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培杰/陳創濤
桂麻各半湯治蕁麻疹
◎透心經熱的菖蒲
有個女病人,三十多歲,蕁麻疹,反復發作,加重一周,渾身瘙癢,心中煩熱得很。
我們摸她的脈浮數,便問老師,是不是該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因為前幾天才看了郝老師講傷寒,用這個方治療蕁麻疹效果不錯。
老師說,要看舌頭,病人舌淡苔薄白,沒有明顯濕熱,直接解表就可以,用桂麻各半湯吧。于是開方為:
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10克,大棗4枚,炙甘草8克,生麻黃6克,杏仁6克。2劑。
病人一看,藥這么少,就幾塊錢,2服藥合起來還不到10塊,便問,這么少的藥行吧?老師笑著跟她說,你先試試看吧。
這蕁麻疹反復好幾個月了,就這2服藥能管住嗎?這些藥純是宣通開腠理的,是否能將郁熱透出。我們也在等待。
病人吃完藥后,8月28日來復診,說,大夫,這藥吃了好,一吃癢就減輕了,身上起的疹原本是一大片的,現在也退了,但還有一些微癢。然后老師就給她加了一味菖蒲,菖蒲能夠透心經之熱,風邪循經內擾于心,則煩熱癢,所以諸痛癢瘡要治在心。通過打開心竅,把風癢從原路打回去,菖蒲就有這本事。
◎瘙癢的思考
我們看這個桂麻各半湯,《傷寒論》條文曰:“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
為何身體不運動、平時出汗少的皮膚容易瘙癢呢?為何夏秋之季,蕁麻疹、皮膚病的病人越來越多呢?
你只有思考疾病本質,治療時才有底氣。《黃帝內經》說,夏暑汗不出者,秋為風瘧。
說白了,你夏天本該順天之性出些汗的,反而躲在空調房里,身體里的很多汗酸出不來,留在皮下,堆積日久,腐敗后刺激末梢神經,皮膚就瘙癢,心胸就煩熱。你說這時該鎮心安神,還是該發汗解表呢?
你不把這寒邪閉表的狀態解開,你的心煩瘙癢就永無寧日。就像邊疆經常有外敵在那里騷擾,那你的首都能夠安寧嗎?當時漢朝為何要逐匈奴于八百里以外,漢武帝豪邁地說道,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身為大漢子民的你,能否想到,犯我身體肌表寒濕之邪者,雖埋伏日久,必發汗除之。
但是現在的人似乎喪失了出汗的功能,從辦公室里的空調,到車里的空調,到家里還是空調。當你在享受這些便利時,危害也隨之而來。
古人說害生于恩,又說福兮禍之所伏。在貪圖涼爽快感的同時,你能否想到身體代謝功能在減退,缺乏出汗,接受大自然對身體陽氣的補充,身體就容易瘙癢,肢體沉重,你再想這是不是過敏呢?還是身體營養不夠呢?
都不是,你缺乏的是運動汗出。所以說最好的美容方,莫過于常出小汗。平時不出小汗的女孩子皮膚都很粗糙,常出小汗的女孩子皮膚都白里透紅。中醫的美容是由內而外的,美的是通暢的氣血,而不是外面的裝扮。
所以當你身上癢時,你就要想到代謝產物就要出來,癢為瀉風,這就提醒你好久沒有到大自然中去放松運動了。
◎鼎法看經方
我們從鼎法來看這個湯方:
為何這個湯方能治療脈浮,反復瘙癢不愈的蕁麻疹?
為何不單用辛溫發汗解表的麻黃湯,或者用調和營衛的桂枝湯,而是選取二方合并?
因為這病人皮膚病日久,久病多虛,如果體內營衛氣血不虛的話,這病不會拖那么久。這在中醫叫正虛則邪戀。《黃帝內經》稱之為至虛之處便是容邪之所。肌表營衛氣血不充滿,風邪進來,就到處鉆。如果是精血充滿固密的,那邪氣根本進不來。
這就提示我們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治療上要取養其真的桂枝湯為主,選取大棗、白芍、甘草,把營陰滋養起來。《黃帝內經》說,不榮則痛,則容易發生瘙癢,當你把經絡肌表精微物質充滿時,它這些癢痛癥狀自然就消失了。
但養其真還不夠,身體肌表還有風邪,所以脈浮,你用養其真還不足以祛邪外出,這時還要用一些順其性的,把上焦心肺的蓋打開,使氣機不會郁在肌表。正因為氣機長期郁在肌表,不能得小汗出,才反復癢不愈,反復起蕁麻疹。
所以在養其真的同時,要祛其邪,用順其性的藥,風邪郁于肌表,表閉不通,身必癢,這里用麻黃、桂枝、生姜順其性,開發上焦。《黃帝內經》說,不通則痛,還容易發癢。把上焦的閉塞狀態打通,把風邪趕出去,癢痛隨除。而在降其濁這里,用了一味杏仁,其實就是在配合麻黃湯開合肺蓋的道理。
《黃帝內經》說,上焦開發,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這句話提醒我們治療上焦頭面,甚至肌表、毛發的疾病,要注意開發上焦。上焦是什么?是心和肺啊。
心主血,肺主氣。桂枝湯助營陰養血,養其真;麻黃湯開肺表,宣通氣機,順其性。這樣肌表之真得養,開合之性得順,所以反復難愈的蕁麻疹隨著便消了。
這兩個合方,充分考慮到瘙癢不通和不榮兩方面常見的病因病機,麻黃湯是打開肺竅不通,桂枝湯是滋養營陰不足。一個是發表有余,順其性;一個是守正有余,養其真。兩個方子開通心肺,就是在開發上焦啊!
所以但凡見傷寒表閉不解,郁熱不出,舌苔薄白,病位明顯,入里化熱,邪氣尚在表者,不管是皮膚病,還是感冒咳嗽,臉上長斑,皆可用此方宣發之。
為何這方子劑量這么小呢?原來治上焦如羽,取它輕舟易行之意。可見用這些宣發解表的疏通之藥,量不在多,一撥通氣機,身體就會像《傷寒論》所說的,陰陽自和,必自愈也。
聲明:本公眾號所有調病方法、方子和觀點僅供有緣者參考,如果調治過程中出現偏差,本公眾號概不負責。