是去診治河水呢?角度不同會導致結果不同,思想高度決定臨床高度。
所以我們站的角度要高,不僅要看到河流的垃圾,人體的包塊,更要看到河道的水利和人體血脈里的氣血。當你氣充血活,如同河道發(fā)大水時,還會有積滯停留在里面嗎?
所以張仲景用補虛勞之法,治療血脈痹阻及各類郁滯。按照我們常規(guī)的思路,這不該用通法嗎,怎么仲圣反而用補法呢?
因為張仲景看到的是疾病的原因,我們通常只看到疾病的結果。一個包塊,如果僅從表面看,就會想到用通用的消散之法;如果從實質看,這包塊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是從勞得之的,那就得換一種思路,通過補虛以消積。
所以老師用小建中湯大補其虛,助其正氣,以養(yǎng)其真為主,再稍佐以順其性的藥物,以活動氣血,消化濕積。
比如當歸、木香,一左一右,活動氣血;蒼術、雞矢藤除濕消積;加一味枇杷葉,肅降肺氣,使至高之濁能從上往下降。這樣肺氣一降,則諸經之氣莫不服從而順行矣。
從老師這個組方來看,老師是把養(yǎng)其真和順其性并在一起用了,稍佐以枇杷葉降其濁,通過養(yǎng)其真以小建中湯固本,通過順其性以木香、當歸、雞矢藤、蒼術排其積,只是兩者之間比例上有所偏重而已。
其實,我們從張仲景虛勞血痹篇就可以看到他養(yǎng)真順性的思想,像他的黃芪桂枝五物湯就是典型代表,黃芪養(yǎng)真,桂枝通達經脈順性,一方面解除虛勞的根本,一方面化開虛勞引起的痹痛郁滯。
我們再用這樣的思路去看《傷寒論》的一些方子,便有一番新的感受。
聲明:本公眾號所有調病方法、方子和觀點僅供有緣者參考,如果調治過程中出現偏差,本公眾號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